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畜牧业结构调整
2013-01-25魏佩玲阿地拉
金 花 乌 兰 魏佩玲 阿地拉
(1.新疆畜牧总站;2.新疆种羊与羊毛羊绒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乌鲁木齐 830009)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天然草原7亿多亩,发展畜牧业既有传统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给绝对短缺的局面,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诸部门中产业化、市场化特征最突出和充满活力的产业。但近年来在数量增长的同时,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 新疆畜牧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1 发展阶段
新疆畜牧业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1980年以前,畜牧业属于家庭副业,在农业中处于补充地位;第2阶段是1980~1995年,畜牧业全面快速发展,实现了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地位;第3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畜牧业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的发展阶段。
1.2 发展特点
目前,新疆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特点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1.2.1 模化饲养技术比例的稳步提高,分化了传统农户散养方式,现代化技术手段在逐步推进和广泛利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新疆畜牧业是以传统分散饲养为主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规模化饲养方式开始稳步发展,养殖小区作为整合散养农户进入了规模化饲养行业的新模式,浓缩饲料和定单生产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一种科技载体,加速了畜牧产业化、规模化的步伐。
1.2.2 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内涵式增长成为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模式 由于畜产品长期供应短缺,我区畜牧业在改革开放的最初10多年中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速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除奶类外的其他畜产品生产均进入常规增长状态,猪禽产品增长速度保持在3%~5%、牛羊肉增长速度为5%~7%的范畴。在这点上,配方饲料和畜禽良种技术推广工作起到了决定性地作用。近年来,畜产品数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畜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一系列的科技推广项目带动了新疆畜牧业的良性循环轨迹。于此可见,新疆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必将成为全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模式之一。
1.2.3 城市居民对畜产品消费已进入追求质量安全的阶段,而农村居民仍然停留在数量扩张性阶段 从1995年开始,城镇居民的鲜肉和鲜蛋消费数量分别稳定在25 kg和11 kg左右,占城市人口主体的中高收入阶层对畜产品的消费,以进入了追求质量安全的阶段。而农村居民的肉蛋消费也从2003年开始,从肉的年消费量18.24 kg和蛋的年消费量4.81 kg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从畜产品的销售、消费发展趋势看,已发展到以质量求效益来扩大数量型的良性轨道上。
1.2.4 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领头羊 2000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畜牧产业化的企业兼并与重组、跨区联合经营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像以西域春、麦趣尔、盖瑞、天山、天康、泰昆等企业为代表的奶类、肉类、饲料龙头企业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外部环境的负面冲击,抵御了各种困难和低谷,越发强壮、蓬勃,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到了2004年底,全区牛奶日加工能力由最初勉强100万 t的生产能力,达到了3 000 t以上;乳品年加工能力也达到了80万 t以上,并形成众多畜产品地方名优品牌,打入内地、沿海市场。
1.2.5 农业发展重心逐步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畜牧业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主导产业 随着畜产品消费的增加,居民的口粮消费持续下降,畜牧业已经成为粮食转化增值的重要途径和非籽粒农业生物体有效利用的主要途径。从2002年以后,新疆农牧民畜牧业年均增收100元以上的占农民增收比重的1/2~1/3,使全区畜牧业在整个大农业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了30%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种比例结构的变化,势必使畜牧业成为与种植业并重的农业支柱产业。
2 新疆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2.1 西部大开发对新疆的政策倾斜以及自治区对畜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区畜牧业面临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近几年来,奶牛国家良种工程项目给新疆800万元/年的资金补贴,外资项目给新疆7亿元资金上的支持,自治区在“十一五”期间给畜牧业投入了近1万亿元资金,所有举措,都为新疆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十二五”期间,国家和新疆又加大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提倡和大力发展新疆的肉羊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畜牧业生产中的很多后顾之忧。
2.2 畜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伴随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民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目前正处于主副食替代的初期阶段。因此,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畜产品消费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必将有力地推动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
2.3 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着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先后出台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努力使畜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桥梁,这种自上而下的网络化管理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畜牧业的发展进程。
2.4 农牧民的养殖积极性是为畜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自2000年以来,我区在牧民定居、棚圈建设、购置牧业机械、品种改良、疫病防治、治蝗灭鼠等各项畜牧业生产投入中,80%以上来自农牧民自筹,并成为畜牧业生产投入的主体,这也是保障新疆畜牧业大发展的坚强后盾。
2.5 饲料资源增长的潜力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区饲料资源的增长潜力还很大,新疆地大物博,农副产品量大,利用率低,尤其是秸杆的利用,如果把大量废弃在田间地头的棉杆转化成饲料,将可大大减轻草场压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区畜牧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加强饲料科技生产和管理手段的提高对养殖业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其他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正在开展当中。
