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促进骨折愈合机理及作用

2013-01-24巴音额古乐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微动蒙医成骨细胞

巴音额古乐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是指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在骨折愈合之前固有时间段,在骨折特定部位实施喷酒,配合蒙医按摩手法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不仅促进骨折愈合的进程,也加快骨折动态复位的进程。是蒙医正骨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中医骨伤学科,也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喷酒按摩法是“血受养于食物精华;血随气行”〔1〕的观点而创用的,既能防止伤热内陷、筋腱拘紧,又能加快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笔者认为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以下几点机理及其作用。

1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具有微动应力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都发现微动能提高骨折愈合的速度。Moorcroft等[2]对单纯胫骨干横行骨折患者进行随机的前瞻性研究,证实骨痂在骨折早期能大量吸收微动应力所产生的能量,而后期骨痂的粘性成分减少,弹性成分增加,导致其吸收的能量减少。在早期骨痂的机械特性及骨痂的晚期塑形受应力与骨痂变形的影响,其对成骨的刺激甚为重要。尽管在临床实践中适当的微动应力对长骨的骨折愈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而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能对骨折断端产生微动应力,因此,了解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微动应力作用机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待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2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可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

不论是髓内钉固定还是夹板外固定都属于相对稳定,弹性固定,骨折端的应力-应变能刺激机体对骨折创伤的全身反应,诱发全身的内分泌活动,参与骨折的修复。Oka-zaki等[3]用克氏针对老鼠的股骨骨折进行髓内固定,让其自由活动;取1、3、7、9、14天的骨痂,应用免疫组化和 RT-PCR检测甲状旁腺相关肽(PTH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D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新形成的骨小梁和软骨内骨化的矿化前沿中,IGF-1受体、IGF-1与PTHrP的mRNA在骨痂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水平都有表达。这说明骨折端及周围的组织在应力下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产生IGF-I与PTHrP,刺激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增殖与胶原、基质蛋白的合成,在局部调节着软骨内骨化的进程而促使骨折愈合。另有学者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发现机械应力能增加IGF-I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IGF-1在缺乏应力刺激时对骨的生长有抵制效应。Sakata等[4]将侏儒老鼠(避免其他激素对骨骼生长的干预)分为实验组(给予应力)与对照组,外源性应用IGF-1(2.smg/kg/d),2周后检测血清中IGF-1的浓度,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有大量的骨膜骨形成,且具有较高的骨矿物质密度及矿化速率,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增强;骨髓的先质细胞(boneTnar-rowosteoprogenitor,BMOP)在体外培养7天与12天后,实验组细胞数分别为对照组的4倍与3.6倍。这表明在应力作用下,IGF-I对成骨细胞的增殖、骨痂的形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可能是机械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的又一机制。蒙医传统喷酒按摩过程中明显对骨折断端产生应力刺激效应,使骨折端及周围组织在应力下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产生IGF-I与PTHrP,刺激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增殖与胶原、基质蛋白的合成,在局部调节着软骨内骨化的进程而促使骨折愈合。

3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具有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

骨折愈合的血管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血管形成是骨骼发育和修复的基础,骨折愈合的血管形成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淋巴系统的形成。骨折部位微血管重建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骨折后~2周):骨折部位形成血肿,为炎症渗出液所浸润,骨折部位周围血管扩张充血,而包围骨折断端的血肿内无或仅有少量新生血管;中期(骨折后约2~4周):随着血肿机化,骨折部位血管形成达高峰;后期(骨折5周以后):骨折部位血肿被原始骨痂替代,骨折进入相对稳定的修复阶段,新生血管数量减少并逐渐转为正常形态[5]。骨折后局部血管损伤形成血肿,同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明显增加,导致全身血管收缩,肢体血流量下降,组织产生缺血、缺氧,乳酸蓄积,自由基大量产生,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6],这些均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在喷酒按摩方面照那木拉等[7]认为:骨折早期喷酒按摩有利于改善骨外膜增生血管的血液循环,促进纤维骨痂的形成。中期喷酒按摩疗法有助于激活骨骼内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使生成骨痂的细胞不断侵入骨折部,不断增殖、钙化,而形成中间骨痂,加快骨折愈合。后期喷酒按摩有利于激活骨骼内血液循环,从而加速骨折愈合,恢复正常功能。可见,喷酒按摩使缺血的骨折断端有良好的血液供应,从而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4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具有提高骨中矿物元素的含量

骨折局部钙磷的沉积加快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基本条件。微量元素 Zn、Cu、Mn、Fe等在骨的形成、生长、发育及再生中均有重要作用,缺乏这些元素可使骨骼发育障碍,甚至发生畸形,对于骨折患者则可影响骨痂的形成[8]。张俐等[9]在对骨折家兔进行针灸治疗后,发现针刺和艾灸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清和骨痂微量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分析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途径之一可能是促进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肌肉及骨痂局部的微量元素(Zn、Cu、Mn、Fe)均有明显变化[10]。笔者认为蒙医传统喷酒按摩过程中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加快骨折局部钙磷的沉积及代谢,有待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促使骨折愈合依据。

5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具有调整内分泌系统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由于应激等反应使肾上腺功能亢进,睾酮降低,皮质醇大量分泌促进蛋白质分解,阻碍细胞分裂,抑制成骨细胞活动,而按摩可降低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提高生长激素的含量,因此促进骨蛋白的合成,增加骨基质[11].雌激素对骨折愈合也有重要促进作用。张华龙等认为针灸按摩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并消除全身或局部的不适合的症状,按摩在骨折后一定时间内解除骨折对甲状腺功能的抑制作用,调节机体的垂体-甲状腺轴功能,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提高血清中T3、T4的含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87

[2]Moorcroft CI,Ogrodnik pj,Thomas PB,et al,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01;16(9):776 -782

[3]Okazaki K,Jingushi S,Ikenoue T,et al,JOrthop Res,2003;21(3):511-520

[4]Sakata T,Halloran BP,Elalieh HZ,et al.Bone,2003;32(6):669-680

[5]苏佳灿,王家林,张春才.骨折愈合过程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J〕.中国骨伤,2002,15(3):187.

[6]梁鹿章,王亚章,孔禄生.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观察〔J〕.中国骨伤,1994,7(3):38.

[7]照那木拉.蒙医喷酒捋抚按摩疗法的生物力学原理〔J〕.民族医药报,,2(3):1

[8]刘献祥,许书亮,王和鸣,等.麦饭石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2):5.

[9]张俐,移平,张安祯,等.针灸对骨折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6):1.

[10]沙因,刘平生,章佩祥.骨折愈合过程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4,11(1):1.

[11]祁晓华,黄晔,沈梅红,等.针刺对骨折家兔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2):102.

猜你喜欢

微动蒙医成骨细胞
基于RID序列的微动目标高分辨三维成像方法
基于稀疏时频分解的空中目标微动特征分析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p38MAPK调控成骨细胞护骨素表达的体外研究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
微动桥桥足距离对微动裂纹萌生特性的影响
Bim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