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尔苏盆地聚煤环境与构造格架分析
2013-01-25刘文华杨忠习
刘文华,杨忠习,孙 野
吉林省煤田地质物探公司,吉林 长春 130033
松辽盆地南缘分布一系列晚中生代聚煤盆地(图1)。其中三台子盆地(4)、四平盆地(5)、昌图盆地(6)、协尔苏盆地(7)等为聚煤盆地。协尔苏盆地位于内蒙科左后旗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为松辽坳陷南缘。盆地内充填晚侏罗世火山岩组(J3a)安山岩,协尔苏组煤系(J3x),早白垩世沙力好来组(K1sh)绿色岩系、泉头组(K1q)赤紫色岩系。
本文选择协尔苏盆地进行分析,研究盆地聚煤作用的古地理、古构造环境,盆地演化与区域构造背景,探讨松辽坳陷构造发展史。
1 盆地垂向沉积层序
盆地垂向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为火山岩组(A);协尔苏组冲、洪积相粗碎屑岩沉积(B),深湖相泥岩、粉砂岩及煤层沉积(C),浅湖相中、细粒碎屑岩沉积(D);早白垩世沙力好来组灰绿色—绿色岩系(E),泉头组赤紫色岩系(F)(图2)。
(A)晚侏罗世火山岩组,为盆地底部沿断裂堆积的安山岩体。厚度变化较大,厚度零至数百米。
(B)晚侏罗世协尔苏组下部冲、洪积物沉积的扇带砾岩、砂砾岩,纵横向变化较大。厚度9.30~267.0 m。
(C)深湖相泥岩、粉砂岩、及炭质页岩、煤层沉积。厚度125~180 m。(D)浅湖相泥岩、粉砂岩沉积,夹中、细粒砂岩。厚度0~177 m。
(E)早白垩世沙力好来组砂砾岩、砾岩沉积,局部出现泥岩、粉砂岩沉积。厚度为0~85.0 m。
(F)早白垩世泉头组赤紫色泥岩、粉砂岩沉积。厚度421~653 m。
盆地垂向沉积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相一致。从晚侏罗世盆地沉降接受充填,到早白垩世绿色岩系连续沉积,形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聚煤盆地。
2 沉积相与相的空间配置
盆地沉积相有冲(洪)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沼泽、泥炭沼泽相等。
图1 松辽坳陷南部构造体系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次级盆地分布图Fig.1 Tectonic system of south part of Songliao depression and secondary basin distribution of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2.1 协尔苏组沉积相与空间配置
(1) 底部冲、洪积扇沉积,沿盆缘内侧分布。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流形成的山麓堆积物。由于盆地狭窄,两侧的扇体相连,盆地全部被充填。沉积物为巨厚砂砾岩、砾岩。砾石为巨大的角砾,分选磨圆极差,块状。盆缘出现泥石流沉积砾岩与泥岩成层交互出现,为扇顶沉积。盆地中心相变为泥岩、粉砂岩沉积,为扇尾沉积。表现了由盆缘向盆地中心由粗变细的前积式沉积的冲积扇沉积模式。
养老金作为一种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关乎着每个人能否享有一个安乐的晚年生活,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否可以得到满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基本保障制度是否完善,甚至关乎着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在我国,养老金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通过多年的研究,到现在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上覆盖了所有人群,但是我国养老金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局。
(2) 深湖相泥岩沉积,巨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蜉蝣、叶肢介化石,并含油。
(3) 湖滨相细砂岩、粉砂岩沉积,夹中砂岩、泥岩薄层。水平或微波状层理。主要发育在盆地东侧。
(4) 湖滨三角洲沉积,冲积扇长期发育,扇带砂体楔入湖相泥岩中,粒度变细,形成三角洲沉积。具有三层结构:底积层、前积层和顶积层。平面上呈扇状或朵叶状,分布在盆地南缘和西缘。
(5) 河流相沉积,为盆地西侧注入盆地的瓣状河沉积砂体。为含砾砂岩沉积,粒度下粗上细(正粒序),断面上呈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面。