3 存在的问题
3.1 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不够,制约了畜牧业后劲增长的速度
虽然区的畜牧业科技含量正在逐年逐步的上升,但从总体运势上看,畜牧科技应用的效率还未达到最佳效率,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还很薄弱,许多科技成果和科技手段脱离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缺少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心理素质,急功求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了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畜牧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还将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项目的立项还应更加遵循和结合新疆畜牧业牲畜品种特性的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立项,使畜牧科技对畜牧业的发展发挥更强大的支撑作用。
3.2 畜牧业生产方式依然比较落后
①饲养管理不规范。目前,农户散养依然是我区畜牧业主要的经营形式,人畜居住不分,畜禽混养,既给重大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②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近几年,“以小换大”的策略导致了各地州、县、乡奶牛养殖相对“过剩”,牛奶销路不畅,牛价下跌的趋势;绵羊生产成本过高,导致农牧民无法获得与劳动投入成正比的经济收入,加之禽类养殖业又不断受到禽流感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打击而受挫,造成了物贱伤农的结果,因此,在今后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应该按照既定的、不能改变的产业化结构发展模式开展工作,而是应该根据现行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调整。③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隐患严重。尽管新疆在畜牧业产品质量问题上一直是加大管理力度,抵御和抵制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兽药残留等问题的出现,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流通及加工等环节上出现的质量安全隐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④草原资源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区90%的可利用草原已在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扩大退化面积、草原超载养畜、草原保护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致使草原仍处于超负荷的“透支”状态。⑤畜禽科技成果转化与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畜牧业生产中的产学研工作一直都衔接不紧密,特别是现代育种技术在种畜禽培育和制种方面的应用范围还有很多缺陷,管理力度不够。因此,科研单位、种畜禽场、生产单位应该实行联合育种,实现种畜禽生产培育一体化工作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4 新疆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新疆提出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要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的35%以上;牛、羊、猪、禽良种率要分别达到75%、80%和95%;初步形成符合新疆实际的优势特色畜产品现代产业体系;牧民定居达到65%;畜牧业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率要达到50%以上。要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就必须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的两个方向,以改变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畜产品生产能力、市场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这三个重点工程,努力实现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的真正跨越。“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完成的几项工作:
4.1 强化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区经济快速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草原保护、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草原生态建设、草原保护和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尽快实现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协调发展。
4.2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
尽快实施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战略,逐步改变原有小农户、规范专业户、监督大型户,以此来推动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保证城镇居民能够吃到放心肉、喝到放心奶。
4.3 建设现代畜禽种业体系,稳步提高个体生产水平
按照品种区域规划,合理布局,要避免不分地域,模式单一,尤其要避免“一哄而上”,象前几年,各地州疯狂地从内地乃至国外进牛,使我区养牛业投入过大,加之疫病的危害及管理水平滞后,资金回笼速度慢,给广大农牧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不仅挫伤了农牧民的积极性,更破坏了我区畜牧业结构和科学布局。
新疆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是奶牛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在保护地方优良品种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肉牛和肉羊产业,注重牛羊肉的生加工及销售,构建现代化的肉牛产业和肉羊产业,通过肉牛和肉羊产业的发展来拉动我区畜牧业的经济增长。
4.4 健全饲草料保障体系,支持饲料工业快速发展
实行“以饲(草)代粮”和“以饲(草)增粮”的战略,鼓励农牧民种草养畜,积极开发饲料资源,继续大力推广秸秆等农副产品的利用技术,扩充饲料来源,提高饲料转化率,推进“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进程。
4.5 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防病和防治能力。
4.6 健全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充分利用《畜牧法》的有关条款对畜产品生产进行全程监管,使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形成制度化、法制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彻底改变畜产品质量存在的各种问题问题,防患于未然,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营养健康。
4.7 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
加强牲畜市场的交易活性,提高牲畜市场运作潜能,完善网络建设和网络信息沟通能力,逐步改变以往固步自封的市场管理理念,拓宽牲畜流通渠道,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
4.8 强化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尽快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化养殖技术服务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快速转变,为解决我区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制约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