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体会

2013-01-25赵妞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根治术食管癌康复

赵妞妞

(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河南 项城 466200)

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体会

赵妞妞

(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河南 项城 466200)

目的 探讨食管癌行手术治疗后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8例经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行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术后观察病情,做好食管癌术后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策略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58例食管癌患者行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57例治愈,并对治疗护理满意;1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快速康复护理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术后正确评估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运用快速康复理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相应并发症发生。

食管癌;快速康复;护理

我国食管癌每年发病率为0.35/10万,部分地区高达130/10万,病病死率高[1]。对早中期患者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我科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食管癌患者58例,均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特别是在2012年1月以后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加入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临床实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食管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46~79岁,病程1~5个月。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的患者为普通组,给予常规护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患者为快速康复组,术前病理检查45例为鳞状细胞癌,3例为腺癌。

2 结 果

58例患者中,普通组20例,快速康复组38例,平均住院天数快速康复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并发症方面,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减少,吻合口漏以及其他并发症均较普通组减少,但不能排除患者手术前基础疾病、患者手术的相应情况等诱发因素。

3 护理措施

3.1 首先要优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大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心、肺或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恐慌或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情、手术创伤的耐受情况、手术的相应情况以及预后有详细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的信心,讲解成功病例的治疗效果,消除术前紧张和恐惧心理。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诊疗及注意事项。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能够尽快了解术后工作人员及常规诊疗计划,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

3.2 更改常规护理措施,强化快速康复理念

3.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老年人对麻醉药品代谢较慢,部分患者术后仍处于嗜睡状态。因此,患者应采取仰卧位,使头部后仰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为1~3L/min。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有条件的要用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2.2 体位护理

对病情逐步恢复的患者,高半卧位、坐位、自主体位,体位的变换决定权由护理或家属转变成患者自己,在患者床尾留一根固定良好的牵引绳作为患者自行变更体位的“助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性并发症[2]。

3.2.3 饮食

食管癌术后患者常规于术后第7天进食全流质饮食,目前通过营养管的置入,患者进食时间明显提前,术后2~3d,通过营养管注入流质饮食,由500mL/d逐步增加至2500~3000mL/d,注意鼻饲用具的清洁,每天消毒2次,鼻饲饮食的温度最好在40℃左右,第1天每2h一次,每次50~100mL;第2天后逐渐加量,最终可加量至250mL/次左右,同时逐渐减少静脉输液量,使每日出入量平衡。且在患者拔除胃管后即开始经口流质饮食。

3.2.4 呼吸道护理

因食管癌手术对胸腔创伤的原因,手术后患者胸部表现的针对患者胸部创伤的相应反应较为明显,这些均通过不同的途径在患者呼吸道上表现出来,痰多、咳痰困难是护理工作的一个主要难题;我们通过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及排空胸胃,并适量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并发症,结合气道雾化、咽喉刺激、拍背协助等护理措施,结合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明显减少了患者呼吸道问题的延续时间[3]。

3.2.5 强化管道护理

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一般常规留置有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胃管、营养管,术后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留置导管:患者术后护理期间要严格检查各留置导管是否固定妥当,防止管道扭曲、脱落和受压,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患者术后3d,对患者所带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详细登记并交班,细化管道护理程序。

3.3 变更患者被动护理模式,调动医护、患者家属、患者齐参与

既往患者的护理多处于被动状态,医护人员主动,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被动接受的模式。新的护理模式将依据病情改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被动角色,如自行变换体位、自行咳痰、选择饮食甚至鼻饲饮食种类以及在患者家属协助下的个人卫生工作,让患者、患者家属参与其中,明确增加患者对护理以及治疗的依从性。

4 讨 论

1999年丹麦腹部外科医师Henrik Kehlet发现有效镇痛可以加快开腹乙状结肠切除术后恢复,2001年提出“快速康复外科”。“快速康复”最早用于描述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加速康复的一组治疗措施,后将这一理念推广应用到其他类手术,目的在于应用各种措施加速手术患者的康复。但在我国引进快速康复理念后,临床实践上特别是胃肠道手术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部分措施因为医疗治疗水平以及医疗环境的复杂性未能得到全面的推广。

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较大,快速康复为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医护理念,虽然在相应报道的许多有关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措施在基层医院不能得到全面的执行,但是,结合医院环境以及医患环境的具体情况,无论医师、护士、麻醉医师、康复理疗师,甚至患者和患者家属,我们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减少患者创伤,加强患者康复速度的理念,而且在护理工作中,这些理念与实践的结合确实为患者带来较大的受益。

食管外科手术后的护理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解决术后患者恢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要仔细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的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准备,以保证患者顺利、平稳地度过术后恢复期,这常常是手术成败的关键[4],针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特殊性,手术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食管切除消化道重建对患者饮食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较为突出,手术经胸腔入路后因手术操作的必要对患者呼吸影响较大,手术中出血较多以及手术创面渗血对患者心血管循环状态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而且还要考虑手术创伤导致的疼痛和疾病对患者心理影响,这些都是在针对该疾病手术治疗护理中的重点。

对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在护理工作的执行上,起初我们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患者对疼痛的畏惧,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认同和对潜在医疗风险的害怕,当我们逐步执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措施后,患者疼痛通过有效地药物干预治疗可使患者疼痛减轻,并可获得充足的休息,促进恢复,避免无效咳嗽的出现[5],而且下床活动减少了心肺并发症,胃肠功能的恢复明显增快,精神状态较传统方式明显好转,患者的康复更为快速。

在我们的护理体会中,一些传统的护理措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打破这种传统不仅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且,我们并未因为打破既往传统的观念而增加患者手术并发症或加重患者痛苦,相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却能看到患者因为这些护理措施改进得到了更快的康复,这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如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床尾采用牵引绳、带动患者家属共同参与部分护理环节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患者角色,保持患者平衡情绪[6]。

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部分学者提出术后第二天直接经口进食,术前无需肠道准备等措施,在目前我们的临床执行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县市级医院在认识上还缺乏相应的高度,而且这与手术技术关系密切,在一定情况下,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改进一些新的措施应用于临床,只要能给患者康复带来益处,都是应该积极应用的。

[1] 李辉.胸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37.

[2] 杜贾军,彭忠民.胸外科并发症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18.

[3] 沈镇宙.肿瘤外科手术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9.

[4] 卫功铨,邵令芳.食管外科手术技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238.

[5] 郭仕珍.胸部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预防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0,7(1):25-26.

[6] 马博,李中琦.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和细胞免疫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49-50.

R473.73

B

1671-8194(2013)36-0257-02

猜你喜欢

根治术食管癌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