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因郁致痹”与“因痹致郁”

2013-01-25吴晶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痹证精气情志

吴晶金,刘 维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天津 300193)

痹证病因繁多,病机复杂。《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然而痹证的病因非独风、寒、湿三邪,亦可单独因情志郁结、饮食不节、禀赋不足、年高肾虚等非外感因素所致[1]。情志失调、气机失常既是痹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又是痹证常见的临床表现,贯穿于痹证的整个过程。情志失调可致痹,而痹证本身又可以加重或诱发情志失调,形成恶性循环。“因郁致痹”与“因痹致郁”互为因果、交互影响,从而加重痹证的病理过程,这也是痹证复杂性与难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1 “因郁致痹”病机

1.1 情志因素扰乱气机而致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故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生乃不固。”情志因素与痹证发生息息相关,七情过极,气机失和,气血郁滞不通,脉络痹阻,终成痹证。具体言之,气滞可致血瘀,痹阻经络气血而成痹;气郁可化火伤精,精亏邪凑而为痹;气聚可停痰生湿,流注肌腠关节而发病。气机失常、郁而不行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基础。

1.2 情志因素直接损伤五脏而致痹

清代医家罗美在《内经博义》中指出:“凡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器而为痹,不必三气入合于其合也。”情志致病,日久可损伤脏腑,脏腑功能失调,痹证内舍其合,发为五脏痹。《中藏经》有“气痹者,忧愁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而邪气愈胜,留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痛而不能行”的描述。可见,五志与五脏相合,情志失和,内脏先伤,是痹邪内传,发生痹证的病理基础。

1.3 情志因素先伤心继损五脏六腑而致痹

《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情志失调,伤及神明,继而引起全身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发为痹证。《妇科玉尺》亦有“忧愁思虑、心气受伤,则脾气失养,郁结不通,腐化不行,饮食减少”的论述,心动神摇,影响脾胃气血生化,令正虚筋骨失养而加重痹证。

1.4 情志因素伤及精气而致痹

精气为人生之本,情志过极,先伤精气。《素问·举痛论》曰:“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亏损则经络筋骨不荣,“最虚之处即是容邪之处”。正如《景岳全书》指出:“诸痹者,皆在阴分,亦总由真阳衰弱,精血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由此看出,情志过极可致精气受损,邪气乘虚痹阻肌肉经络而发为痹证。

2 “因痹致郁”临床表现

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常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端,病程长,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过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痹证一旦发生,因持续的关节肌肉疼痛,活动受限,后期关节肿大变形,甚至多脏器受累等临床表现可引起患者剧烈的心理反应,使之处于强烈持久的恐惧、犹豫、焦虑、颓废等消极情感状态中,从而进一步加重本病的病理过程。痹证患者的情绪常随疼痛程度而波动,临床过程中常伴有烦躁、胸闷腹胀、胁痛、嗳气不舒、不寐等临床表现,甚者可出现悲观轻生等。“因痹致郁”在痹证临床过程中极为普遍,应引起重视。

3 痹证从郁治疗

3.1 调神以治形

精神因素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因此,痹证治疗应不忘调畅情志、以促进气机运动恢复正常。情志失调贯穿于痹证的整个过程,既可“因郁致痹”,又可“因痹致郁”,因此宁神定志解郁、疏经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可灵活运用于痹证治疗的始终。根据“因郁致痹”病机不同,其治疗应以行气和血为主线,通过辨证论治,配合疏肝理气、清气泻火、宁心解郁、健脾养血、化痰安神、滋养肾精等法,以促使五脏气血阴阳得以平复、气机得以调和,从而达邪外出。值得注意的是,痹证治疗应注意心理疏导,以调畅情志,协调脏腑气血运行。《灵枢·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该条文生动说明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也是痹证从郁治疗的基础。另外,痹证治疗可配合以情胜情法、移精变气法、顺情从欲法等改善患者情志,避免因情志郁滞影响疾病恢复。

3.2 治形以疗神

情志活动以形体为基础,形体病变可以产生情绪障碍。正如《类经·针刺类》中指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因此临床上可通过功能锻炼、外治疗法等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情志活动、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目的。

4 典型验案

患者,女,33岁,因“四肢关节肌肉及腰背窜痛近1年,加重半月”于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疼痛,以后疼痛逐渐累及四肢关节肌肉及腰背,伴烦躁、易怒。曾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乐松、扶他林及温经散寒活血中药治疗,效果不显。近半月四肢关节肌肉疼痛加重,并出现腰背广泛窜痛,伴烦躁、易怒、疲劳、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查体:四肢关节无红肿,斜方肌上缘、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内侧肌肉、肱骨外上髁远端肌肉、臀外上象限肌肉、大粗隆后方压痛明显,呈对称性。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RF、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抗体谱(ANAs)未见异常。中医诊断气痹,西医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证属气滞络痹,治宜行气解郁,通络止痛。治疗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柴胡、当归、(炒)白术、(炒)栀子、香附、桂枝、秦艽、合欢皮、生甘草各10g,杭芍15g,茯苓12g,薄荷6g,生姜5片。用药14剂,四肢关节肌肉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效不更方继服14剂。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各压痛点压痛基本消失,原方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

按: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存在广泛慢性疼痛及压痛点的疾病[3],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本例患者的病因与情志失调有关,气滞血凝、脉络不通而致四肢关节肌肉及腰背窜痛;气郁化火,心神被扰,则烦躁易怒。气聚则化湿生痰,痰湿流注四肢,则肌肉疼痛、疲乏无力。故治疗应行气解郁、通络止痛。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以宁神解郁,调气行血。俾气顺血行,则诸痛自除。

5 结语

“因郁致痹”与“因痹致郁”丰富了痹证病因学说的内容,对认识痹证病理机转、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痹证情志治疗是围绕这一病因学说提出的新的治疗思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在疾病过程中我们应重视调理气机,疾病恢复期,更应注重调畅情志,“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痹证治疗应不忘宁神解郁,调气行血。

[1] 冯兴华.论痹证病因非独外感风寒湿热[J].北京中医,2007,26(1):30-31.

[2] 张华东,黄梦媛,陈祎,等.路志正教授“持中央,怡情志”学术思想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2010,13(3、4):348-350.

[3] 刘维.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M]武汉:华中科技出版社,2009:290.

猜你喜欢

痹证精气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胡斌治疗痹证用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