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南地区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2013-01-25禹圣彪范小俊
禹圣彪,陈 磊,范小俊
1.中石化东北油气公司松南采气厂,吉林 松原 138000;2.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油气资源实验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7
截止至2009 年年末,在全国范围内已探明的煤层气地质储量达到1852.4×108m3,其中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的储量为1317×108m3,约占煤层气总储量的67%。目前煤层气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始于20 世纪90年代初,延川南区块在2008 年华东分公司开展煤层气工作之前,没有开展过煤层气勘探,煤炭勘探程度较高。
延川南区块煤层所蕴含的煤层气资源正逐步显露。因此自2008 年5 月至2011 年7 月,中石化华东分公司在延川南区块开展了煤层气勘探评价工作,至今已实施二维地震4 000 多千米,测网密度2×2 km~2×4 km,基本控制了延川南区块的构造及煤层展布特征。已完成10 余口煤层气参数井的钻探,获得了区块东部和中部的煤层气评价参数,优选了排采试验井组,对c 井组成小井组已进行压裂,投入排采。其中c 井对2 号煤层排采见气获得最高2 000 余立方米的工业产量。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
1.1.1 断裂特征
区块整体构造简单,为一走向为NE-NNE,倾向NW 的单斜构造,断层总体不发育,以小断层为主,逆断层多,正断层少。南部断层不发育,向北断层逐渐变多。受区域单斜地层的控制,断裂多呈NE、NNE 向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区块发育四条二级断层,中部发育的两条北东向逆断层——中垛逆断层和白鹤逆断层,规模较大,是工区内最重要的断层。东南部发育两条北东向的正断层——张马正断层和君堤岭正断层。
中垛、白鹤两条逆断层相互平行,走向NNE,倾向ES,倾角60°左右,延伸约20 km 左右,断距约为25~60 m。这两条主断层夹持着一宽度约为1.5~2.0 km 的断裂带。
张马正断层:位于区块东南部,走向NNE,倾向NW,倾角40°左右,延伸约29 km,断距为20~45 m。
君堤岭正断层:位于区块东中部,走向NNE,倾向SE,倾角60°左右,延伸约15 km,断距为25~100 m。
区块内断层发育主要特征①断层走向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②断层断距小,延伸短;③共发育大小断层近40 条,平面分布在背斜构造翼部和缓坡构造上,断层在剖面上均未出露地表,断层大部分自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继承性发育。
1.1.2 构造单元划分
根据构造特征,延川南区块可进一步划分出4个二级构造单元,分别是:王家岭构造带、谭坪构造带、中部断裂带和万宝山构造带。构造带内又可划分出5 个三级构造单元,自东向西分别为西柏沟缓坡带、白额断鼻带、谭坪缓坡带、柏山寺断鼻带、万宝山缓坡带[2]。
目前延川南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体构造带为西柏沟缓坡带、白额断鼻带、谭坪缓坡带、柏山寺断鼻带,钻探程度较高,钻井基本上控制住这四个构造带,而万宝山缓坡带则控制程度较低。
西柏沟缓坡带:位于区块东北部,东、西分别被张马正断层、君堤岭正断层所夹持,由一宽缓的单斜构成,断层不发育,地层走向NE、倾向近NW,构造简单,在西南部演变成向南东向抬升的样式。山西组2 号煤层埋深小于1 000 m。
白额断鼻带:位于区块东北部,东南以君堤岭正断层与西柏沟缓坡带相邻,构造形态为一地层北东向抬升的鼻状构造。核部发育3 个小断层;2 号煤层埋深小于1 000 m。
谭坪缓坡带:位于中部断裂带的东部,由一宽缓的单斜构成,a 井发育褶皱构造,地层走向NE、倾向近NW,断层不发育,山西组2 号煤层埋深800~1 000 m。是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
柏山寺断鼻带:位于中部断裂带西部的宽缓低幅背斜区,该背斜西北以斜坡方式向万宝山缓坡带过渡,构造形态为一向北东抬升的鼻状构造,向南延伸到c 井附近。西北部发育多个规模较小的正断层;山西组2 号煤层埋深1 000~1 300 m。
万宝山缓坡带:位于区块西北部,平面范围较大,自工区中部偏北的西北部大片地区划入这一构造带,由一宽缓的单斜构成,地层走向NE、倾向近NW,局部发育规模较小的断层,该带山西组2号煤层埋深1 000~1 700 m,目前未实施煤层气探井。
作为本区块煤层气勘探的优选区谭坪构造带和万宝山构造带,通过前期数口煤层气井的钻探和二维地震的实施,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据已完钻的a 井等16 口参数井,揭示2 号煤层厚度较大,含气量高,埋深适中,且赋存稳定、全区分布,进一步验证了延川南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优越的可靠性,展现了可供大面积勘探的良好前景。
