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德和解之光能否照进东亚

2013-01-24

南方周末 2013-01-24
关键词:日本首相东亚反省

2013年的1月22日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

50年前的这一天,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和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了《德法合作条约》,又称“爱丽舍条约”。众所周知,德法两国持续几个世纪的战争,构成了近代欧洲和平的最大障碍,而德法两国同样均为主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更是几乎毁灭了欧洲的文明。但这一条约的签署,德法两个历史上的宿敌实现了全面和解,并为以后的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和方向。今天,欧盟各国间没有边防检查、没有关税,拥有统一的货币,贝多芬那催人泪下的“在你光辉照耀下面 人类团结成兄弟”的《欢乐颂》成为了欧盟的“国歌”……

恰恰也是在这一天,日本公民党领袖山口访华。他带着日本首相安倍给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亲笔信,来华同中国领导人商谈由钓鱼岛危机导致的非常紧张而危险的中日关系。作为亚洲人,这种对比令人不快,但也发人深省:

反省之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当我们把欧洲和东亚的相关历史相比较时我们发现,当年的德法和解有一个最大的外部有利因素,这就是美国的支持。当时美国为了整合西欧对付苏联,对德法和解积极撮合,甚至对法国又打又拉,逼法国同德国和解;但在今天的东亚,美国在中日冲突之间态度暧昧,甚至有挑唆之嫌。作为亚洲人,只要我们不希望我们世代生活的家园成为动乱的温床,就唯有秉持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理念,自己解决自己间的问题。在这方面,2009年上台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概念,值得回味。

反省之二:紧密的经济联系是全面和解与一体化的根本基础和保证。当我们回顾《德法合作条约》时,我们决不能忘记同时期欧洲另一个革命性事件,即《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在1951年的签署。这一条约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使得“德法之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这一条约不仅仅诞生了今天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更为德法全面和解及以后欧洲的一体化提供了切实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事实上,当前东亚也正面临一个相似的机会,这就是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它可以作为东亚和解的第一步。因为当经济上密不可分时,也就无法不和解了。

反省之三:无论局势如何发展,两国民间交流不能中断。德法和解的经验之一是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的持续交流。在这个意义上,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直接操作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仍然应当继续,并给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猜你喜欢

日本首相东亚反省
记事簿
学霸“三小只”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见贤思齐
你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