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卅载安澜多伟业 筑梦四湖再扬帆——南四湖水利管理局30年发展历程

2013-01-28石增嘉

治淮 2013年7期
关键词:南四湖水事水闸

石增嘉

(作者系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局长)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淮河治理的关键时期,南四湖水利管理局走过了30年历程。

历史上,南四湖地区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多次规划治理,南四湖已成为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发展水产及湖产、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的大型湖泊。

为进一步加强水利管理,科学调度洪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妥善解决边界水事纠纷,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的请示》,对沂沭泗水系的主要河道、湖泊、控制性枢纽工程及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运用。1983年6月,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正式成立。

30年弹指一挥间,南四湖水利管理工作经历了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管理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手段产生了从量到质的飞跃,管理水平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快速迈进,为本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直管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南四湖基本形成湖泊、河道、堤防和控制性水闸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整体防洪能力由5~20年一遇提高到基本50年一遇,防洪、蓄洪、行洪、泄洪能力大大增强。30年来,先后战胜了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0年、2003年等中小洪水,仅过去六年南四湖各控制性水闸就累计分泄洪水279.16亿 m3。

为支持沿湖抗旱,南四湖局通过二级坝闸、复新河闸、苏北堤河闸、刘桥提水站分别向丰县、沛县、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输水抗旱,累计调水近100亿m3。在2002年南四湖生态补水监管工作中,南四湖局干部职工恪尽职守,为保护南四湖生态,维护平衡的水发展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四湖局已基本实现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实现了水利管理工作的资源化、统筹化要求。湖西大堤联防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保障防汛度汛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0年来,共建设完成“东调南下”一期、续建和水闸除险加固单项工程24个,基本完成南四湖湖东堤、韩中骆堤防、西股引河扩大工程,完成胜利渠首闸拆除重建,工程总投资约31亿元;完成堤防加固163公里,约占直管堤防总里程的47%;扩大河道42.5公里;新建水闸1座,完成交通桥除险加固单项2座,完成水闸除险加固单项14座(次),新建和除险加固水闸数量占直管水闸总数的87.5%。基本建设的大力实施,提高了防洪标准,改善了工程面貌,为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日趋规范、科学,建立了以“管养分离”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引领水利现代化建设,在水情监测、水闸操作自动化、远程控制等方面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动新发展,二级坝闸、韩庄节制闸等4座水闸建成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自动化控制程度显著提高。2005年以来,有6座水闸在闸门及启闭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中被评为一类单位工程。

水利管理法制化不断推进。水政监察队伍从1990年成立之初的15人发展到91人,逐步形成人员整齐、忠于职守、业务素质高的水政执法力量。累计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近600起,有力保障了河湖安全。

加强同地方政府的联系,逐步确立了同沿河湖周边市、县、乡、镇各级政府的良好关系。2007年,南四湖局被中央综治办、水利部授予“全国调处水事纠纷,创建平安边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预防为主,防打结合”,与沛县、微山县成立了南四湖采砂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打击湖内非法采砂联合执法机制,于2006~2008年集中开展了四次大规模打击南四湖非法采砂专项行动,查处非法采砂船近600艘,基本遏制了非法采砂势头,赢得广泛赞誉。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坚持不懈地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职工创建活动在全局蔚然成风。

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干部交流、公开选拔、竞争遴选等制度和措施,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教育,不断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数十人次获得市局级以上荣誉称号,6个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辛勤耕耘半甲子,辉煌巨变三十年。30年的河湖安澜,30年的边界和谐,成效显著,经验珍贵。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30年的实践证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主动维护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管理理念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二是必须坚持流域管理大框架下工程管理综合效益的发挥。30年的实践证明,唯有提高工程软硬件建设水平、充分顾及民生水利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只有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流域统管的优势,提升水利管理工作的地位。

三是必须坚持流域管理区域管理的协调发展。30年的实践证明,唯有实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互利共赢局面,建立起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各自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才能发挥各自的资源管理优势。

四是必须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30年的实践证明,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推动水利管理法治化建设进程,才能在规范水事秩序、净化水事环境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必须不断强化水利规划、水利科技等基础工作,提高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工作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五是必须坚持发展成果全局共享的理念。30年的实践证明,必须把完善发展机制与改进基层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发展成果全局干部职工共享,才能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单位归属感,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事业心、责任感,营造全局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

六是必须坚持不断加强行业能力建设。30年的实践证明,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破除发展障碍,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基层建设工作重要性和基础性,高度重视基层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机关与基层共同发展。必须加强硬件建设和队伍素质提升,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对南四湖水利管理工作提出更多更高要求。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期治淮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2013年3月2日,国务院批复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对进一步指导治淮工作,切实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鲁两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省水利现代化;南四湖水利事业发展再遇良机。但是,南四湖省界水事矛盾存在隐患,部分工程仍未完成确权划界,防洪标准整体偏低,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南四湖水利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继续秉承新时期治水理念,按照“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宗旨,继续发扬团结治水、合力兴水的优良传统,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围绕治淮工作大局,加快提高南四湖防洪减灾能力,完善有关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统管优势,统筹上游与下游、兴利与除害的关系,强化南四湖地区防汛抗旱工作综合性和整体性。

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争取尽快完成有关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基本建设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认真开展维修养护工作,逐步实现工程标准化。认真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国家级水管单位和水利风景区建设。

切实维护正常水事秩序。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依法管水,切实做好水法宣传工作,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充分认识打击湖内非法采砂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大宣传、巡查和打击力度,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正确处理省界水事关系。高度重视正确处理省界水事关系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继续发扬团结治水优良传统,增进理解,加强协作,相互支持,不断凝聚兴水合力。

推动单位健康发展。重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做好经济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确保单位工作正常开展。深化改革,为单位发展增添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优化办公环境条件。

卅载安澜多壮志,筑梦四湖再扬帆!新一轮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展愿景令人期盼,有上级的坚强领导、有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有富于优秀传统和高度事业心责任感的干部职工队伍,南四湖水利管理局一定会实现各项管理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谱写更加宏伟绚烂的篇章

猜你喜欢

南四湖水事水闸
半月水事
三晋重大水事报道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三晋重大水事报道
晋重大水事报道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水禽栖息环境再研究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山东实施段)暨南四湖二级坝闸下西段股河上段剩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芦苇生长对沉积物中氮磷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