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

2013-01-25章朝霞袁家麟许振慧庄华东戚洁萍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章朝霞,袁家麟,许振慧,庄华东,戚洁萍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预防保健的网底作用。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本文就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新模式进行实践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1.1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定义与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下的延伸服务窗口,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医、护、防相结合,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一体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1.2传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1.2.1团队人员工作安排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主要以各专业条线形式开展。团队医生(团队长)基本轮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出门诊,以门诊、家床为主,除高血压一组患者访视外,很少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团队护士以治疗、发药为主,不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团队防保人员部分按居委会承担预防保健工作、部分仍以条线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1.2.2团队人员工作时间分配团队长除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出门诊时间外(0.5~1.0 d/周),其余时间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4.5 d/周);团队护士全部工作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团队防保人员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部分在中心防保科办公、部分在中心和站二处办公。

1.2.3团队公共卫生管理团队长负责统计团队人员工作量,公共卫生工作布置由防保科长直接分配团队防保人员,公共卫生访视记录均以手抄形式保存在个人资料中,预防保健质控工作由条线完成。

1.3传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工作衔接存在差异,没有充分体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团队长忙于门诊、家床等业务工作,且对公共卫生工作不熟悉,疲于团队管理;防保科长与团队长缺乏沟通,工作分配不能较好地整合在一起;医护人员很少或不参与公共卫生工作,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在中心完成,服务站以医疗为主;公共卫生服务以条线形式开展,在块的层面上还不能体现;公共卫生考核基本按条线考核,缺少块的质控、考核。

2 开展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2.1夯实基础工作2007年起,我们以开展社区诊断为契机,以辖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管理为切入点,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建立起一套以“块”为基础,反映出“条块结合”特点的基础资料和信息档案——《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相关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基础资料》涵盖社区基本情况(包含人员基本信息)、辖区重点场所、重点疾病管理对象3方面内容,每年更新1次。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009年起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结核病管理及艾滋病高危场所管理等报表,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控中心”的上报机制,使社区报表与《基础资料》中数据一致,保证数据的惟一性和资料的准确性。

2.2开展多元化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一级机构,医护人员数量少,工作的独立性比较强,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站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1]。2007年以来,我们推行多元化、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对防保科长、团队长开展以质控、管理为重点的培训;对防保人员、团队人员开展以基本工作方法和服务站工作内容与要求为重点的培训;对年度新进、新换岗人员开展以疾控中心工作概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内容与要求为重点的上岗培训;年初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各专业条线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业务培训。2007年中心组织编写了《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手册》(《工作手册》),2011年结合新医改形势,按照“十二五”卫生发展要求进行改版。《工作手册》涵盖了疾控中心各个专业条线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疾控工作的操作流程,具有实用性。《工作手册》下发至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体人员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并开展分层次、渐进式的培训。

2.3以项目工作促进团队建设2009—2010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疾控工作示范点”(“示范点”)创建工作。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推荐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示范点”,疾控中心对4个“示范点”进行2008年疾控基础工作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制定“示范点”工作指标,开展针对性的督导与培训。通过创建“示范点”,其基础工作和档案资料收集都有明显的成效。2011年,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站疾控工作指标》,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站疾控工作内容、要求及评估指标。疾控中心对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阶段性全覆盖督导,加强对工作认识的沟通并达成共识。

2.4管理机制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参与,社区医生分片管理模式[2]。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以分管院长主管,开展2级质控工作机制,1个社区成立团队管理科和中心质控小组加强团队基础管理;2个社区由专人负责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资料质控;1个社区由条线人员对团队工作质控。各团队长每月1次对团队工作开展1级质控。各社区建立预防保健工作例会制度,由分管院长、防保科长、团队长共同参与,沟通协调团队公共卫生工作。各社区实行2级考核机制,1个社区将考核奖金打包给团队,由团队长分配;1个社区根据个人工作量、综合考核情况,由团队长分配,有特殊情况(表扬、投诉)由中心决定;2个社区团队长统计工作量、工作质量上报中心由中心分配。