(6)沼泽、泥炭沼泽相沉积,为炭质页岩、煤层沉积。煤层底部为炭页,底板为胡相泥岩。
(7) 浅湖相沉积,灰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夹细砂岩沉积。水平层理,层面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岩性岩相纵横变化不大,沉积厚度稳定。
图2 协尔苏盆地垂向沉积序列图Fig.2 Vertical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Xie’ersu Basin
2.2 早白垩世沉积相与相的空间配置
(1) 沙力好来组灰绿色—绿色岩系,为冲、洪积相砾岩、砂砾岩沉积,分选磨圆差。由盆缘向盆地中心相变为粉砂岩、泥岩。
(2) 泉头组赤紫色湖相泥岩、粉砂岩沉积。盆地与周围剥蚀区均有沉积。为稳定的深水湖泊体系沉积。
3 构造格架
盆缘断裂控制了协尔苏组、沙力好来组地层沉积。
⑴ 盆地底部火山岩组安山岩体沿断裂分布,为盆缘断裂形成时的或准同期岩浆活动。
⑵ 协尔苏组下部砂砾岩段,为盆缘断裂成因的冲击扇沉积模式。扇尾在盆地中心,扇顶在盆缘断裂内侧。
⑶ 协尔苏组惟一可采煤层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分叉、变薄、尖灭。
⑷ 从盆地基底等深线图、协尔苏组煤系等厚线图、白垩系沙力好来组等厚线图、泉头组等厚线图综合分析得知:盆地沉降轴心与沉积中心均显示南北向展布。从盆地开始形成并接受协尔苏组、沙力好来组、泉头组沉积中心保持不变的继承性,说明了盆缘断裂持续沉降,不断有物质充填的沉积过程,盆缘断裂性质为张性同沉积断裂。
从基底深度、协尔苏组含煤段厚度、泉头组厚度来看,均为南北向延伸的向斜形态;南部为协尔苏盆地,北部为双辽盆地。
图3 协尔苏盆地构造格架图Fig.3 Tectonic framework of Xie’ersu Basin
4 聚煤作用
煤层沉积取决于泥炭层的沉积环境与沉积时的古构造环境。
4.1 古构造环境
从含煤段煤层等厚线图可以看出,沉积走向为南北向。含煤段厚度由南向北递增,煤层厚度则由南向北递减。
含煤段厚度与煤层厚度负相关关系。显示了聚煤带为南北向,聚煤作用南强北弱。但富煤中心不连续,协尔苏盆地内有南北两个;双辽盆地则无富煤带,聚煤作用微弱。说明了东西向与南北向断裂联合控制煤系。
4.2 沉积环境
从协尔苏组沉积断面图看出,煤层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炭质页岩(深水沼泽环境),底板为巨厚层深湖相泥岩,表现了湖泊淤浅沼泽化成煤(煤厚0.1~6.0 m)。
从含煤段含砂率图显示,盆地西缘、南缘出现扇、扇三角洲沉积。富煤带出现在扇三角洲前缘或扇间平原环境。
5 盆地演化
协尔苏盆地为燕山运动影响形成的断陷盆地。同期岩浆活动(安山岩)沿断裂带分布。伴随盆缘断裂的持续活动,形成典型的冲积扇—扇带沉积。由于盆地狭长,东西两侧盆缘断裂(F1、F2)形成的扇体相连,扇前无过渡带,无聚煤作用发生,并直接转化为深湖相泥岩沉积,淤浅后沼泽化成煤。构成协尔苏组含煤段沉积。含煤段沉积之后,盆缘断裂活动明显减弱,形成浅湖相砂泥岩段沉积,煤层被掩埋保存下来,形成明显的三层沉积结构的聚煤盆地。
白垩纪早期松辽坳陷东南缘断裂与火山活动强烈。协尔苏盆地断裂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煤系、煤层局部抬起剥蚀。其断陷区域沙力好来组灰绿色岩系沉积,盆地沉积结束。
早白垩世泉头组时期,松辽坳陷大幅度下降,巨厚层赤紫色岩系充填。协尔苏盆地等晚侏罗世断陷型聚煤盆地全部被掩盖。至此,松辽盆地从断陷盆地群转化为坳陷型盆地。
6 结语
(1)协尔苏盆地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堑式聚煤盆地;
(2)聚煤作用取决于盆地沉积环境与古构造环境;
(3)协尔苏盆地的聚煤作用是湖泊淤浅沼泽化环境成煤;
(4)盆地垂向沉积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相一致;
(5)盆地沉降轴心与沉积中心均为南北向展布。
[1] 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1973.
[2] 李思田,等,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断陷型煤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演化[J].地球科学,1982.
[3] 李思田,等,霍林河盆地晚中生代沉积构造史和聚煤特征[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4] 地质矿产部情报所.国外沉积相及古地理资料汇编 [Z].1983.
[5] 陈钟惠.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Z].武汉地质学院(内部),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