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规制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关键

2013-01-30原松华

中国发展观察 2013年4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水资源

◎本刊记者 原松华

科学规制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关键

◎本刊记者 原松华

城市化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于发展城市化的意义人们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城市化的讨论还在进行之中。3月23日下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分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还有1.6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城市的布局也较为混乱,增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另外,中国城镇化形态并不是很合理,很多城市环境建设、摊大饼的布局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交通拥挤、房价过高、污染加重等问题。城镇化发展中的羁绊如何解决?来自国内外专家、世界500强企业CEO纷纷献计献策。

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体制机制建设上

当前中国的大城市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城市相继出现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同时,北京、上海等城市房价高企,交通堵塞、污染严重,都是过度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正如杨伟民副主任所说,消除这些大城市隐患,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已经刻不容缓。

杨伟民指出,过去,中国提城镇化,更多是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因此提出“重点发展小城镇”。但是,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工并没有按照政策走,而是按照就业岗位走。同时,地方政府也没有重点开发小城镇。这是因为,小城镇的地卖不出价钱,规模经济效应也很差,甚至造成滥用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杨伟民建议,推进城镇化,必须尊重城镇化的规律。避免再提“重点发展小城镇”,让城镇化本身的规律发挥作用。同时,今后在城镇化进程中,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则应该放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包括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旧体制,建设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财税体制和公共服务机制等。

此外,杨伟民还提醒,关键是现有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怎么选择。如户籍制度等,一次性放开可能造成诸多问题。同时,要改变以行政区为界、划地为牢的城镇化方式,按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要求,建设大的城市群,走集约和紧凑的城市化道路。否则,就“要到处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到处都要修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基本农田无法保障,生态环境无法保障。

日本日立公司总裁中西宏明则介绍了日本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包括合理的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发展城市群;鼓励市民广泛地参与;完备医疗教育等生活服务设施。

以城市交通为例,为确保交通方便,首先是要有合理的设计——立足于公共交通,建立系统有机合作的城市化,实现公共城市功能的系统整合。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非执行主席钱果丰则强调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民粹主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如果单一控制公共设施的价格,有可能会造成供应不足,以及基础设施维护的不足。而一个好的政府能够综合使用价格机制,给予人们知情权,使其做出合理选择。

“如果有好的规则,那么容积率很高的城市同样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钱果丰表示,“因为运行良好的城市能够减少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促进人们的互动,改进生产率,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产品”。

建设智能城市是一个选择

“城镇化要落到实处还需要科技的进步,需要用先进的科技来引领城镇化可持续的发展。”ABB集团董事长主席冯恩博提到,“不仅仅是要政治上的决策指导,还需要企业提供技术的解决方案。”

到2025年中国有220个城市人口将超过百万,而90%的GDP将来自于这些城市地区。中国人均消费的能源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中国还是要继续努力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同时面临环境污染的挑战。没有一个国家不面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但是这方面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最严峻的。

那么如何应对呢?冯恩博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智能城市。

何为智能城市?即能通过依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高效地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和能源,改进服务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所有的一切都以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为目的。

维也纳被选为全球最智能的城市。它也是唯一一个全球在每个评选指标上都排进前10名的城市:创新城市(第5)、区域绿色城市(第4)、生活质量(第1)和数字化管理(第8)。维也纳以建设智能城市为目标,并不断评估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它的许多大胆智能建设项目,如“2050年智能能源计划”、“2020年道路计划”以及2012-2015年行动计划”,致力于将维也纳打造成节能减碳、土地合理利用、交通畅顺的欧洲领先智能城市。

排名第二的多伦多作为C40特大城市(C40城市集团是一个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之一,它正努力过渡到低碳经济。在多伦多,私营企业也积极配合低碳项目,并发起了一个“智能通勤多伦多”的合作倡议,以提高城区的运输效率。最近,这个城市开始从垃圾填埋场中提取天然气,为城市垃圾车提供动力——这就是智能循环利用的理念。巴黎是一座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欧洲城市,它在几个指标上均获得较好的排名,创新城市(第3)、区域绿色城市(第10)和数字化管理(第11)。

