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质量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上)

2013-01-30乙见

质量与标准化 2013年7期
关键词:纲要产品质量合格率

文/乙见

关于当前质量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上)

文/乙见

本文以2012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研究对象,对纲要中建设质量强国、质量统计指标和质量分析报告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质量管理 统计指标 分析报告

2012年2月,国务院颁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它是指导我国未来10年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不仅对未来10年我国质量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质量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深远影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质量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笔者就《纲要》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些思考。

一、关于建设质量强国问题

“建设质量强国”是《纲要》的主线和灵魂。然而,建设质量强国的定量指标是什么?如何建设质量强国?在建设质量强国中应当提供哪些政策支撑等问题,《纲要》中却鲜有说明。

回顾历史,日本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质量救国”口号时,配套出台了许多措施,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并用,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如1956年至1978年,先后颁发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特定电子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法》和《特定机械情报产业临时措施法》,涉及激光加工技术、大型集成电路、原子能设备、通用基础部件等。在出台这3部“临时措施法”之前,日本政府对有关产业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和分析,所提出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部“临时措施法”使日本“质量救国”口号落到实处,质量提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显著效果。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发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外需萎缩和内需不振的双重考验,经济转型升级已是唯一出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质量提升、增强产业竞争力,既是战略需要,更是标本兼治之策。我们能否借鉴日本的做法,对我国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详尽的调研和分析,制定出各产业的质量发展与提升计划,并配套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从而使建设质量强国的设想落到实处。

二、关于质量统计指标问题

今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其中“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将占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总分的20%。对这一指标,笔者有一些看法。

首先,考核指标要有普适性,既可作为国家级考核使用,也可作为省、市、县等各级考核使用。其次,考核指标要有经济性,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率。再其次,考核指标要有科学性,既要反映当前状况,还要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并不适合作为考核指标。从普适性考虑,根据有关文件,为统计调查全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国家选用了18 455个产品样本,以满足全国29个行业抽样统计的代表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但是,这18 455个样本中,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样本不足400个。笔者认为,这样的样本量尽管满足了对这些省份的产品质量合格率的基本统计需求,但不足以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些省份制造业产品质量状况,也难以充分支撑其对地、市的考核需要。从经济性考虑,若要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省制造业产品质量状况,且满足各省对地、市考核的要求,至少要有3 000~5 000个产品样本,按每个样本4 000元计,每年需要投入1 200~2 000万元经费;若要考虑市、县级层面考核需求,需投入经费则更多。从科学性考虑,产品质量合格率是一个事后指标,从2012年全国22个省试点情况看,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3%~100%之间,这样的数据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

作为产品质量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比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更加适合。从2006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每年对外发布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该指数是按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符合运用指数(如CPI、PPI等)反映某一领域经济管理发展状况的国际通行做法。从国家层面看,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工作已开展了10年以上,向社会正式发布测试结果也有7年时间,统计测算已逐步成熟;从已开展这项工作的省市情况看,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作为反映产品质量状况的指标,能满足普适性、经济性和科学性的要求。

当然,要作为考核指标,用于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都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一是要优化完善测评指标体系;二是要扩大企业统计调查覆盖面,建立全国企业质量指标直报系统,及时测算企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三是要解决当前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发布时间滞后的问题,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各地、各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这样可节约有限的行政资源,避免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统计调查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问题。

以上谈的是产品质量指标问题,此外,还应有衡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不仅要有质量安全的内涵、还要有质量发展、质量基础的内涵。

三、关于质量分析报告问题

一般来说,分析问题应有一个参照系。质量状况分析自然应该有“质量度量衡”,否则,写出的质量分析报告不能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其应用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建立起能比较客观反映地区或行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即“质量度量衡”。

关于反映行业或地区产品质量状况的指标,建议以完善后的行业或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作为测评指标。从试点运行算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已有10年时间,当然其指标体系及观测变量的选取方法仍有修改完善之处,但持续改进乃是质量工作的根本方法。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建立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省、市、县质检部门每季都要撰写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呈交。关于撰写报告的次数,笔者认为,地区产品质量状况或行业质量状况相对比较稳定,每年作一次分析即可。当然,若出现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可随时作专题分析。关于撰写报告的内容,笔者认为,市、县级质监部门主要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品)或特色产业(品)进行产品质量状况分析;省级质监部门可按本省的质量兴(强)省要求作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当然,有条件的省、市可开展行业质量状况分析,特别是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状况分析,为当地政府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未完待续)

In this paper,studied on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power,quality statistical index and quality analysis report a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February 2012.

Quality management;Statistical index;Analysis report

猜你喜欢

纲要产品质量合格率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