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创新水平态势分析——基于《2012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的统计分析
2013-01-29高文吴达
高文 吴达
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051
《2012中国创新城市评价》(以下简称《2012创新评价》)是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委托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和天津市科委统计中心共同承担,目的是通过城市间比较,客观反映天津市在城市中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该课题从2008年起开始设立,已滚动实施了5年。
课题选取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和苏州等共计20个城市作为参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6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组成。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即采用相对结构指标,不考虑总量规模,既保证20城市横向可比,同时保证按年度纵向可比。
1 天津市城市创新总体特征
1.1 创新总水平落在第二集团
《2012创新评价》显示,2011年天津创新总指数为39.78%,比上年增长2.22个百分点,在参评的20个城市中,继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广州、苏州之后排名第7位,处于第二集团位置,比上年下降2位。
1.2 创新资源快速提升
近年来,天津市“创新资源”一级指标呈直线上升态势,2011年达到57.36%,创历年最好水平,并首次超过上海,位列南京、北京、广州之后,排名第4位。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38个百分点,增速超过北京、上海和深圳。
创新资源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天津市良好的信息化水平和人均GDP的大幅度提升。在“创新资源”下设的5个二级指标,天津市“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始终排在3-5位,并且从2010年起,连续2年达到或超过了“监测标准”,取得满分的好成绩;“人均GDP”从2006年的排名第11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6位,超过北京,直逼上海。
1.3 创新产业蝉联第5位
2011年天津市“创新产业”指数为40.53%,高于20城市平均水平(39.41%),在深圳、上海、苏州、北京之后,位居第5位,这也是天津市自2006年以来连续6年排名第5位,说明天津市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又称高技术服务业)等创新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创新产业”下设的5个二级指标中,天津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3个指标表现良好,分别排在第3、5、5名。
1.4 创新效率连续三年第4位
在6个一级指标中,天津市“创新效率”表现最好,2011年该指数为51.88%,不仅远远高于20城市的平均水平(38.15%),而且领先北京12.46个百分点、上海3.36个百分点,连续三年排名第4位。评价结果说明天津市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创新驱动转变,柳卸林《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的评价,天津市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列,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开始转变。
在“创新效率”下设的5个二级指标中,天津市“劳动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员)表现最好,高居20城市榜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市正在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外,“资本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均排在第4位,高于20城市平均水平。
1.5 创新企业增幅高居亚军
2011年天津市“创新企业”指数为24.48%,从上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8位,提升了5个位次,为2006年以来排名最好。该指标从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提高到高于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增幅高居第2位。
在下设的5个二级指标中,“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比例”表现优异,为“创新企业”位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该指标高达66.6%,位列第2位,比上年增长了36.5个百分点,增幅位居20城市榜首。
2 天津市城市创新存在的不足
2.1 创新增速缓慢导致排名下降
虽然天津市创新总指数逐年提高,但是由于增长速度仅为2.22个百分点,在20城市中位列第14位,导致总排名从上年的第5位,降至第7位,成为“十一五”以来排名最低的一年。而广州、苏州增速高达4.3和5.9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前三位,总位次跃升至天津市之前。
2.2 创新投入不足是被反超的主要因素
2011年天津市“创新投入”指数为33.38%,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排名从上年的第7位降至第12位,下降了5个位次,从上年高于广州、苏州降至低于2个城市。
在“创新投入”中,天津市5个二级指标全部处于中下游位置。其中:
研发投入强度增速不足。“R&D经费占GDP比重”虽然天津市每年以0.1个百分点递增,2011年达到2.63%,但是仍然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2.82%),排名第8位,比上年下降一位。2013年,由于天津市R&D/GDP达到2.79%,预计该指标可能会有好转。
政府引导企业的R&D经费投入不足。“企业R&D经费支出中政府投入占比重”天津市只有2.24%,不仅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4.93%),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1%),排名第17位,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67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成为重要不利因素。
产学研结合严重不足。“研究机构和高校的R&D经费支出中企业投入占比重”天津市为3.87%,排名第8位;与上年相比,下降了2.15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市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2012年在天津市53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151家企业发生了对境内研究机构的研发经费支出,128家企业发生了对境内高校研发经费支出,分别占规上工业企业的2.8%和2.4%;支出的经费分别为4.88亿元和1.32亿元,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外部支出总和的1.8%和0.5%。也就是说,2012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7%的企业研发活动没有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这也是天津市企业R&D活动原创性少、创新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始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支出比重”可以说明天津市研发活动的水平。天津市该指标一直徘徊在4%左右,2011年为4.37%,不仅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5.66%),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4%),排名第12位,原始创新投入亟待提升。2012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经费,71家企业投入应用研究经费,1255家企业投入了试验发展经费。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过少。“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天津市为3.35%,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3.68%),排名第10位,分别低于苏州、广州2.0和0.26个百分点。从2012年天津市财政科技统计年报数据也可以看出,当年,天津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57%,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当年,财政用于科技管理的经费同比回落21.53点,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虽然同比增长8.8个百分点,但支出总额仅为2720万元。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中,真正用于R&D的资金比例亟待提高。
