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深刻影响历史发展的千年伟人
——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

2013-01-30陈曙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陈曙光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停止了思想。一百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事业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依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巨大身影。正如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所言,马克思的幽灵(spectres of Marx)至今仍然笼罩在世界的上空,一个没有马克思的幽灵的未来是不可想象的。

一、“马克思”:为什么总是他?

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和知名大学开展了多次“千年伟人”评选活动,马克思一而再、再而三的高票当选。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再一次将马克思推向了前台,马克思的智慧再次为西方有识之士所重视。马克思,为什么总是在西方遭遇迈不过去的“坎”时隆重出场,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情势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理论产物。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腴的土壤,正是资本主义时代成就了马克思,也造就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之后的资本主义变了,但内核没有变。资本主义变了,变得比以前更富有了(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是如此);变得比以前更美好、更人性了,更合乎人道了,更合乎理性了;变得似乎离灭亡的日期越来越远了。但是,资本主义的内核没有变,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没有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仍然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演着。在美国学者史蒂芬·雷斯尼克看来,这是资本家对大多数人每年、每月、每天的“社会性盗窃”。这是一种对工人的犯罪。然而,却没有人为此入狱、交罚款,或受到惩戒。[1]

只要资本主义的内核不变,就没有人能够超越马克思主义。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剥削、压迫、不平等,马克思就将永远活在广大工人阶级、劳动大众和一切追求社会进步的正直人士的心里,马克思就始终是人们追求解放的旗帜。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马克思主义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与资本主义的全球危机密切相关,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根本无法解决资本主义自身的问题。“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给危机的答案是放任自由市场,让其自我修复;凯恩斯主义则期望国家去解决市场产生的问题,实现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反映了这两种思路的交互摆动:从很少的国家干预摆向较多的国家干预,然后再次摆到较少的国家干预。相应地,西方经济学史也是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摆向凯恩斯主义,然后再摆回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史蒂芬·雷斯尼克认为,今天,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这种令人厌烦的摇摆往复,不管哪一种资本主义、哪一种经济理论,都没有提出解决阶级剥削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方法。[1]而马克思主义站在两者的对立面上,提出了观察社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马克思主义才成为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才会在资本主义面临深刻危机的时候出场,“马克思”才会成为这个时代无法绕过的巨大身影。

(二)“今天的世界正按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推测和据此开出的治世良方依然有效

在“千年伟人”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而当选,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这位伟人在19世纪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至今还依然有效,他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开出的治世良方至今依然为全世界所广泛采用。

西方学者之所以也不得不推崇马克思,原因之一就在于,马克思的许多科学预见已经并且还在被社会发展所一一证实。他关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贫富分化、城乡差别、体制差别、工农差别变化趋势等预言,都一一得到了验证。这不能不让人信服,任何其他学者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论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2]

而今,全球化的进展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21世纪,人们在谈论诸如全球化、经济危机、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前途与命运等等话题的时候,马克思的巨大身影是无法绕过的。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在《马克思的回归》一书中指出,现在的经济学家“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步马克思的后尘”。“不管他有什么错误,他确实是一个通晓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人。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他的作品就值得拜读。”[3]P10德国前总统密特朗的政治顾问雅克·阿塔利说,马克思惊人地预见了今天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所描述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一天正在到来,今天的世界正按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

今天,任何一个不抱偏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马克思开出的治世良方依然为全世界所广泛采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致命病根在于生产不断地社会化,而资本却不断地私人垄断化。对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开出了有针对性的治世方剂。毋庸讳言,100多年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各国推行了一系列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早已提出的改革措施,诸如劳动立法、最低工资立法、福利救济、公共住房和公共卫生补贴、高额累进所得税和高额遗产税、高额赠与税的征收等等,有效地缓解了阶级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价值

马克思能够多次当选为“千年伟人”,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原因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在于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价值。

