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升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体会

2013-01-29辛绍杰王冬梅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23期
关键词:集训队科创课题

辛绍杰 王冬梅

上海电机学院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大学生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才能收到实效。对于新升本科院校,学校的科研氛围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够强,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也不高,表现在:课题少、经费少、教师参与人数少,研究成果少。同样,这些学校的招生生源的文化素质也较重点大学和老本科学校低。成绩低并不意味着能力低,通过正确引导、科学组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会明显提高。我校机械学院按学科研究方向组建大学生创新集训队,通过集训队的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带动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实践证明,科创活动是培养锻炼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1.成立创新集训队,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许多大学生都意识到科技创新与他们的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关系密切,但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并且普遍缺乏进行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和条件。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各高校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了第一课堂教学环节外,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多层次、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这一开放的环境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积极性极易被调动起来,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极大加强,想象力会变得更加丰富。其中,科技创新活动是最能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实践。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二是学生自选课题通过立项后,利用学校提供的研究经费,到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完成作品;三是学生或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申报研究课题,申报成功后开展研究工作。这些以课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上述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师的科研课题有限,且一些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是不适合本科生的;二是大学生缺乏生产生活实践,能提出合适课题的同学数很少;三是即使有机会申报课题,由于没有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匆忙上阵也难获成功。结合我校的实际,按照学科研究方向成立了多支科技创新集训队,形成了以组织为中心的科创活动的长效机制。集训队根据学生的兴趣,围绕学科方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讨论、技术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的组织,该组织不是按科创项目的立项而成立,也不按项目的结题而解散。大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这个组织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在大学生科创活动中形成了“学着干,自己干,领着干”阶梯式训练方式。对于大一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参加科创活动的兴趣。对大二学生,通过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能对承担的项目任务自主进行研究,协助高年级同学完成一定的科创工作,初步具有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大三大四等高年级学生能独立承接学校及上海市的科创项目,带领课题组独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同时还能协助指导教师培养科创团队的低年级学生。集训队的组织形式,改变有项目才能做科创的单一训练方式,没项目,通过科创培训、参加项目讨论,可以产生项目,为项目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可以参加高年级负责的科创项目。科技创新集训队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了一起,这是一种适合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长见识、增才干,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平等、民主的创新大平台。借助集训队这个民主、平等、开放的创新平台,各集训队之间、集训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协调活动,结合集训队工作计划和各成员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计划,采取个人主动学习,队员间讨论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按照学科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提出新产品研制课题50多项,已申报成功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40项,项目负责人均为集训队的骨干成员。在2012年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海赛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好成绩。集训队队员良好的创新表现和取得的优良的学习成绩深深地影响了他们身边的同学,进而影响了他们所在的班级和所在的机械学院。目前,在机械学院已形成了崇尚创新的氛围。集训队在推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也起到广泛的“示范作用”,今年又吸引了200余名同学参加到2014年的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申报中。

2.重视和利用专利文献等技术资料,是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

专利是人类的发明创造,在我国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特征,是人类技术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专利既包括尖端技术领域的,也包含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许多大学生想当然的将专利想象得高深莫测,认为只有专家、学者才学习和利用专利文献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目前,国内、外都有许多中、小学生申请专利的先例。还有很多青年人就是从对专利文献的学习和利用起步成为发明家。专利文献能够引导人们直接进入最新的技术领域,并获取最新的创新思维。在专利文献的启发下开展科创活动,起点高,思路新,创新效率高。其实对专利文献的检索和阅读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肯学习,善钻研,能思考,一定会成为会创造的人。应该负责任的说,专利文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信息资源宝库,专利文献的查询和使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且能够获益终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对专利文献的查询和利用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若不了解或不会使用专利文献,那么大学生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计划就是一句空话。

创新集训队成立后,制定了完善的科技培训和科研工作计划,聘请专利事务所专利专家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为集训队成员和学院广大学生开展专利知识讲座和专利的相关法律知识与申请步骤和方法培训,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小型专利产品的剖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三位演示,打破了专利的神秘感,培养大学生掌握专利文献检索、利用和开发的技能。选择我院高年级在科学研究和专利申报中成绩突出的同学,用自己的科创亲身经历和体会向同学们介绍。组织学生参观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科技观、机器人展和机床展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与高技术产品的近距离接触,了解所学知识与产品的关系,了解技术进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创新的兴趣。通过这些措施,极大的强化了我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了解了专利相关知识,真正掌握了如何全面检索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而学会了分析专利文献中的竞争情报,为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极大的提高了创新效率。学院还聘请校内技术专家和专利专家对同学们形成的创意进行点评、指导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为大学生科创保驾护航。为支持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院为集训队提供了科创的软硬件条件,营造了有利于创新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制定了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提高了大学生科创水平,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尽管机器人集训队和CAD/CAM集训队成立时间不长,队员数不多,仅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共申报专利80多项,其中申报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0项。承担大学生科创项目15项。

3.积极申报课题,参与创新实践训练,享受创新快乐

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低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创新实践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大学生集训队为队员提供了创新实践训练的平台。在训练中深入生产生活,在训练中掌握了知识和技术,在训练中形成了创意、完善了创新方案,在创新中不断创新。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将形成的创意方案在完善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科创课题。创新实践过程实现了一个创意从无到有,从想法转换成真实产品。集训队的科技创新项目主要是大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开展课题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掌握创新技法,拥有创新灵感,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课题的研究内容通常是跨学科跨专业的,这要求课题团队要精诚合作,跨学科交流,使得大学生不仅明确了所学专业知识的内涵,也学到了其它专业的知识,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题开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关系。根据课题的要求,集训队每名成员都承担一份独立的研究工作,按照工作目标,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研究、设计和产品制作,可以最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但个人的研究仅是课题的一部分,其研究还需要同组成员讨论论证和完善,这也扩充了研究者的视野。同样,参加同组成员研究内容的讨论,也为项目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经过课题组成员间的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最初的创意通过具体实施变成大家引以为豪的科技作品。欣赏自己的科创作品,快乐体味自己的创新过程。在创新过程中,集训队重点培养成员享受创新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已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有创新成果则是锦上添花。集训队成员已将创新视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创新变成大家一种愉快的享受。

4.结语

以机器人首任集训队队长的科创体会作为本文的结语。指导老师在我们的学习和科创之路上给予了耐心的关怀、指引和扶助,使我们可以不遗余力的朝前努力,并且不断克服自身的狭隘性,拓宽科创的视野和途径。对我们的科技创新一直进行着悉心的指导和睿智的点拨。到目前为止,我除组织机器人集训队开展训练计划外,申请和联合申请专利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篇。主持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1项,研究经费3万元。

猜你喜欢

集训队科创课题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一道集训队试题的背景与另解
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集训队备战北京冬奥会体能训练研究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一道IMO集训队测试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