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甫嵩《本草发明》学术特色研究

2013-01-25李玉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皇甫本草纲目

李玉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所,济南 250014)

《本草发明》作者明代皇甫嵩、皇甫相。皇甫相为皇甫嵩之子。皇甫嵩号灵石山人,明代武林人。他搜辑方书,推本《内经》,爰及诸本草、东垣《汤液》、丹溪《药性》等书,参阅考订,求其旨要,著为《本草发明》6卷。

1 皇甫嵩、皇甫相生平

关于皇甫嵩及皇甫相生卒年及生平,史料不详,仅能从皇甫嵩自序题曰“万历戊寅”(即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做一些推测。皇甫氏父子著书时,皇甫嵩当在40岁以后,可知他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可能性较大。从皇甫嵩自序“承祖、父业”可知,其为家世业医者,从其祖父、父亲学医。从“于儒暇究心于医”可知,其为儒而兼医者。

《本草发明》成书于万历戊寅,与此同时,明代另一位本草大家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亦于此年著成。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始于嘉靖壬子,终于万历戊寅,前后历时27年,又15年之后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金陵胡承龙首次刊刻《本草纲目》,此为《本草纲目》的最早版本。《本草纲目》卷一有“历代诸家本草”,对诸家本草内容作了简介及评价,但是著录的本草诸家截止到嘉靖年间,所以未提到《本草发明》一书。又二人书中未提到对方,所以在写书过程中二人当无交集。《本草发明》与《本草纲目》成书于同一时代,但为其光芒所掩,因而刊刻次数不多,流传不广,甚为遗憾。今中研院所藏明刊本《本草发明》为陕西名医黄竹斋所捐赠,书中写满批语,可见黄氏精心研读过此书,亦可证《本草发明》之价值。

2 《本草发明》学术特色

本书的学术特点为发展归经学说,主张重新认识三品药物,对部分人部药提出异议,对药物使用、治法等多所发明等,现简述如下:

2.1 发展归经学说

归经学说的提出源于张元素,其后李东垣、王好古等人继之。张氏虽提出归经学说,但其用归经学说解说的药物数量不多。此说提出之后,后世学者以归经学说研究药物的数量渐渐扩大,并在应用上有所发展,皇甫氏即是其中的一员。他重视归经学说,于书中转引了“东垣用药引经报使大略”及《古庵药鉴》中关于归经用药的内容,堪为张氏归经学说之补充。皇甫氏结合历代名医用药经验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进一步阐发及推广药物归经理论,其谓:“黄芩泻肺火,栀子佐之,坚实细芩泻大肠之火。黄连泻心火,木通泻小肠火。柴胡泻肝火,黄连佐之;柴胡泻胆火,亦以黄连佐之。白芍药泻脾火,石膏泻胃火。知母泻肾火,黄柏泻膀胱之火,柴胡泻三焦之火。[1]”又谓:“川芎,血中气药,通肝经”[1],“地黄,血中血药,通肾经”[1],“当归,血中主药,通肝经”[1],“芍药,阴分药也,通脾经”[1]。以上规律的总结大大有利于临床应用。

皇甫氏善于从药物功效推求药物所归之经,如山茱萸条下曰:“惟温中,故主太阴脾经。能下气,又兼理肺气,或云逐膀胱受湿、阴囊作疝痛,入厥阴、少阴经也。[1]”再以之解说药物之功用:“故又能折肝木之性而治吞吐酸水。厥阴风邪头疼,用之为引。[1]”

书中亦以归经学说做为解说药物功效的重要工具,如秦皮皇甫氏释曰:“清热滋阴脏之药,而清肝益肾之功多。故《本草》主目中青翳,白膜赤,肿痛涩泪,肝中久热也……又主风寒湿痹者,盖能清肝滋肾,则阴血滋生而痹痛自蠲矣。[1]”