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并非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翻过“两座高峰”,完成“两次克服”,实现“两个统一”,才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的面前,屹立着两座思想的高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达到了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顶峰;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达到了旧唯物主义的最高峰。马克思要创立新说,就必须超越这两位前辈,翻过这两座高峰,开辟新的理论道路。否则,马克思就只能行走在前人的阴影之中。“两次克服”就是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吸取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两个统一”就是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破解了“历史之谜”,奠定了一座至今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峰。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至今仍是人类正确认识世界、预测未来、制定行动对策的理性工具,而且是唯一正确的理性工具。这个理性工具不仅马克思主义者在用,非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用。《资本论》出版以后,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床头柜上首选的书目之一。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这一幕又开始重演。历史学家吕·费弗尔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和了解事实和例证。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充实的许多思想早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了。历史是客观公正的评判者。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举世闻名的思想家更是多如繁星。但是,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严谨科学而又博大精深,也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武装了一代又一代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更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美籍奥国经济学家J·A·熊彼特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大多数智力和想象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湮没无闻了。有些却不,他们遭受了晦蚀,但是又复活了,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分而复活,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而复活了。这些创作,很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创作,在我看来,伟大和生命力是联结在一起的,按这个意思来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4]P550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赛登在《卫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马克思现在仍然对世人有启迪作用。重温马克思有关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能够看到,马克思不愧是一位千年伟人,他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

二、“马克思”始终在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谷,马克思和马克思的思想成了一些人打趣、讽刺和怀旧的对象。马克思主义的敌人更是弹冠相庆这一“世界性的胜利”,兴高采烈地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终结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雄霸全球、一统天下的黄金时代开始了。弗郎西斯·福山鼓吹“自由与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已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他宣称:马克思已经死了,共产主义已经灭亡……一时间,“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弥漫全球。

然而,今天,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非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反马克思主义者,都未曾想到,一个坚决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却在资本主义国家多次被评为“千年第一伟人”。西方社会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马克思现象”。事实清楚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像一些西方政要和右翼学者所宣称、所希望的那样“行将销声匿迹”,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2009年,因“历史终结论”而名声大噪的弗朗西斯·福山在反思金融危机时也慨叹,“历史似乎没有终结”,“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

其实,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终结,是否应该退场,唯一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回顾过去的100年,人类确实不缺乏思想,不缺乏主义,经常是各种思想、各种主义纷纷登场,又纷纷退场,但是有一种始终在场的“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大概喊了一个世纪了,如果一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在说同一个东西过时了,那么只能有一种结论:这个东西恰恰还没有过时。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P11今天,马克思主义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满足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终结的是“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始终在场。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历史事实来说明:首先,1840年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主义”都试过了,所有的“道路”都尝试了,但终究没能走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适合中国的“主义”,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救亡图存的道路。其次,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道路”已经开辟,“中国模式”初具影响,“中国形象”日益清晰,“北京共识”渐趋成型,“中国力量”逐步彰显,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再次,“苏东”剧变的惨痛经历已经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引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就一定会葬送社会主义的美好前程。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始终在场。诚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并没有作为指导思想而存在,但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不存在。实际情况是,苏东剧变以后,马克思主义不仅在西方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这突出地表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林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活动气势恢弘,马克思的著作风靡全球,拉美政坛整体向“左”转,西方主流思想家纷纷向马克思靠拢、为马克思辩护,“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国家多次当选为“千年伟人”,等等。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6]P21他还说,“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6]P127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以为,他这是直接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参与了当代世界尤其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性塑造,没有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毫不留情的、一针见血的、彻彻底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决不会收起它狰狞的面目。没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末日会来得更早。正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资本主义才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人道、更加合乎理性了;资本主义才暂时活下来了,避免了行将覆灭的命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最大价值之一。

三、走进马克思

“马克思”依然活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依然在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长期徘徊在马克思主义的大门之外是不够格的,“走进马克思”是我们神圣的使命。正如陈奎元所说,“我们党有近8000万党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但是真正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党员,并不占很大的比例”。[7]上世纪90年代初,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主义处于空前低潮的时候曾经郑重告诫全世界:“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一个理论的、哲学和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6]P21今天,作为一个在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这是要犯历史的、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的。

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才能担当起民族振兴的责任,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才能肩负起人民赋予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的路还很遥远,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仍将出现。破解中国问题,夯实中国道路,提升中国经验,建构中国理论,引领中国发展,不是古人的责任,不是他人的责任,而就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要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历史责任,没有大智慧不行,照抄照搬、人云亦云更是不行。一个没有坚实的理论修养的政党,是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的。

