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型拨针刀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2013-01-24魏千程王自平燕忠生
魏千程 王自平 燕忠生 李 俊 石 鲲
(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29;3.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腰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腰背部慢性疼痛性病证,主要是由于受风寒湿邪或损伤而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筋膜、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性病变[1]。该病起病可急可缓,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常为隐痛、酸痛或胀痛,一般腰部有特定的痛点,称为激痛点,按压时产生剧烈疼痛,有的患者可激惹起臀部及大腿后部传导性疼痛。笔者采用拨针刀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7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其中女性45例,男性31例;年龄25~62岁,平均42岁;病程3周至9年。临床表现均有腰背部广泛疼痛,卧床休息或劳累、受风寒后加重,活动或热敷后减轻,晨起剧烈,甚至凌晨因痛而醒,影响正常睡眠,伴有晨僵,查体均有棘突及椎旁广泛软组织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物,脊柱屈伸活动基本正常。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标准诊断》[3],并行血尿常规、生化全项、血凝四项及X线、心电图、彩超,必要时行CT或MRI等化验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骨结核、风湿及骨肿瘤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针刀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腹下垫枕,充分暴露腰背部,触诊寻找压痛点及条索状、结节样物,用龙胆紫笔标记,以疼痛范围的几何中心为进针点,根据疼痛范围,选择“Z”型拨针刀[又名探针,标准号为YZB/苏(苏)0199-2008)型号]。常规消毒皮肤,铺洞巾,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按压1~2 min,用9号刀片破皮宽约0.2 cm,深度达皮下,右手持拨针刀,左手按压治疗部位以引导拨针刀,先垂直刺入浅筋膜层,然后调整拨针刀角度约为0~15°,根据治疗部位肌肉丰厚程度,灵活选择角度大小,在进针点周围所标记的范围内操作,重点推剥触诊时所标记位置,推剥分离粘连的筋膜层,包括结节、瘢痕及条索样物,以拨针刀下松动为度,再回抽针身推针至进针点皮下,变化方向继续治疗,呈放射状治疗所标记疼痛范围。治疗结束,出针后不需压迫针眼,立即拔罐5~10 min,以拔出局部瘀血,拭去血液,碘伏消毒,无菌贴贴敷针眼。每15日治疗1次,术后开始口服止痛合剂[4],并结合中医辨证加减用药。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评定标准[5-6]分为4级,临床痊愈:局部疼痛消失,无压痛。显效: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无明显压痛。有效:局部疼痛减轻,轻度压痛,可参加轻工作。无效:和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2 结 果
本组76例,采用上述治疗2~4次,平均治疗3次,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临床痊愈51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显效率84.21%,总有效率96.05%。每3个月随访1次,其中治愈中1例复发,因在家务农劳累所致。
3 讨 论
腰背部肌筋膜炎属于中医学痹证“寒痹”、“行痹”、“着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1]其主要因久卧湿地、贪凉、受寒或劳累后身汗出、衣着湿冷,致风寒湿邪侵袭,留滞肌肉筋膜,引起肌筋拘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或腰背部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彻底,使肌肉筋膜组织逐渐纤维化,形成较多粘连,或长期积累性劳损,使肌肉筋膜长期处于一种痉挛状态,易造成肌肉筋膜变性,从而导致腰背部疼痛。现代医学认为上述诸多因素导致肌筋膜、肌组织发生充血、水肿、渗出性改变及纤维变性,其结缔组织中的白色纤维组织出现挛缩及瘢痕化,并形成细小的结节或条索,进而发生粘连、挛缩、结疤。这些病理因素积累超出机体的自我修复及代偿能力,机体力的动态平衡被打破,随之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传统小针刀治疗诸如上述大面积腰背部筋膜炎,需多点多次治疗,且治疗不彻底,患者痛苦较大,加之多次治疗创伤形成新的瘀血粘连,甚至瘢痕、挛缩。通过临床针具的不断改进,笔者选用“Z”型拨针刀,寻找压痛点或结节、挛缩、条索处,设计治疗方案,选择最佳进针点,使大面积腰背部筋膜炎只进一针,达到多方位治疗的目的。钝性针头,推切疏通粘连,剥离松解瘢痕及挛缩,消除异常高应力,恢复腰背部力的平衡[3]。同时在针具的刺激下,可改变局部的内环境,加速血液及淋巴的回流,恢复营养供应,提高新陈代谢。拨针刀在筋膜层治疗,使肌肉筋膜弹性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筋膜功能的恢复。治疗后即可活动,从而减少粘连、挛缩,甚至瘢痕再次形成的机会,最终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Z”型拨针刀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突显了中医治疗的简、便、廉,且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3]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标准诊断[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24-28,171-181.
[4]魏千程.孟庆常主任医师治疗腰腿疼痛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3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