2.2 主张重新认识三品药物

皇甫氏以三品及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药物,但主张重新认识三品药物的分类。三品分类法源于《神农本草经》,但皇甫嵩认为“但三品内亦各有美恶不同。如防葵、芎䓖、赤箭、茵陈之类,虽云无毒,非直养命药也,乃列之上品,是果可久服常服而益人者欤?下品药如仙茅,虽云有毒,制为丸剂,佐以补药,久服益气通神。如何首乌、葫芦巴之属,皆无毒也,以佐补剂,大有补益,俱列之下品,是岂专攻击而不可久服者乎?顾其制用何如耳。苟善用之,虽乌附下品,可收回天之功;用之弗当,则上品如参、芪,亦能伤人。丹砂、玉屑品极贵也,服之者多遇毒,又何必拘此三品为君、为臣、佐使之别哉?[1]”《神农本草经》将丹砂、玉屑等石类药列为上品药,称服之能使人延年益寿,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服散之风盛行,许多人因之中毒,或是舌缩入喉,或是痈疽陷背,或是致人死亡,并不能延年益寿,这是历史所证明了的。皇甫氏指出服食丹砂、玉屑的毒性及危害,对警醒世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又如蒲黄,《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心腹旁光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2]。《本草发明》除对其消瘀血的功能解释之外,还指出其补益少,不应久服。其谓:“血病必用之药也……破血消肿宜生用。然活血止血居多,而补益少,虽云久服轻身益气力,但不益极虚之人,多服未免自利,可见补益少也。[1]”这是多年医疗实践的结晶,是皇甫氏对《神农本草经》药物三品分类法的再认识。这对研读《神农本草经》者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显示皇甫氏并非是泥古之人。但皇甫氏认为仙茅“久服益气通神”,似亦欠妥。

2.3 对割股疗亲及部分人部药提出异议

割股疗亲《史记》已有记载。明代统治者倡导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对民间割股、割肝等行为未加禁止,反而加以褒奖和倡导。皇甫嵩反对用人血肉疗亲,其“明《本草》类辨”谓:“甚用人血肉、人胆、天灵盖、胎骨等以疗病,非仁人之用心也。孙思邈大有功于世,以杀命活命尚有阴责,况于人乎?孝子仁人,刺血割股以疗亲,且非至孝,况伤人以济人,忍心害理,不可为训。非良药又且难得,或他物可代,不用可也。[1]”他从一个专业医生的角度指出部分人部药疗效不好。其谓:“今医方尝用人天灵盖治传尸痨为妙药,未有一效者,信《本经》不用,未为害也。残忍伤神,又不取效,仁者宜裁。或云非此不可无已,用年深骨朽,尸气已绝,无伤也。愚谓:骨朽气灭,同于土砾而弗灵矣,用之何益?[1]”

本草著作中有用人尿、人中黄、秋石、人胞等治病者。《本草发明》亦载以上药物,但皇甫嵩认为:“夫天地生物,惟人为贵,乃列于草木、禽兽、鱼虫之类例之,为部已失等伦矣。[1]”其中人尿、粪、妇女经裩污秽不典之物,更不宜列为药用。

由上可见,皇甫嵩一是出于仁心,二是根据药物疗效而发此议论。

2.4 对药物使用、治法等多所发明

皇甫嵩在药物品种使用、用法等多所发明,如白嵩《本草图经》曰:“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3]”皇甫嵩认为此药可用,其曰:“春初最先诸草而生,似青蒿……白蒿者,方家亦不知用,惜哉。[1]”《本草纲目》亦有类似的观点:“《本经》列白蒿于上品,有功无毒,而古今方家不知用,岂不得服之之诀与。[4]”

又如对于人参的用法,俗医泥于作饱不敢用:“不知多服则元气宣通,少服则补力不到,反以滋壅,补之正所以导之,所谓意也”[1]。

《本草发明》总结药物配伍使用方法,如某药专治某病,某药监其药,以某药为君,其药佐之为引用,各有攸宜。如白术“佐以黄芩能安胎,佐以枳实能消痞,配二陈汤能健脾消食、化痰除湿,与归、芍、生地之类同用,能补脾家之血,再加枳实、姜炒黄连,除脾中湿热,加干姜逐脾家寒湿。与黄芪、芍药等同用,有汗即止,少入辛散之味,无汗则发也。[1]”又如当归“入芍药、木香少许,生肝血而养心血;入牛膝、薏苡仁,平行足膝,治血不荣筋;同诸药入人参、川乌、乌药薏苡仁之类,能荣一身之表,治一身筋寒湿毒;合鳖甲、柴胡定寒热而除温疟;合陈皮、半夏能止呕;合远志、枣仁能养心定悸;与大黄、桃仁、牵牛同用,皆能破血。从附桂则热,从硝黄则寒。[1]”对药物配伍使用规律进行总结,便于初学者学习掌握。许多后世医家亦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如《得配本草》即采用这样的写作方式。

总之,此书言简意赅,是一本切合临床实用的本草著作,值得今人研习。

[1] 明·皇甫嵩,皇甫相.本草发明[M].上海: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

[2] 清·孙星衍.神农本草经//传世藏书·子库·医部[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1804.

[3]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2:166.

[4]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70.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皇甫本草纲目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