1.2 地层特征
区块的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整体向西倾斜,区块西部的出露地层新于东部的出露地层。延川南区块内赋存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马家沟组(O2m)、本溪组(C2b)、太原组(C3t)、二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二马营组(T2er)、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本区含煤地层主要为太原组的以及山西组[3]。
1.3 水文特征
区块内矿化度相对周边地区较高,为相对滞留区。万宝山构造带水型以NaCl 型为主,处于弱径流-滞留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而谭坪构造带以NaHCO3型为主,处于径流区,具有较好的煤层气保存条件。地下水流势总体向西和南西方向流,中部区域为构造简单的滞留区,利于煤层气保存。
1.4 构造保存条件
断层对煤层含气性具有一定控制作用。逆断层对煤层气逸散的作用影响不大,正断层对煤层的含气性具有破坏作用,区块内多发育逆断层,对含气性破坏作用较小[4-8]。
2 煤层分布及煤岩特征
2.1 煤层分布特征
本区主要包括2 个煤层,分别为2 号煤层以及10 号煤层,其中2 号煤层煤层较厚,煤层气质量分数较高,为主力煤层,其主要赋存于山西组下部。根据实际的勘探资料得出,研究区2 号煤的厚度介于3~8 m。研究区煤层厚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薄。煤层受沉积相控制,并且在2 号煤层的中部形成多个聚煤中心,厚度较大,平均6 m 以上,开发潜力大。10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与2 号煤层相比,10 号煤层的厚度相对较薄。10 号煤层的煤层厚度介于0.79~6.50 m,平均为2.57 m,煤层在区块内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变薄。
2.2 煤岩特征
对延川南区块所取的煤样进行细致的观察得出: 区块2 号煤层的煤以半亮型煤为主,其次为光亮型和半暗型煤。宏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并且夹少量镜煤和暗煤。煤岩样品具玻璃光泽和强玻璃光泽,割理和内生裂隙一般较发育,脆性大,易破碎,断口参差状,裂隙有时被方解石充填。延d 井2 号煤在直径为6 cm 的煤心上有5 条面割理,面割理之间的间距为0.6~1.6 cm。
2.3 煤质特征
通过对区块内的煤心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得出,在区块内部煤层的挥发分值具有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并且随着煤层埋深的加大,煤的变质程度不断加深,煤类的水平分带以及垂直分带也越明显。通过对研究区的煤样进行化验分析得出,研究区2 号煤的灰分质量分数大小介于8.81%~26.54%,平均16.47%;10 号煤的灰分质量分数大小介于9.53%~19.86%,平均为15.23%。因此,2 号煤层的煤为低灰煤或中灰煤。在挥发分质量分数方面,2 号煤的挥发分大小介于7.34%~20.44%,平均10.48%;10 号煤的挥发分大小介于7.05%~16.98%,平均10.34%,属低挥发分煤。煤岩样品含水量方面,2 号煤和10 号煤的水分质量分数均在2%以下。
通过以上研究,认为区块内煤岩特征良好,镜质组质量分数高;煤质以低灰-中灰煤为主,挥发分质量分数普遍低,煤化程度高。因此,延川南区块主力煤层具有很好的生气条件和吸附条件。
3 煤的储层特征
3.1 煤的孔隙特征
据不同井的实验资料,按照实验室测定的真密度和视密度计算得出:2 号煤层煤心的孔隙度值介于1.3%~4.6%,平均为3.3%;10 号煤层的煤心样品孔隙度值介于2.6%~4.3%,平均为3.7%。
3.2 渗透性特征
对区块内不同井2 号煤层的煤心样品以及10号煤层的煤心进行注入/压降测试,得到2 号煤层渗透率介于0.017 35~0.169 8 mD,10 号煤层渗透率介于0.026~0.226 5 mD,煤储层渗透率相对较低。
研究选取了8 口井的煤心渗透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a、c 井的煤心测得渗透率较高。对a 井排采效果进行记录分析,初步认为区块内渗透率>0.1 mD 的区域,具有良好地勘探开发潜力。
4 煤层气含气量特征及气体吸附特征
4.1 含气量特征
根据现场的试验资料得出,2 号煤的煤层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其中c 井的煤层气体积分数达20.8 m3/t,属中高含气井。实验测得10 号煤的煤层气含气量普遍低于2 号煤的含气量,并且其测得含气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区块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
