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风险分析与关键预防措施探讨

2013-01-23杨振洲周红宁曹务春张秀山贾瑞忠孙伟健涂长春邓成玉姜维浩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彝良县乙脑彝良

杨振洲,周红宁,曹务春,张秀山,贾瑞忠,王 洁,孙伟健,涂长春,邓成玉,姜维浩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风险分析与关键预防措施探讨

杨振洲,周红宁,曹务春,张秀山,贾瑞忠,王 洁,孙伟健,涂长春,邓成玉,姜维浩

彝良“9.7”地震;乙脑;风险评估;媒介控制

2012年9月7日11:19,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 km;12:16,彝良县又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至2012年9月8日14:00,地震已造成18.3万户,共计74.4万人受灾,房屋倒塌7138户。2012年9月11日凌晨,暴雨致彝良灾区道路阻断,城市供水中断,蚊虫孳生地有所增加,本身彝良地区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疫区,对灾后乙脑的防控更加艰巨。

根据上级指示和要求,2012年9月9日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后防疫专家组赶赴灾区,9月10日到达彝良县与驻扎在团结桥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前指会合,融入到彝良“9.7”地震卫生防疫指挥部,遵循“有力、有序、有效、有度、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16字方针,展开各项工作。媒介及有害生物监控组对彝良疫区进行了初步评估,旨在指导灾区做好乙脑的防控。

1 概况

进入灾区之前,查阅相关资料。进入灾区后,收集了解灾区地理概况、人群年龄结构;了解全国、本昭通地区、彝良县范围内以往、现时段内乙脑疫情发生情况;现场调查乙脑媒介种类、种群密度、宿主、气象条件等;调查重点人群疫苗注射情况、乙脑媒介与宿主防控、现场处置技术力量。依据流行病学原理,调查和分析乙脑发生的条件,三间分布情况,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综合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防控建议和关键措施。

2 灾区环境及人口学特征

2.1 彝良自然地理概况 彝良县位于云南东北部,与贵州省为邻,地处东经103°51′~104°45′,北纬27°16′~27°57′之间。总面积2884 km2,以河谷山区地形为主,县境东西宽40 km,南北长70 km。地理位置处在两面为大山,中间为河流,人群分布在山洼和公路两旁。

2.2 人群年龄结构 全县辖3个镇,12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133个行政村。彝良县政府驻角奎镇,全县常住人口共124 786户,总人口521 838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0~14岁儿童作为重点人群,占到总人口数的1/3。

2.3 地震灾后相关区域疫情报告情况

2.3.1 全国范围内乙脑疫情态势和流行趋势 全国乙脑疫情的态势是判别灾区乙脑疫情的对照标,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7月,全国报告乙脑356例,死亡13例;2012年8月,全国报告乙脑986例,死亡19例,与往年同期比较无显著变化。

2.3.2 云南省乙脑疫情态势和流行趋势 自2001—2012年,统计结果显示:3~13岁乙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0%,其疫苗接种率仅为10%~30%。全省16个州(市),120个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昭通市、曲靖市、楚雄州、保山市、文山州、普洱市发病例数较多。2012年1—8月全省报告乙脑242例,病死10例,病死率为24.2%;其中7月份报告88例,8月份报告130例,分别占全国同期乙脑病例的24.71%和13.18%。

2.3.3 昭通市乙脑疫情态势和流行趋势2005年1月1日-2012年9月15日,昭通市乙脑报告876例。其中2006年246例,2007年187例,2009年53例,2010年37例,2011年73例;均为8月份发病例数最多,9月份发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与云南省地区乙脑疫情态势相吻合。

2.3.4 彝良县乙脑发病时间分布特点2005年1月1日—2012年9月13日,全县报告62例中,7月份4例,8月份42例,9月份13例,10月份2例,发病高峰在8月份。2012年6月份报告1例,7月份3例,8月份2例,9月1—13日3例。与往年相符,其发病趋势无显著变化。

2.3.5 彝良县地震前乙脑疫情态势2005年1月1日—2012年9月13日,全县报告62例中,共包括14个乡镇,其中角奎镇最多20例,其次为洛泽河镇9例,龙安和龙海乡各5例,其中2012年1月1日—9月13日,全县报告9例。

3 风险分析

3.1 彝良县乙脑传播媒介蚊虫的监测情况

3.1.1 灾民安置点蚊虫种群及密度监测2012年9月13日、14日、16日分别在海子乡海子村、县城安置点、城郊农户进行蚊虫监测。对已喷洒杀虫剂的海子乡海子村、县城安置点进行灯诱,并未捕捉到蚊虫,只在农户人和家畜舍内捕获到蚊虫5种,221只。室内7只(1.75只/晚•灯),家畜舍214只(17.83只/晚•灯)。其中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49.32%,骚扰阿蚊36.65%,蚊虫密度与种群构成,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和全省乙脑高发地区一致。

3.1.2 救灾部队临时野外营地吸血昆虫种群及密度监测2012年9月11日—16日,分别对团结桥前线指挥部、工兵团、医疗队、云南武警总队帐篷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是三带喙库蚊占蚊虫总数的98%,其余是骚扰阿蚊,库蠓占吸血昆虫总数的64%。