中国的问题是在自己的文化土壤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衍生出来的问题,只有中国人民自己才能解决,只能依靠中国人民的智慧才能解决。一直以来,总是有人期望以西方人的智慧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以先人的智慧解决当下的问题,即所谓“西化论”和“复古论”。不管是“西化论”,还是“复古论”,都不是一个高明的选择,而是一种历史责任的缺失,是文化权力的放弃。“西化论”将发展中国的权力和责任交给了外人,把价值选择的方向和标准定位于“他者”;“复古论”则将发展中国的权力和责任交给了古人,把价值选择的方向和标准定位于“过去”。它们都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方面,即只有当代的中国人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主体,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从马克思那里获取思想资源和理论智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显然,一个精神上“贫困”的政党、一个不推崇理论学习的民族、一个缺乏理论修养的干部,是无法挑起这一重担,完成这一使命的。

“走进马克思”,不是为了搞教条主义,不是为了搞文本崇拜,不是为了搞小格局的文本解读。“走进马克思”,其实质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走进马克思”,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远不是几条原理甚至几个具体结论可以涵盖的。现实中,最容易为我们所记忆的不是最深刻的东西,而是最肤浅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的某些个别论段和具体结论总是纠缠着我们的原因。那些老想拿马克思、恩格斯的那几个具体结论和个别论断来说事的人,还远没有达到他们的思想高度。对于那些廉价的格言、残缺的逻辑、朗朗上口的“段子”,似是而非的“理论”,张冠李戴的“学说”,我们更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走进马克思”,就是要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不允许“掉包”和“篡改”,不允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允许“改弦更张、另起炉灶”,不允许“挂羊头卖狗肉”、贩卖自己的私货。譬如在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的某些法则摇身一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文化领域,文化产业大发展就等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繁荣;在意识形态领域,“包容”社会中的“异质思维”就变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偷梁换柱”,等等;这些就已经溢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边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走进马克思”,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不需要通过西方的学说来裁判自身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相反,应该对西方的思想理论展开前提性的反思和批判,避免不加反思地全盘接受资本主义的理论逻辑,从而陷入资产阶级预先设下的“理论陷阱”。在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差一点被挤出了世界舞台。在我国的思想理论界,马克思主义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贬低与排斥。在各种讲坛、媒介和出版物中,颂扬西方理论体系、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暗流非常强劲,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抵制它、批判它。

“走进马克思”,就是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力求“改造世界”;就是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精神,在“政治解放”的基础上走向“人类解放”;就是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在“反思现实”的基础上力求“超越现实”。

四、发展马克思

“走进马克思”是为了“发展马克思”。毛泽东1959年在与王任重的谈话中指出:“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发展马克思”,是因为我们不能苛求19世纪的人来解决21世纪的问题,不能苛求德国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但是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具体运用中还必须考虑本国的特殊性。列宁曾断言,当革命转向东方国家时,比起欧洲各国它无疑会具有更多的特色,各国共产党人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这种任务”。[8]P233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9]P5。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只能依靠当代中国人来解决,将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神圣使命托付于“老祖宗”,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完全行不通的方案。

“发展马克思”,是因为我们不能把经典当作教条,把“老祖宗”当作“圣人”。其实,“老祖宗”最反对的就是照搬照抄,最担心的就是教条主义。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重申:“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10]P64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1]P406虔诚地崇拜马克思的文本,将马克思的著作视为教义顶礼膜拜,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种做法不是在抬高马克思,而是贬低马克思。如果马克思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会再一次申明“这会带给我过多的荣誉,也会带给我过多的侮辱”。[12]P342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以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破除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论”的模式影响,开辟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破除苏联剥夺资产阶级的做法,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破除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桎梏,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无一不是敢于超越前人的结果。今天,中国面临诸多马克思未曾面临过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找到破解中国问题、引领中国发展的方案。

“发展马克思”,是因为实践永无止境,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未有穷期。已经出场的马克思主义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打上了它所在时代的烙印。任何特定的历史时代,相对于具有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的未来历史而言,它所呈现出来的历史图景总是有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这一历史图景的理性把握,也注定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同时,历史图景又是不断地突破自身的有限性而趋向无限性的,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超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而获得永恒在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既符合人类的认识逻辑——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从知之不够正确到知之比较正确,从熟知到真知;也符合历史的演进逻辑——从不丰富到比较丰富,从简单到复杂,从有限到无限,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

