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农村新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2013-01-30高庆霞

中国合作经济 2013年9期
关键词:供销服务中心公共服务

文/高庆霞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部署。城乡一体化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平台,是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2011年,山西省政府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了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太原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太原市农村便民连锁店全覆盖任务的实施主体,在全面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积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时代和现实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程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并不平衡,最明显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差距过大。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2008年中央1号文件把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为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首次提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10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在全国推进。2012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随着太原市农村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农村与城市的隔离状态被打破,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强烈渴望在居住、消费、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与城市居民拥有同等条件,享有同等待遇。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助于扭转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陈旧、服务资源稀少、服务项目匮乏、服务手段滞后的局面,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时,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既是农村社区的新型服务组织,又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它能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综合平台。最近,太原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城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切实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全面提升省城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因此,发展农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适应当今时代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增量扩大和质量升级,对推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区服务资源配置,改善农村社区消费环境,实现农村社区服务综合化、系列化、集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为农服务的公共混合式平台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日用消费品、农资连锁店为基础,全方位延伸、拓展、提升农村社会服务和管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便民利民为目的,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聚集多种服务功能,融农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科技教育、市场信息、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集经营性、公益性和中介性服务于一体,成为农业生产资料调配中心、生活资料供应中心、农副产品推销中心、致富信息传播中心、科技推广和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心。根据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和消费习惯,设置便民超市、农资店、洗浴、美容美发、餐饮、修理等劳务和技术服务项目;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卫生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村民培训中心以及金融、保险、邮政、电信、旅游等中介代理业务;开展与村委会联办或合作,打造村级政务平台,设置警务室、党员之家、司法调解室等,使之成为党政各级部门联系和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

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这些年来,根据国家“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和全省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要求,太原市供销合作社持续开展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旨在解决农民群众购物“不经济、不安全、不方便”问题。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建成农村日用品便民店、供销合作社农资店1458个。同时,开展对农村便民连锁店“一店多能”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一网多用”等方面的工作,将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供应等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业务,整合进入销售网络之中,拓宽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功能。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供销合作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展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做好农村社会化服务,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太原市社积极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于2011年进行试点,选择在3000人以上的村镇进行建设,先后建成了晋源区晋源镇、王郭村,小店区贾家寨村,尖草坪区赵道峪、阳曲、北下温、柴村等7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总投资1330万元,直接服务农民群众3万余人。2012年,分别在尖草坪区西焉、柏板、向阳店、皇后园,晋源金胜,万柏林区闫家沟,娄烦静游,清徐柳杜,阳曲县高村、侯村、东黄水等村镇,新改建13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13年,在建综合服务中心4个,其中阳曲镇峰西村、光社街办杜家村、柴村街办柴村3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建成,即将进入服务项目规划实施阶段,新城供销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也进入主体工程开工准备阶段。上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支持、供销合作社投入、社会引资等多方面筹措,建设场地主要采取基层社改造和村委会联办的方式解决。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便利化服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2011年11月,省政府“五个全覆盖”工程领导组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其服务内容的社会化、系列化,服务项目的综合化、多元化,服务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认为对深化新“五个全覆盖”工程提供了新模式。2012年2月,省供销合作社组织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实地参观并进行推广。

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创新发展中实现了三个“新突破”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现服务内容新突破。创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参与。尖草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将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深入建设现场指导工作,区财政拨付200万元用于中心建设,区政府组织乡、村和卫生、文体、科技等部门投入600余万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留得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服务内容上,从农民群众最基本需求着手,把文体娱乐、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纳入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把金融、电信等经营服务引入中心。赵道峪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9项,全方位解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北下温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9项,根据地域特色,增设了便民餐厅;柴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8项,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了农化信息服务平台。各个综合服务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提供农民最需要的服务出发,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坚持突出主业与综合服务相结合,实现服务功能新突破。搞好农村商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在认真做好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组织供应,满足农民群众购买生产生活商品需求的基础上,以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和供销农资店为依托,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优势和村委会的场地优势,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为村民搭建文化、体育、娱乐、医疗、科技、信息、通讯、理财等方面的服务平台,使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综合性服务,缩小农村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坚持项目建设与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服务管理新突破。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财政单一投入的模式,运用政策和补贴资金调动各村和基层供销合作社企业主动参与,借力借势,共同发展。二是经营服务互补化。通过经营性服务盈利收入补贴公益性服务,以公益性服务赢取农民群众良好的口碑,提升中心知名度、美誉度,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良性互动,健康并行。三是服务设施标准化。致力于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优秀品牌,对门头标识、内部设施等,实行标准化建设管理,塑造综合服务窗口良好形象。

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三满意一认同”,即农民群众满意,农村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农村社会服务进一步完善,缓解了农民看病、看书、娱乐、休闲活动等方面的难题;党委政府满意,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政府各职能部门满意,各部门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社会各界认同度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得到许多领导和社会有关人士的高度评价,吸引不少单位主动加入进来。

四、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推进农村社区城市化的有效途径。供销合作社发展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网点、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和经营管理,使供销合作社原有基层网络实现经营品种多样化、服务功能完备化、商品流通双向化、网络设施集约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更好地满足农民多样化消费、一站式购买的需求,最终实现农村流通网络资源的放大化、功能的多元化和管理的聚合化效应。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综合服务和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要使这一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协调整合聚集社会管理部门和相关涉农部门的服务要素,共同配合,形成集群。同时,及时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在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一是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布局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时,要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其中,并与农村社区同规划、同部署、同建设。同时,制定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与管理规范。二是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密切合作。国家对农村公共服务有资金或者实物支持,分属不同部分和渠道。要在太原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有效利用国家的各项普惠政策,将各种服务要素进行分解,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服务要素支持。三是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资金应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激励机制,运用政策补贴资金,调动各村委、基层供销合作社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鉴于公益性和社会性突出的特点,每年给予适当的后续运转、维护补贴和部分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四是给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政策支持。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在规划、土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五是支持供销合作社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供销合作社农村日用品、农资销售网络终端已经实现全覆盖,但物流配送能力严重欠缺。鉴于供销合作社经济困难,实力不足,需要政府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尽快解决有网无络的问题。六是加大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监督检查力度。政府要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列入责任目标管理,同社区建设一样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对需要在建设中进行投入完善的相关服务管理部门,政府要明确分解目标任务,督促各项服务设施到位,使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发挥社会化的服务作用。

猜你喜欢

供销服务中心公共服务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公共服务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