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猪场经营不善的原因分析
2013-01-25魏文鹏梁智瑞李正悟王晨旭
魏文鹏 梁智瑞 李正悟 王晨旭
(甘肃省华亭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平凉 744100)
规模养猪场及生猪养殖小区的建设是对传统养殖模式的重大挑战,是发展现代养殖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肉食供应的有效途径。规模化猪场,生猪养殖小区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展规模和养殖数量日益壮大,已成为畜牧业经济的一种新的增长亮点,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畜牧业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笔者根据自己在规模化猪场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就中小规模猪场经营失败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1 政策诱惑,盲目入行
随着农业部《全国畜牧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各级各政府对畜牧养殖业的重视晨读越来越大,在畜牧养殖方面的投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经济诱惑激发了部分企业家,农民朋友的满腔热情。一些人开始盲目入行,盲目的投身于养猪业,其中一部分人因自身的资金不足,在还未能投入生产之前,就被卡死在了前期的建厂工程中。
2 专业知识缺乏
大部分的中小规模猪场经营者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对养猪业的美好憧憬开始养猪的。他们对养猪所需的基础知识、行业信息、行情走势及变化规律不甚了解,以为养猪很简单,人人都行。同时忽略了养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管理和疾病防治。由于大多数人缺乏行动前的准备,在实际养猪过程中便出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从而导致许多中小规模猪场在还未能摸索出实践经验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3 市场分析不到位
大部分的从业者,农民都是在猪价达到高峰时,被高额利润看红了眼,才开始养猪的。高收益使他们忽略了“猪价波动”这一规律。由于养猪前缺乏对猪价波动变化规律的分析,及猪病防治、饲料原料价格变化与猪场建设材料性价分析对养猪利润的影响,造成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以致养殖后期流动资金紧缺,运营紧张。
4 选址、布局不科学
规范的猪场建设要求地势平整,开阔,地势平整,干燥,无断层,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较好,远离村社居民聚居区。但部分中小规模猪场选址及不科学,如:气候多雨,风速大,地势陡,距离工业区,居民区,学校较近,噪音容易引起猪产生应激,同时与某些公共设施的距离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标准,客观上加大了疫病防控难度。
一般规模化的猪场布局都有严格要求。但实际生产中部分中小规模猪场的生活区,生产区,工作区等混为一起,有的虽然分开,但也不规范,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约资金,猪舍建设不规范,不具备防疫,隔离,消毒的设施。一旦发生疫病将无法采取防疫、隔离措施,疫病会在场内很快流行,甚至威胁整个猪场的安全。
5 消毒不规范
许多猪场的消毒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消毒液的配比不按要求,对进场人员、工具不进行常规消毒。部分猪场的消毒方法不妥当,用具、水槽、食槽等设备在消毒前不清洗,影响消毒效果,更有甚者消毒观念落后,有抵触心理,一旦发生问题就无理取闹,有的猪场的防疫制度制定不完善,有的甚至是消毒制度与实际操作相悖。
6 环境污染严重
部分中小规模猪场环境卫生恶劣,污水横流,没有专门的粪便及污水处理场地,用过的注射器,药瓶等随意丢弃,有的还将病死的幼猪随意丢入粪堆中,从而为猪场的安全埋下隐患。
7 管理观念落后
大部分的中小规模猪场主的自身素质差,文化层次低,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差,知识的更新换代、管理的方式与方法、思想理念等较为落后,在实际生产中不能亲历亲为,一味的模仿别人的路子,或模仿网上的视屏宣传资料,不按实际出发,一味的纸上谈兵,最终导致养猪失败。
8 专业人员缺乏
由于猪场的工作累,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使得具有专业知识,热爱养猪业的青年人望而却步,当前各方面能力强的养猪人员紧缺。而高素质的饲养人员则是搞好养殖业的观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已成为目前制约养猪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现有的饲养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陈旧,不能对猪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使得饲养报酬低、免疫混乱、抗生素滥用;由于对养猪业的高风险没有明确的认识,普遍存在重饲养、轻管理,重治疗、轻防疫的思想,缺乏消毒、管理意识,缺乏最基本的养殖技术和疫病预防意识,从而导致大多数中小规模猪场经营失败。
综上所述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政府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予以资金帮助,并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使从业者少走弯路;(2)技术部门及时给与技术指导,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疫病防治知识和饲养技术;(3)加强从业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术知识,尽量减少养殖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