巴黎曾推出名为“Velib”的自行车分享项目,并大获成功。2月份,巴黎市又发起了一个类似交通工具分享项目“Autolib”。这个项目旨在向市场提供电动汽车出租服务,提倡绿色出行,目前已有250多个出租点。伦敦将很快在帝国理工学院设立智能城市研究中心,以充分利用交通、政府、商业、学术和消费者的数据,使城市变得更加高效和创新。目前,伦敦宣布与电信公司O2进行合作,在伦敦铺设欧洲最大的免费Wi-Fi网络;柏林也被评为全球智能城市之一。最近,柏林与Vattenfall公司、宝马等公司合作,测试车辆电网(V2G)技术,希望创造一种更绿色的能源供给方式。巴塞罗那是智能建设和低碳排放的先锋城市。10年前,它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实行太阳能管理法令的城市之一。最近,这个城市又推出了LIVEEV计划,以推动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不久前,巴塞罗那又宣布与其它机构合作成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以推动建设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将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专家预测预计到2016年,用在智能城市技术的资金将达到400亿美元。智能城市将在未来吸引高学历人才流入,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吸金库”,这些理由都足以让智能城市成为世界潮流。

也就是说,中国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过度发展会造成大城市拥堵、污染、水污染等困境,解决这一瓶颈借鉴智能城市这一“利剑”,意味着提升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发展城市化中国需提高用水效率

城市化在带来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同时,也会使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水资源缺乏,一些城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城市地面沉降日趋严重。同时城市水污染问题也很突出,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格兰富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卡森·伯格建议,中国领导层应该更强调提高用水效率。水的利用效率和能源效率紧密相关,同时也是可持续城市化的关键要素之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也意味着需要有更多水资源的供应。“我们注意到水资源和能源效率紧密相关,同时也是可持续城市化的关键要素。”伯格公司预测了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前景,在未来10到20年将有两亿人口的增长,因此供水系统也必须要相应的扩容。欧洲有很多水资源的创新做法,最新的、最佳的实践都适用到中国,全世界都应该关注水的效率问题。这样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使政府、企业和社会都从中受益,因此他建议要加强水效率的投资,这样可以应对更多的水资源方面的挑战。

首先,要看一下如何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在供水网络里的漏损。在一些欧洲国家和中国水网的漏损会达到50%,因此会加剧水资源供应的匮乏,尽管如此水网的漏损可以通过新技术有效地加以解决,这方面中国还需要和欧洲有一些合作。目前哥本哈根市政府也展开了减少水网的漏损项目。可以把这方面最佳的做法提供其他的城市去借鉴。目前丹麦的水网效率也非常高,水耗在欧洲也居于最低的水平。因此,进一步提高中水的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这样的动议可以适用于整个欧洲。

其次,城市化不仅消耗大量的水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水泵需要用水和其他的能源来降温,目前每年要消耗大约全球10%的电力。正因为如此,伯格建议中国应该更重视水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从1990年以来,丹麦的GDP增长了30%,但是水耗却下降了30%,这个成果主要是因为政治家以及行业专家和私营部门间的合作。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改进水资源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带来短期的增长,同时也可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城市化。

21世纪高科技和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课题,是世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次分论坛主持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倪虹认为,“能不能处理好人的城镇化很重要,人的城镇化的核心是红利和福利,我们都想获得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和发展的红利,但是中国的文化是舍得并存,在想得到的时候必须要先舍,就是给这些人的福利是不是给到了一个合理的标准。给到了可持续,给不到就落入陷阱,给过了有可能成为国家的债务危机。”

因此,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一个好的规制可以使制定的公共政策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而从数量转向质量,可以使城镇化的发展事半功倍。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的时刻,借鉴前人走过的路,用现代的科技和智慧共同努力,可以使城镇化走得更健康,使中国为世界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镇化水资源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