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探析
2013-01-25路海兰周玲玲
路海兰 周玲玲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 210049
在高校校园绿地景观构建中,景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校园整体环境质量[1],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相对校园总体规划而言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1 现状分析
由于老校区内人口膨胀、建筑密集,而新兴大学城的建设如火如荼,校园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大多数校园总体规划首先考虑的不是公共空间和环境景观,而是功能建筑的布局,尤其是行政建筑总是气势壮观,而主要为学生使用的绿地空间和休憩空间却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现象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极不相符。
南京市很多高校都开辟了新校区。除了南京市区外,目前已形成仙林、江宁、浦口等有影响力的大学城。校园规模、硬件设施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校园景观与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所大学的效能。因此,考虑到高校校园环境景观特定的人本性、场所性和文化特质,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具备生态可持续性、特色创意性和多元文化性,在构筑开放式绿色空间的同时,重视塑造可户外交流和活动的人性化空间,保障高校校园环境景观与文化的延续性。
2 高校校园绿地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非生态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生态效益差。由于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在校园内想尽办法加盖大楼,侵占了大量的校园绿地,使得绿地整体布局出现混乱与无序。另外,新建成校区的景观设计手法和施工与现代所提倡的建设“生态校园”理念不相符合,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却普遍缺乏生机和活力。大片的广场绿地成为摆设。校园局部水池的设计与施工因为面积过小,且水体自身无净化能力,要保持池内的水干净需经常换水。
2)对于校内原有的山林和水域利用开发不够。要么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但未凸现原有地形地貌的优势;要么似为保留,实则置之不理,任其杂草丛生。对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生进行学校水池水质印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 (94.7%)认为水体质量一般甚至不好。
3)绿地规划设计系统性差,未能充分考虑绿化的功能。从校园绿地的整体规划布局到各类绿地的设计、群落结构的搭配、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物种的选择都应全面考虑,但是许多校园在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只求绿量,而忽视了绿地功能,如植物对不同功能区的隔离功能或对景观不佳地段的遮挡功能等[2]。有的高校校区功能分区混乱,空间布局零散,多呈“见缝插绿”的布局方式。校园绿地被不合理地分割成缺乏联系的隔离空间,难以发挥绿地所具有的系统生态服务功能[3]。
2.2 校园文化内涵缺失
目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甚少去考虑体现大学精神和通过景观的物化、具象的形态来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主要出现在新建校区和一些高职院校中。因为建校时间短,高职院校校园往往文化氛围淡薄,缺乏历史文化的沉淀,但可以尝试组织一些景观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新建校区由于高速、大规模的建设忽视了对校园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用地系统功能内涵的保护,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绝对优势,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延续老校区的传统文化。新建校区虽然现代化建筑优于老校区,但缺乏历史文化底蕴和温馨的生态环境,使得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不到恰当的体现。
2.3 绿地休憩空间缺失
长期以来,人性化设计常常被作为基本理念提出,但是对人的关怀和对其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时常出现校园建设重景观轻使用的状况。校园空间中硬质景观太多,或者说休息设施太少,或者说休息设施的设置位置、选择的材质,都违背了人的行为习性。这些空间往往尺度、位置、形式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需求,直接表现出人性化设计的欠缺。
2.4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处理潦草
主要体现在植物配置缺少变化,空间缺乏层次,季相表现不明显,硬质铺装单调乏味,使用空间严重缺失、服务设施有碍交通。新建高校的校园景观规划多以大尺度的开放空间为主,突出视觉感受因素,形成几何状构图形成相应的大景观。大景观的边缘通常以树篱或栅栏围合,“只可远观”;小环境生态效益明显,却缺少丰富的活动空间。
2.5 盲目效仿导致校园空间失去特色
1)校园规划布局上缺乏个性,校园风格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格局,缺乏与地域的关联,缺乏与校园自身办学个性的关联,从而使得校园空间失去特色。南京市高校校园老校区的布局风格以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为主,多是运用我国古典园林特色创造的自然山水式大学校园,如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但随着新建校区的建设,新出现的布局风格渐渐以规则式为主,建筑风格和绿地景观普通化,缺乏个性,很难引起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绿地景观设计内容相同,设计手法雷同。往往将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与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的表现相同对待,缺少创意手法;植物配置方法也欠缺,换之以成片成片的种植,不符合多样性的原则。
3)未能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和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设计,突出个性。例如,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有山有水,但水体利用处理不当,缺少特点。