2.3 创新产出不活跃是被超越的次要因素
2011年天津市“创新产出”指数为39.09%,落后20城市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排名第12位,比上年下降了3位,是自2006年以来排位最低的一年。创新产出不够活跃,也是天津市被广州、苏州超越的次要原因,成为阻碍天津市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指标。
在“创新产出”下设的5个二级指标中,天津市除“百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第5外,其他4项指标均处在中游位置。
“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天津市为691.88件/百万人,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1198.9件),排名第12位,比上年下降3位,在20城市中位次下降最大。
“百万人美国专利拥有量”天津市为5.54件/百万人,不仅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24.24件/百万人),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5件/百万人),仅相当于深圳的2.8%,该指标天津市已连续4年排名第12位。
“百万人向国外转让的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天津市为37.52万美元/百万人,不仅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65万美元/百万人),排在第9位;与上年相比,下降了40.74万美元/百万人,增幅排在第17位。
“百万人驰名商标拥有量”天津市为2.73个/百万人,低于20城市平均水平(3.55个/百万人),排名第13位。与上年相比,减少了0.12个/百万人,增幅居第17位。
2.4 领先南京、杭州和西安的优势在缩小
2007年天津市创新总指数分别领先南京、杭州和西安3.04、3.24和7.28个百分点。到2009年,南京超过天津市0.25个百分点,造成当年天津市总排名从第5位降至第6位;杭州仅落后天津市1.02个百分点;西安将差距减小到6.4个百分点。到2011年,天津市分别领先三市1.45、2.49和5.21个百分点。
2.5 1/3的二级指标位居中下游位置
在30个二级指标中,天津市有11个指标排在10名以外,这些指标是天津市的劣势指标,亟待进一步改进。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其他创新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百万人美国专利拥有量、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R&D经费中政府投入所占比重、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支出比重、百万人驰名商标拥有量、百万人口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数、综合能耗产出率。
3 加快天津市城市创新的对策建议
虽然天津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中连续11年蝉联第三位,但从城市创新层面看,天津市的优势正在减弱。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薄弱环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加速提升天津市城市创新水平。
3.1 充分发挥政府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作用,落实好研发投入减免税政策
政府对R&D活动的直接和间接投入不仅是研发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措施。为此,一要继续加大政府对企业开展R&D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直接投入的导向和杠杆作用,不断改进企业R&D经费中政府投入所占比重过低的问题。二要加大对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将R&D税收优惠政策宣讲纳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小巨人企业服务中,使更多的企业了解政策。三要落实好研发投入减免税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长期、高效的激励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2011年为11.6亿元,2012年为6.3亿元,同比下降了45.7%。而2011年上海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是天津市的2.5倍,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是天津市的5倍。
3.2 加强科学研究投入力度,提高科技产出质量
无论是在20城市创新评价,还是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中,“科技产出”一直都是天津市的短板指标,主要表现在科技论文、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和国家级奖励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通过分析发现,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非常重视科学研究投入。这些国家的科学研究经费占R&D经费支出的比重一般在40%左右,如2008年美国占39.7%,日本占49.4%,英国占55.7%,澳大利亚占58.8%,韩国占35.7%。而天津市2012年这一比重只有16.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
因此,加大天津市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加快科学研究人员培养,提高科学研究产出质量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借天津市“十二五”科技计划体系调整之机,将新增计划项目与核心期刊等高层次论文发表和发明专利申请直接挂钩,对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R&D项目做出约束性限制,项目结题要以高水平论文或发明专利为考核指标,以此带动天津市科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3.3 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核、研发加计扣除项目确认等管理工作与科技统计有机结合
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项目确认是R&D统计的一个重要抓手。只有抓住了这些有研发实力和研发投入的企业,全市R&D数据质量才有保障,科技投入才能如实反映。
因此,建议市科委将高企认定与复核、研发加计扣除项目确认等管理工作与科技统计工作相结合,一是对纳入市统计局统计名录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企认定和复核的数据,必须与其向市统计局或国家统计局提交的年报数据及相关指标一致;二是对享受了R&D投入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必须将R&D项目如实填写到科技统计年报表中;三是计划处和统计中心要积极与市科委相关处室沟通,及时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和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名单,以便在科技统计工作中,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研发投入情况,有效推动天津市企业研发投入提高,确保天津市研发投入目标如期实现。
3.4 加大对区县统计局、区县科委、工业集团公司、重点R&D大户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从今年开始,市统计局取消了“条块结合”的统计管理制度,即取消了工业主管部门统计管理职责,改由16个区县统计局负责。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区县统计局只负责区县属工业企业统计,而区县属企业很少开展R&D活动,因此对R&D统计缺乏深刻理解,不能准确、及时地发现企业R&D填报中存在问题,导致今年市统计局在初步汇总企业数据时,全市企业R&D经费总额比上年净减少了10亿元。为此,市统计局和市科委及时协调工业集团、区县科委,加大对企业R&D统计的审核,保证了今年R&D数据的如期完成。
因此,建议市科委联合市统计局,对区县统计局、区县科委、重点工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计划项目单位等开展经常性科技统计培训,特别要加大对领导干部R&D知识的培训与宣讲,提高“一把手”对R&D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基层科技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R&D统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