五、信仰马克思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心灵支柱。生命可以平凡,但不能拒绝崇高;“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信仰马克思”,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早在1835年8月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就展示了他的人生志向和崇高信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13]P459马克思一生视金钱、权力如粪土,矢志不移地追求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尽其毕生的精力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目的是批判资本主义,埋葬资本主义!在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中,在一个资本逻辑宰制一切的社会中,马克思一生贫困潦倒、居无定所,但始终忠于自己的信仰,始终献身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从而成就了辉煌的人生。有人曾问马克思: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马克思回答:“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没有寸金寸银,但依然豁达地坚信“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的科学理论与人格实践是高度统一的。他没有一边批判资本主义,一边又利用资本主义机制去赚黑心钱。正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大学者、大思想家,他的理论和学说像“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吓得资产阶级惊恐万状……。这是何等巨大的威力!今天,全世界人民没有遗忘马克思,他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景仰。在西方,马克思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文章征服了很多普通民众,他们看到了宗教总是试图普渡众生,但由于缺乏现实的力量,所以都寄希望于来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在现世“普渡众生”的力量。今天,人们在自由、民主、人权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其中,我们不应忘了马克思的功劳。幸运的是,“千年伟人”评选活动证明了“马克思”没有被人遗忘,马克思的英名依然响彻寰宇。

“信仰马克思”,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同时也站在科学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强制别人不许忘恩负义,然而,没有哪一种资产阶级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历经沧桑却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强制别人信仰自己的思想,然而,他们的声音却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强制别人抬举自己,然而,一个坚决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却被西方的百姓五次三番地推上“千年伟人”的崇高位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强制别人应该始终铭记自己的贡献,然而,当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上的其他思想家都有如“好莱坞的明星”,匆匆的过客,昙花一现又马上归于沉寂之时,只有“马克思”穿越时空走进了当代,他的思想与他的名字一起获得了永恒。

“信仰马克思”,就是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其理论体系,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无可撼动,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无可撼动,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秉持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立场不可撼动,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确立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无可撼动,就是坚信人民的地位最高、人民的力量最大,人民的尊严不可践踏,人民的利益不可冒犯,人民的要求不可忽视,人民的意愿不可背叛。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旗帜鲜明,不要藏着掖着,像个“地下党”,一旦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变成了地下党,那么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就会有恃无恐,公开地在地上活动;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以“高扬理想、向往崇高”的心态对抗“躲避崇高、耻言理想”的时下风潮。确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因为如果追求在虚幻的意念中摆脱现世的苦难,那么马克思比不上西方的上帝;如果追求当大官、发大财、祛百病,那么马克思比不上中国的诸路神仙。马克思有所不能,这丝毫没有削弱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马克思主义至今仍是全世界工人阶级追求解放的一面旗帜,全世界的上空至今仍然奏响着一支追求民主、自由、正义和平等的进行曲。

“信仰马克思”,就是不为眼前的假象所惑,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惧。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成为我们质疑、贬抑、放弃甚至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不容否认,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消极的现象和问题,如贪污腐败的问题,践踏群众权益的问题,逾越公平正义底线的问题,鲸吞国有资产的问题,贫富分化的问题,诚信缺失的问题,道德滑坡的问题,等等。社会中不少人据此断定,这些都是马克思惹的祸,都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相反,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功伟绩,他们则认为这是向西方靠拢的结果,正因为学习西方,才造就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无关“马克思”什么事。其实,他们的这一推论逻辑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的丰功伟绩错误地归功于非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消极现象错误地归咎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也不是关门搞建设的结果。但是,向西方学习不等于向西方抄袭,中国的发展没有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也没有重复西方的老路。所谓的股份制、私营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经济,这些都不是西方的专利,而是人类实践过程中的产物,都是特定阶段发展经济的手段,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的题中之义。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禚明亮.马克思主义是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案——访美国左翼学者史蒂芬·雷斯尼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3-31.

[2]马桂花.马克思,英国人心中最伟大哲学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5-07-27.

[3]〔美〕约翰·卡迪西.马克思的回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陈学明,马拥军.走近马克思[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5]〔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陈奎元.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N].光明日报,2011-06-13.

[8]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