3 发展对策
3.1 顺应时代的呼唤,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及校园文化。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相互促进,共同成为校园个性化的构成要素[4]。
当今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全面开放、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因而,校园环境应体现这种开放、自由、人文的“场所精神”[5]。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需求是复杂的,想象也是丰富而深刻的。这些因素决定了校园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与营造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等院校校园开放化将会成为必然的趋势。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大学校园完全开放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校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学校的部分功能逐步由社会承担。因此,可以从传统的办学思想观念及校园空间组织模式中解脱出来,重新规划出满足时代要求并能预见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校园,创造出更有特色的大学校园。
3.2 科学与人文并重
对于校园来说,环境精神的融入至关重要。其中,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首要因素。人文精神可以折射出学校特色,科学精神可以显示出学校综合实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融合,共同构建现代大学精神[6]。
3.3 重视维护和管理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规划先行、经费保证是前提。在校园绿地景观的管理上,应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校园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植物配置、雕塑小品等创造园林意境,如“桃李满园”“四君子园”“岁寒三友”等。应以设计为引导,施工和养护为保证,完善管理措施,使校园绿地景观达到预期效果。
3.4 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生态为导向
面对当前高校校园绿地景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需要以生态为导向多角度地进行认识和分析[7]。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做到生态与艺术并重。应坚持以建设“生态型校园”为目标,体现学校办学特征,创建催人奋进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气息。在追求校园环境的视觉景观价值的同时,必须重视校园景观生态功能的建设。
在校园生态绿地景观设计时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通过有组织地规划与实施,突出提高学校绿地景观的品味和特色,以期将绿化、美化、彩化、香化融于一体,为师生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憩的环境空间。
3.5 塑造和挖掘校园的文化内涵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和特色专业,可以结合这两点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校园文化的体现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例如,由于植物围合,南京大学图书馆后面的空间整体感觉幽静,道路蜿蜒曲折,其中以小钟楼作为景观意象的标志。郭影秋的雕塑和小钟楼相互呼应,共同体现着南大文化的氛围。
加强场所的领域性和归属感,从设计形式上去打破平庸。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应有机统一、和谐共生,在具体的景观营造中,对景观主体的尺度、形状、色彩的设计、地面的材质、图案的使用、绿化植被的配置、环境设施的布局、不同角度、视点所产生的空间视觉关系等方面要处理得当,做到“步移景异”。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题材,在雕塑、石刻题字和环境的细部处理上汲取文化精髓,创造丰富细腻且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只有理解设计的人文环境,突出园林的文化个性和地方的文脉特色,才能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德风园被同学们 (52.7%)认为是校园景色最迷人的地方,通过孔子雕像和水体的综合运用折射出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特色。
4 结语
高校校园绿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扩招后很多后续绿化设计及建设未及时跟进,造成今天校园人满为患,难寻宁静清幽的校园环境。解决方案首先是按功能区进行精细化设计,总体风格应简约实用,尽量保留原有绿地,少搞形象工程、硬质广场,可借鉴日本和新加坡的精细化园林风格。
此外,校园绿地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有序地进行建设。因此,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同时还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性,以人为本。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校园绿地景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校园绿地景观规划和设计,服务于校园建设。
[1]王彦华,王立君,闰世杰.生态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292 -293.
[2]黄汉莉,欧阳勇锋,和太平,等.广州地区大学校园绿化浅议[J].广西林业科学,2006,35(3):159.
[3]肖冰,孙冰.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29 -31.
[4]高增林,王军,张凯.浅析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的本土思想[J].山西建筑,2007,33(34):41.
[5]吴威.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6]陈立军.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特征分析及设计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6(2):10-11.
[7]徐舟跃.以生态为导向的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