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人次大幅增长的因素及趋势分析
2013-01-30吕学静
吕学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192)
就诊人次大幅增长的因素及趋势分析
吕学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192)
我国就诊人次大幅增长主要是由城乡医保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原有医疗需求释放,医疗机构服务的改善和结算报销的便捷、人均医疗费用下降以及社会资本办医的快速增长等五个因素所致,今后就诊人次还会不断增长,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积极应对。
就诊人次;趋势;影响因素;对策
1 就诊人次大幅增长现状
1.1 全国的情况。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4.8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3.25亿人,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12.0%和15.4%。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33.95%和84.52%。仅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就达15.6亿,同比提高12.5%。其中:医院诊疗人次为5.5亿,同比提高16.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9.6亿,同比提高10.2%;其他机构0.5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亿人次,同比提高22.3%;乡镇卫生院2.2亿人次,同比提高9.9%;村卫生室4.5亿人次。
1.2 京津两市情况。北京市医疗机构年接诊总人次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0%左右,2004年诊疗总人次只有不到8800万,而2010年诊疗总人次已经达到1.46亿,2011年突破了1.6亿,较2004年增长近一倍。天津市2011年与2010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增长16.6个百分点。
2 就诊人次增长因素分析
2.1医保覆盖面扩大导致就诊人次增长。2009年新农合参合人数8.33亿,比上年增加1800万人,参合率为94.0%;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4.01亿,比上年增加8239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2637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5%;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73亿,比2008年增长48.8%。
2.2 保障水平提高释放医疗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就诊人次持续快速增长,“有病不医”的状况正在改善。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扩大、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和门诊统筹等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原来受到压抑的医疗需求得到了部分释放,医疗服务利用相应增加。
2.3 看病更方便,结算更快捷。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全国范围内多家医疗机构从挖掘现有医疗资源潜力、改变传统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入手,开展无假日门诊。例如,2011年天津市通过开展全天候、全时段应诊模式,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了20%的医疗机构门诊量,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已有超过90%的地区实现了统筹区域内农民看病就医即时结算,快捷的就医结算服务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
2.4 均次费用下降。2011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左右,各地普遍开展的新农合门诊统筹,使农民门诊就医也可按比例报销。沈阳市截至2011年底,基层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药品7993.31万元,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相比人均药费支出下降2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增长23%。浙江省嘉兴市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后,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5%。
2.5 社会资本办医快速增长。据卫生部全国医疗服务数据,截至2012年3月底,民营医院数量为8864所,同比增长21.23%。当季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5.6亿,同比增长12.5%,其中民营医院诊疗人次达5121.8万,同比增长37.62%,居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首位。2012年以来,社会资本办医得到政策层面进一步支持。北京等部分地区从税收、土地、价格、医保等层面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疗领域,被视为政策落实加速。
此外,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以及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也加剧了就医人次的激增。城市医疗机构注重向大规模、高精尖方向发展,社区医疗发展滞后,适宜医保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相对萎缩。优质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三级医院,郊区(县)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数量和质量均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象仍然存在。患者在基层医院看不好病,又要向高一级医疗机构再次就诊,重复看病,增加了就诊人次。同时也造成大城市医疗机构负担加重。
3 趋势分析与应对措施
3.1 就诊人次仍将不断增长。一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的加重,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增多,治病时间长甚至是终身需要就医问诊,增加了就诊人次。二是“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筹资和报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就诊人次的增多。三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全民性、普及性是公民健康权的内在要求,也是健康公平性的本质所在,人人享有公平的医疗服务目标,必然会促使就诊人次增长。
3.2 应对措施。一是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和结构调整。在投资方向上,加大向农村、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的力度。政府对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大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卫生服务的差距;保证患者的基本用药、基本检查和基本治疗,尽量减少患者涌向大医院。二是加大对社会、民营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着力推进多元化办医,形成以公办医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医并存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策层面上把社会资本办医的障碍减到最少。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设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推行分时段预约、复诊预约等措施。四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注重疾病预防。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倡导科学的健康行为,以减少疾病发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2]白剑峰.去年我国基层就诊人次近34亿[N].人民日报,2010-4-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3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EB/OL]. http://www.moh.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 s10783/201205/54731.htm,2012-05-16.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nd Trend of Growing Number of Visits
Xuejing Lv (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192)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visits. The paper dose analysis the five main factors of its formation which are the increasing coverage of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releasing of original medical needs which due to the improving level of the social security;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ervice; the convenience of reimbursement and settlement; the declining health care costs of per capita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ocial capital to manage the medical. Revealing the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visits--the impac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the perfection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and the security syste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number of visits in the future will continue to grow.
the number of visits, trend, influence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F840.684 C913.7
A
1674-3830(2013)2-22-2
10.369/j.issn.1674-3830.2013.2.7
2012-11-28
吕学静,留日经济学博士、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