2.5团队公共卫生服务分工高血压访视工作:3个社区医、护、防共同参与;1个社区医、防共同参与。糖尿病访视:1个社区医、护、防共同参与,3个社区由防保人员访视。心脑血管病监测、肿瘤患者管理、眼病防治管理、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摸漏、精神病管理、孕产妇管理、公共卫生高危场所管理等均由防保人员完成。无保障(独居)老人、残疾人管理等由医、护、防共同参与。

2.6团队人员工作制度团队长工作重心下移,15个团队长中3个团队长全部工作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团队长在社区卫生中心门诊工作0.5~1.0 d/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4.0~4.5 d/周;5个团队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1.0~2.0 d/周。15个团队中12个团队的防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3个团队的防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办公。医生基本轮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出门诊,护士全部工作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

3 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成效

3.1 理顺机制、重心下移全科化的医疗模式是以健康、患者及家属为中心,以社区为工作地点,开展初级保健,维护人类健康[3]。近年来,建立了以区卫生局为领导、疾控中心为技术指导、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团队式属地化管理”的社区疾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建立了由区卫生局、中心相关领导和各业务科室科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主任、防保科长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参加的工作例会制,搭建社区和区疾控中心的互动平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质控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制度等,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与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真正体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

3.2标准统一、发展均衡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站“示范点”创建与“规范化”建设,制定《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疾控工作指标》,细化中心对社区常规工作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明确每年2次的考核时间、内容、要求,实行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考核主体,抽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并将日常质控、督导与年中、年终集中考核相结合。

目前,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制度健全、资料完整、服务规范。团队资料从手抄形式、个人管理模式到以电子版本、团队管理模式,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建立了统一版本的《基础资料》,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控中心”报表上报制度,各项工作发展均衡。

2009年起,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内容有组织管理、基础资料、质控工作、访视质量等,2009年考核最高与最低分差12分,2011年仅差2分。

3.3队伍优化、绩效提高经过几年来人员结构调整,优化了团队人员结构。从年龄结构分析,2008年15个团队共有122人,≤35岁34人(占27.87%),36~49岁23人(占18.85%),≥50岁65人(占53.28%);2011年15个团队共有125人,≤35岁56人(占44.80%),36~49岁28人(占22.40%),≥50岁41人(占32.80%)。从学历情况分析,2008年中专学历62人(占50.82%),大专学历39人(占31.97%),本科及以上学历21人(占17.21%);2011年中专学历38人(占30.40%),大专学历42人(占33.60%),本科及以上学历45人(占36.00%)。

有的青年骨干在建立《基础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开展调查、积累资料、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撰写《社区诊断》等相关文章;有的团队人员利用Excel筛选社区疾病管理基础数据,通过相同的门牌号码或电话号码,判断是否为一个家庭,便于以家庭为单位作上门访视,提高工作效率。

4 小结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工作重心下移,真正体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内容,有利于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街道为基本范围,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基本医疗为一体(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4],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好[5],有利于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通过完善社区全科团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培训模式,以此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6]。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行多元化、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经过几年的运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建立适合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网络,设计适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案管理的网络系统,既简便又实用[7]。目前,部分社区已试点开展“全科医生工作平台”,经过人员结构调整,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结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群众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预防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自己身边的健康卫士”。

1杨瑞,李永斌,王芳,等.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1):8-9.

2蔡志平.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高血压防治模式[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374-375.

3蔡建国,周慧娜.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关系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4,7(9):680-681.

4何能清,廖小兵,郑斌,等.团队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895.

5姜仁仁,白丽萍.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2509-2511.

6林民强,邢聪艳,蔡怡嘉,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2863-2865.

7王森,刘汛汛,任建玲.社区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病案,2010,11(7):5-6.

猜你喜欢

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河南省公立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年发展比较分析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