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设备管理确保硝酸装置运行周期内无动火作业
2013-01-28李翠玉时国红
李翠玉,时国红
(1.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2.中国石油辽阳石化硝酸厂,辽宁 辽阳 111003)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硝酸厂硝酸装置设计能力为年产硝酸11.66万t。由于化工装置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在装置现场动火作业风险极高,虽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但从炼化装置每年统计结果分析,因为各种因素产生的事故并不在少数。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装置运行周期内彻底杜绝在装置现场动火作业。
一、预知检修,把握重点
2011年,硝酸厂决定在稀硝酸装置开展运行周期内无动火活动,先后组织工艺和设备技术人员及生产和检修操作人员对装置历年的停车事故进行分析,对历年检修作业量进行排查,找出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建立相关台账,利用检修时机,采取分阶段、分重点检修:春季检修,在确立常规检修项目的同时重点做好冷换设备、涉酸物料管线及管件、阀门的隐患处理,从而确保夏季高温季节装置运行平稳;秋季检修,在保证常规项目检修的同时重点解决保温伴热、涉水物料管线及管件、阀门的隐患处理,做好防冻防凝,保证设备冬季运行平稳,从根本上消除运行周期内动火隐患。
在检修中本着“检修计划有预知、周期到了必检修、检修过程必严格”的原则对重点项目进行剖析和细化,按检修类别分区、装置区域化片包干、按属地落实到班组、强化验收管理、检修质量确认等,并根据检修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和施工力量,做到项目清晰、工序衔接、作业顺畅、环环相扣,避免漏项和检修不到位等现象发生。检修质量切实得到保证,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内无动火作业创造了条件。
二、排查隐患,消除瓶颈
为实现一个运行周期内装置不动火的工作目标,2011年硝酸厂首先从查找隐患入手,先后开展了“冬季风险识别隐患排查活动”和“夏季风险识别隐患排查活动”,在总结2年工作的基础上,2013年厂决定把这一活动常态化,发动全员查找隐患。要求各车间和科室在每周一的厂调度会进行汇报,两个运行周期全厂上下共查找隐患220余项,全部做好登记,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能立刻解决的立刻处理,平时解决不了的,逐项做好预案,并全部列到窗口检修计划中,检修时一并治理。
为治理这些薄弱环节,厂推行项目负责制,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督促车间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改进。通过小改革和合理化建议等形式,激发员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如浓硝酸成品酸管线,由于运行时间较长,且浓硝酸的腐蚀性极强,管线全长超过120m,从稀硝酸装置穿过,为常压输送,在焊口处有时会出现泄漏。过去一直是停料动火补焊,每个运行周期为此都要动火5~6次,现在车间一方面加强日常检测,作好记录,在检修期间对薄弱处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自制内衬氟橡胶夹具,不用停料就可夹住漏点且能保证运行单个周期。余热回收系统一直以来就是日常维护动火频繁的重点,由于该系统管线内部介质为水汽混合物,经常造成弯头处泄漏,每年都要动火检修十几次。经多方调查研究,于2011年秋季检修时将这一系统的所有弯头全部换成耐冲蚀的球型弯头,经过单个周期的运行,没有发生泄漏。
三、统一目标,强力推进
为实现周期内不动火目标,明确要求车间在装置运行期间实施临时动火作业的项目首先上报厂里,由厂组织论证产生原因及可否采取不用动火作业的处理办法替代,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使基层车间决心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现场。在2011年秋季检修前,厂明确要求加强伴热线的检修改造,在冬季伴热线出现泄漏时,禁止动火。由于工作不到位,到了冬季硝酸装置还是有一根伴热线的尾部出现冻裂现象,管线上出现了约100mm的口子,车间人员通过自己制作专门夹具将漏点堵住。通过此次事件,车间加强了在平时查找隐患的力度,并逐一进行分析、登记,以便在下次窗口检修时将隐患处理好,避免动火作业发生。
为实现这一目标,厂要求生产、技术、安全等各个专业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制定相应工作计划,由设备专业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不动火工作事宜。两个运行周期以来共召开专题会议15次,各个专业人员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自身工作提建议、意见,并发动全员参与到治理排查隐患活动中。两次“窗口”检修共列入治理项目130多项,全部在检修期间完成。由于各个专业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全厂上下达成共识、统一目标,形成了全员参与“保运行”、分兵把口“负其责”的良好局面,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现场,完善机制
巡检制是保证化工装置平稳运行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目前炼化装置推行的“工人不间断巡检”、“干部走动式管理”是保持装置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巡检到位,厂首先明确“属地划分”及“三级四检”的管理体系和网络,按属地划分,落实到班组、人头,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时时刻刻有人负责,避免了只追求运行、不关心设备状况现象的发生。
“三级”是厂月检、车间周检、班组日检的三级检查;“四检”是机动科管理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机电仪及保运人员的日检及岗位操作人员的点检。其中,机动科管理人员每天到现场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外,还对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和保运人员的日检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引导员工遵规守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管理人员和保运人员在巡检中对设备进行“听、摸、看、闻”,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通过感官判断及分析设备故障和隐患。对现场操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巡检内容、巡检标准、巡检时间和巡检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协作密切、责任落实、作业标准化,使巡检切实起到预报的作用。专门建立了设备隐患故障台账,对巡检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作好记录。此台账作为制定检修计划的重要依据,每个运行周期该台账都能记录80多项问题。
同时,在“四合一”机组运行维护方面,实行特级维护制,完善机组安全附件、连锁保护系统监控,做好状态检测。针对硝酸腐蚀特性,采用RBI检测模式对重点设备、重要部位增加检测频次和手段,总结腐蚀规律,掌握运行状态。制定了防腐对策,有计划地进行材质升级,并在检修期间予以实施,使腐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了突发性设备故障的发生。
五、结语
通过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不仅实现了连续两个运行周期内未发生动火作业,而且其他临时检维修作业也大幅减少,上个周期共发生临时作业105项,而2010年同期临时作业为215项,同比临时作业量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