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力推动制度刚性运行
2013-01-27吴明树
□ 吴明树
制度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制度重在执行,没有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按制度办事,提高制度执行力,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廉洁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现象,不但影响着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腐倡廉制度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在执行中却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给制度以主次、轻重之分,觉得有些制度重要,执行就很到位,有的制度不那么重要,执行就有偏差。在各项制度执行上不能等同,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据报道,近些年安徽、湖南、江苏等地涌现了一批“火箭干部”,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这就显现出在执行提拔任用干部制度不能等同的情况。因此,只有把各项制度都重视起来,真正执行到位,才会发挥制度的作用。
各企业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但有的领导干部并没有把制度放在心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制度成了摆设。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副省部级(或“享受副部级待遇”)以上领导干部100多个。应该说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几乎应有尽有,每个案件被查处后所依据的法规条文都非常具体,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领导干部知法犯法?除了监督的苍白和软弱外,恐怕作风不实也难辞其咎。因此,领导干部作风不实,不带头执行制度,下级就觉得更没有必要执行,这样一级影响一级,对制度的违犯和破坏,所形成的负面效应不容低估。
尽管各企业在执行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制度中力度很大,但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监督的软弱、乏力是一大原因。近些年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且近期报称重查郭美美事件的提案只获得两票支持。中国红十字会一位社会监督委员说:“在现有的公益系统里面,发生猫腻儿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的透明度确实不够。”可见在当前特殊的时期,监督功能的发挥依然存在“同级监督软、上级监督远、下级监督难”的难题。对一些重大事项的监督,由于监督人员数量、精力有限,难以做到全程、细致、到位的监督。
制度之下不能有特殊人群,但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特殊人、特殊事。归结起来,主要是个别领导不执行,个别管制度执行的人不执行,个别自认为业务贡献大的人不执行等等。其原因在于个别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问题,存在特权思想。据报道,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内地2000多名官员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特殊人和事的存在,制度的严肃性就会打折扣,执行制度的效果就会“缩水”,从而导致群众的心理失衡而无法自始至终地执行。
推动制度刚性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效用取决于执行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重他律,更要重自律。
强化对各项制度执行同等重要的认识。要搞好制度教育,把思想认识提升到位,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使命意识;要明确执行者守土有责,科学区分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把职责明确到位,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责任意识;要通过加强学习和教育,克服思想障碍,打牢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要通过执行制度,特别是干部监督考核制度,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并把三者统一于执行制度的全部实践中。以茂名石化为例,近些年,茂名石化坚持加大对干部队伍中不正之风、不实之风、不负责任之风的整顿力度,在对销售人员整顿中有效堵住了13个管理漏洞,使8个业务关键岗位降低了廉洁风险。
强化严格监督意识,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警醒意识和持久意识。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要坚持把组织监督、审计监督与业务管理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挥党员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扩大和保障他们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手段,打造及时快捷的监督平台。
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坚持从领导抓起,从各级主管严起。领导干部要成为学习制度的典范,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自觉做制度规定的“明白人”;要成为带头执行制度的典范,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重刚性不变通,讲规矩不逾越,模范带动和促进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要在操作落实上下功夫,对惩治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做到件件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