三重信号看大势
2013-01-30周一珉
文/周一珉
冬去春来,经历了复杂困难的2012年,指标和政策已透露出积极信号,经济回升向好的动力进一步积聚,筑底企稳回升态势初现端倪。但长短周期交织,外需持续低迷,要素制约加剧,宏观复杂与微观困难的局面仍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延续,今年的春天仍带有一丝寒意。
从指标信号看,先行指标透露积极信号,企稳回升态势初显。先行指标往往是研判未来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浙江看,有着经济发展晴雨表之称的用电量指标发生积极变化。去年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8%,连续四个月回升。考虑到先行指数和景气指数的时滞效应,短期内浙江经济有望温和回升。但较为敏感的工业企业利润和税收等指标仍处于负增长,以及生产、出口订单指数等小幅回落也说明实体经济回升基数并不稳固,持续向好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从政策信号看,城镇化与改革继续释放改革红利。与前一阶段经济政策调控重点相比,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有明显变化,体现了“五个更加”的导向。一是更加强调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强调经济增长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二是更加强调城镇化的改革红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下一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李克强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改革红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更加强调“调结构”政策效应。产业政策方面,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引导企业主动调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前景的行业。财政政策方面,结构性减税和增值税改革有望稳步推进,公共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民生、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力度。货币政策方面,差别化信贷工具使用将更为频繁。四是更加强调内需的战略基点作用。五是更加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预计围绕改革主旋律,户籍制度、财税金融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直推而未转的重点领域改革有望取得新突破。
从周期信号看,长短周期交织,复杂困难局面依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体共经历了5个经济增长周期。从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看,投资对浙江经济周期具有显著影响。2013年是十八大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的第一年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三年。从历史经验看,这样的年份都将带来一轮投资高涨期。周期性调整中,投资的较快增长,将有利于产业更新升级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恢复企业发展信心。其次,浙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浙江正处于后工业化进程,当前浙江经济明显优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时期。政府、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情况良好,增长动力和潜力依然较大,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改革红利释放和消费潜力的激发也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也有必要认识到,未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轮浙江经济增速放缓既有需求波动的短期因素,又是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结果。浙江转型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进展不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有待培育,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仍有待观察。
笔者认为,下阶段浙江经济运行可能呈现“短期经济运行平稳和中长期增长动力不足”并存的局面。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积聚有利于短期经济企稳回升,但新一轮经济周期性上涨条件仍不成熟。随着传统的低成本优势红利逐渐衰退,国内外市场环境和资源要素供应约束,浙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已不复存在。考虑到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稳中求进的重要当口,在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宏调政策的节奏和力度的同时,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放到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上,放到激活民间投资和保持物价稳定上,适当调低经济增长目标,把各方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引导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四个翻一番”和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创造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