4.2 煤层吸附特征
区块内所取煤样实验得到煤层兰氏体积普遍较大,反映煤层吸附能力较强[5]。2 号煤兰氏体积为31.86~46.51 m3/t,平均为35.02 m3/t,兰氏压力为1.8~3.03 MPa;10 号煤层兰氏体积为33.43~41.32 m3/t ,平均为35.14 m3/t,兰氏压力为2.075~3.34 MPa。2 号和10 号煤层的吸附能力都较强。
4.3 饱和度及吸附特征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得到区块内煤样的甲烷吸附饱和度,2 号煤为39.51%~77.6%,10 号煤为26.95%~50.91%。
实验分析临界解吸压力2 号煤层为0.77~3.65 MPa,10 号煤层为0.49~3.33MPa,其中谭坪构造带较低,万宝山构造带解吸压力较高。分析认为c 井区含气饱和度较高,且临界解吸压力高,可采性较好,是十分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实际解吸压力普遍高于实验分析临界解吸压力,较高的解吸压力说明煤层可解吸压力范围较大,可采性较强[6]。
5 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封盖性
延川南地区2 号煤层顶板泥岩发育,绝大部分地区的煤层顶板是泥岩,局部为砂岩,砂岩较致密,直接顶板厚度多在2 m 以上。c-f 井区泥岩厚3~6 m,e 井区泥岩厚度也在5 m 左右,泥岩裂隙不发育,封盖能力较强,对煤层气保存有利[7]。从图1 可看出,2 号煤层含气量与直接顶板泥岩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图1 含气量与顶板泥岩厚度分布关系图Fig. 1 Distribution of gas content and roof mudstone thickness
2 号煤底板发育泥岩,将2 号煤与10 号煤分隔成独立的煤层气藏体系。区内10 号煤层顶板为K2灰岩,局部亦见泥岩顶板,岩心观测及实验室测试表明,灰岩基质较致密,但其中亦见少量裂隙,由于K2灰岩含水层的水动力交替作用的影响,致使煤层气逸散,因此10号煤层含气量低于2号煤层。
6 构造保存条件
断层对煤层含气性具有一定控制作用。逆断层对煤层气逸散的作用影响不大,正断层对煤层的含气性具有破坏作用,区块内多发育逆断层,对含气性破坏作用较小[8]。
u 井区位于万宝山缓坡带,整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约3°~5°。地层平缓,周围无断层,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距离最近的北东向逆断层有1 200 多米。
7 结语
(1)区块内煤岩特征良好,镜质组质量分数高;煤质以低灰-中灰煤为主,挥发分质量分数普遍低,煤化程度高。因此,延川南区块主力煤层具有很好的生气条件和吸附条件。
(2)综上所述延川南地区煤层气资源量丰富,其中主要以2 号煤层及10 号煤层具有较好的勘探及开发的潜力。
(3)煤层的含气量受煤的变质程度、储层物性、顶底板特征、水动力条件及构造等因素影响。
(4)根据录井资料得出2 号煤顶底板的岩性与10 号煤相比更加致密而且厚度更大,并且实验测得2 号煤的含气量高于10 号煤的含气量,得出煤层的顶底板的性质是影响煤层气含气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1] 胡文瑞,翟光明,李景明.中国非常规油气的潜力和发展[J] .中国工程科学,2010, 12(5) : 25-29.
[2] 吴建光.沁南地区煤层气生产潜力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27-28.
[3] 叶建平,秦勇,林大扬.中国煤层气资源[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4] 孙 平.煤层气在藏条件与成藏过程分析[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7.
[5] 王生维,段连秀,陈钟惠,等.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J].天然气工业, 2004,24(5):82-84.
[6] 刘洪林,李景明,王红岩,赵庆波. 水文地质条件对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8,28(7):20-22.
[7] 张 井,韩宝平,唐家祥,冯启言. 煤及煤层顶底板的孔隙结构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12(3):65-42.
[8] 陈 刚,李五忠.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规律[J],天然气工业,2011,31(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