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4例的急救护理体会
2013-01-25潘彩芳
潘彩芳
江西省德兴市江铜集团德兴医院,江西 德兴 334224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4例的急救护理体会
潘彩芳
江西省德兴市江铜集团德兴医院,江西 德兴 334224
目的:总结、分析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技巧。方法:收集整理本院急诊科收治的44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文选取的44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经临床急救护理后,42例安全度过危险期,2例无效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5.45%。结论:由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因此在临床急救时,需医、护人员共同密切配合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从而提高急救成功率。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在急诊医学理论中,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主要是指当机体受到创伤后出现大量失液、失血而导致有效循环、微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多个生理器官出现代谢紊乱或者功能障碍的综合性病症。由于其发病急且危重,因此在临床急救时需给予快速、高效、细致的急救护理。在本文研究中,笔者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44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研究对象均选自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4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平圴年龄为(39.3±7.7)岁;患者创伤原因:车祸伤者15例,爆炸伤者7例,锐器伤者11例,坠落伤者6例,挤压伤者5例。本组患者经临床急救与护理之后,42例安全度过危险期,而2例无效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5.45%。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准确判断、评估伤情 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临床急救黄金期为受伤后60min之内。由于大部分创伤性失血性患者病情危急,因此在临床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迅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估,并争分夺秒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伤口出血情况和四肢活动情况作出初步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及时告之急救医师进行抢救治疗。
2.2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在临床急救期间,为避免因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护理人员首先需将患者平卧,同时迅速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异物,对于昏迷患者因舌后坠,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口腔内放置一个口咽通气管,帮助患者吸入氧气,一般氧气的浓度控制在34%~42%之间为宜[1]。
2.3 迅速建立多条输液通路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机体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急剧减少,为此护理人员要立即给予患者快速补液、补血。迅速选用大号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在选取静脉血管时应该尽量选取靠近心脏的大血管,若患者的血管不明显而导致穿刺困难时应立即切开静脉,在特殊情况下可对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患者休克症状缓解之后,需要调整静脉液体的输注量并及时减慢滴速,以避免诱发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现象。
2.4 尽早控制出血、止痛 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大出血而导致出现休克症状。因此,在临床急救时应及时找到患者失血部位、失血原因,并及时实施止血、包扎处理措施,对于无法有效控制出血症状 (如:肝脾破裂大出血;四肢血管损伤大出血等)时,应及时启动绿色通道对患者实施手术抢救;对于肘部位或膝关节出血患者,在止血时可加用绑扎气囊止血带,上肢适宜扎在臂上1/3位置,而下肢则可以置于大腿中上段位置,给予充气并保持所需压力,直至伤口停止出血为止。
2.5 密切观察病情 ①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及体温等变化情况。在休克初期若患者血压<90/60mm Hg且伴有呼吸急促、体温不正常现象,则表示患者的休克仍未好转;在休克中期且病情较为严重时,患者的脉搏会变细速;休克晚期患者脉搏会变得慢而弱且难以触及。若患者脉搏有力,达到每分钟60~100次,血压逐渐上升达到90/60mm Hg以上,表明休克状态有所好转[2]。②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意识模糊、昏迷、表情冷漠等状态,若存在上述状态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在加重;若未出现上述状态则表明患者病情好转。③详细记录患者尿量变化。患者肾脏微循环灌注情况可以从尿量变化中反映,为方便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尿量情况,笔者建议应留置导尿管,若尿量小于30mL/h,则表明患者仍处于休克早期,若尿量明显增多,说明患者肾脏微循环灌注及休克状态逐渐恢复。
3 讨论
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尤其是在伤情复杂、危重的情况下,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若患者抢救不及时,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能迅速鉴别病情,急救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熟练,责任感强非常重要,积极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抢救,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
[1]张洪婷.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研究[J].西南军医学,2012,12(2):370-372.
[2]贺光春.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B):6.
R473.6
A
1007-8517(2013)20-0110-01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