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关能源法律法规在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2013-01-30成慧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文成慧

2009年3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发布了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该标准已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类似使组织从体系的整个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的管理原理,通过实施完整的标准、规范,从而在组织内部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化的体系。该管理体系标准注重对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得到优化,通过采取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一、能源的概念及现如今能源发展带来的问题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例如: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当今社会,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基本能源消费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0%,仅次于美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从而出现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业内很多学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从根本上就要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率,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二、法律法规的概念及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法律法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明示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是实现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法律法规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有效避免违法和犯罪现象的发生;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规范社会行为中偏离了法律轨道的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状态。

在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条款4.3.2中,明确要求要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即: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b)建立及时获取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渠道。

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

适用的含义:与组织体系运行整个过程息息相关的;与组织的产品、过程/服务息息相关的;与组织的产品、过程/服务中能源因素相关的。另外,该标准中4.2.1管理承诺a)、4.2.2 能源方针c)、4.3.1 能源因素b)、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b)、4.4.1资源b)和c)4.4.6.2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4.5.3 内部审核以及4.6管理评审都涉及或隐含了法律法规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能源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应用是贯穿体系运行的主线、是举足轻重的。在充分识别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贯彻执行,为提高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充分性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需要关注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应积极收集国家有关能源的法律法规,协助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有效并合理利用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适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国家已制定实施的行业准入条件,其规模和综合能耗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产品和生产工艺是否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范围;

(3)使用的装置设备是否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范围;

(4)是否因为能源使用方面的问题受到行政处罚需要限期整改;

(5)主要耗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6)计量器具配备是否符合要求;

(7)上级下达的节能指标是否完成。

通过上述7个方面的评价要求,不难看出,遵守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是用能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国家、地方立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政主管机构;出版社及发行机构、公共图书馆;网络、公共媒体;国际民间组织等渠道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用能单位在建立、实施和保持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时,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定和落实:

1、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收集与识别。识别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目的是选择适用的具体条款。收集的内容至少包括:

a)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b)行政法规,如《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c)地方行政法规,如《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

d)政府及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其他要求;

e)节能标准,如山东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地方标准。

2、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传递与落实。确保对能源利用可能具有影响的工作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落实。

3、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监督与更新。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此外,还要定期根据其获取的更新信息,及时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针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用能单位在搜集和识别能源管理法律法规时要关注以下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a)《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b)《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f)《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g)《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除了以上这些法律法规以外,组织还应该要搜集和识别的是组织经营所在地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对当地能源管理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法规条款在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之初,应该根据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及特点进行识别,并能落实和保持。

确定了适用于组织的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后,组织可进一步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适用条款,便于组织能源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包括: 文件编写;员工培训;运行控制、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等等,直至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与评价以及持续保持并改进体系。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合同能源管理在TDM交换设备退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