3.1.3 蚊虫带毒率分析 彝良当地缺少蚊虫带毒率的数据,但从已报道的文献中可知,在云南三带喙库蚊分布特点及自然感染乙脑病毒的调查中[1],对乙脑高发区16个县8月份捕获的15 442只三带喙库蚊,进行病毒分离,三带喙库蚊的批阳性率为6.23%(20/321),现场感染比1∶772,最低带病毒率1.30‰;这个时期是三带喙库蚊的高峰期,而9月份则是人群乙脑发病高峰期。国内其他地区对蚊虫带毒调查[2]1982年从4042只,86批其他蚊虫中,分离出阳性6株,阳性率为6.98%,自然蚊体带毒率1.7‰;从3223只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阳性21株,阳性率33.33%,自然蚊体带毒率6.5‰,1985年8批268只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阳性1株,阳性率为12.5%,自然蚊体带毒率3.7‰。

3.2 彝良县气象因素温湿度和降雨情况2007—2011年温度、相对湿度、降雨资料显示,月平均温度17.84℃,月平均相对湿度为68.17%RH,月降雨量为684.84 mm;2012年1—8月,月平均温度17.79℃,月平均相对湿度为68.3%RH,月平均降雨量为60.17 mm。9月1日—10月4日期间累计降雨量297.3 mm,是往年同期降雨量的3倍多,雨水增多,为蚊蠓孳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3 彝良县儿童乙脑疫苗接种情况 来自云南昭通彝良“9.7”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简报,0~2岁幼儿2009年接种率97.74%,2010年97.00%,2011年98.22%。但是,2009—2011年3~14岁少儿的接种率较低。

3.4 乙脑传播媒介蚊虫的个人防护情况(蚊帐、驱蚊药)2012年9月16日,调查洛泽河镇水泥厂、彝河路幸福村、新场中学、彝良县小学,角奎镇塘房村学校社、海子乡海子村小河社等自然村和地震灾后安置点。自然村的居民较少使用蚊帐,而且卫生杀虫药械短缺;帐篷安置点保证防火安全,禁止使用盘香,但电热蚊香使用率也不足1%。

3.5 乙脑病毒宿主生猪的养殖情况2011年以来,彝良县建成标准化猪厩16 300 m2,生猪养殖区16个,生猪存栏达62万头。生猪养殖户达到7.3万户,涉及到27.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3.27%。2012年与2011年生猪饲养情况基本一致。

3.6 彝良灾后防疫技术力量 灾后各级防疫部门对灾区卫生防疫力量加强,已有卫生防疫专业队伍13支,人员469人,疫情监控得到有力保障。成立由灾后卫生防疫指挥部,组织指挥有力,物资准备充足,同时对进入灾区的人员进行了管控,降低了输入性传染源进入灾区的风险。

4 风险评估

4.1 风险评估 (1)彝良县为云南省乙脑高发地区,9月为发病高峰月,2012年9月1—16日已报告3例。(2)与往年相比,2012年7—9月份雨量多,蚊蠓孳生地较多,蚊虫密度将有所回升,而且宿主动物生猪也普遍存在。(3)当地0~14岁重点人群,免疫接种覆盖率较低,况且震后外来人口增多。(4)灾区居民,人群暴露在室外,人蚊接触几率相对较高。综上所述,预计9月份乙脑发病数将会比去年同期上升,10月份出现乙脑患病风险仍然较大。

4.2 风险级别2012年9—10月虽然存在乙脑流行的诸多风险,但随着9月份中下旬气温下降,蚊蠓数量较8月份降低。同时灾后外援力量加强,各级防疫部门近500人的防疫专业队伍,全县爱国卫生大力开展,调动了相关城市管理部门,诸如环保、环卫、农业、林业、工商、水务、公安、城管、消防等,综合对灾区开展大面积环境改造,治理和灭蚊措施,蚊虫密度得到显著降低,易感人群感染乙脑病毒的几率大大减少。因此,乙脑的发生概率已降低。

5 预防乙脑疫情采取的关键措施

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9月份之后预防乙脑疫情,采取了6点关键措施。(1)各乡镇做好居民健康教育,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居民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责任制。(2)生猪养殖户,须采取猪圈的防蚊、灭蚊措施。(3)民政部门为居民发放蚊帐、蚊香、灭蚊器等,重点注意14岁以下儿童。(4)疾控机构加强疫情监测,切实加大重点地区的灭蚊力度,监督指导灭蚊工作,切断乙脑传播途径。2012年11月—2013年5月,开展3~13岁儿童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5)医疗机构及时做好乙脑患者的诊断和救治工作,减少病死和病残。(6)根据灾情分析,统筹规划,限制和减少外来支援者进入灾区。

6 启示与思考

我国乙脑的高发省区为贵州、四川和云南。彝良地震发生后,打破当地的常态平衡,灾后乙脑是否发展成疫情,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群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等有着内在联系,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特别是在灾后全社会对灾区人力物力的鼎力支援下,人群与物资的高速运转,动态的社会因素导致稳定的乙脑主要传播媒介和主要宿主动物发生变化。

云南彝良“9.7”地震发生在9月份,又遇到大雨,积水增多,对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张海林[3]提到,已证实云南省有15种蚊虫能自然感染乙脑病毒,主要是库蚊属和伊蚊属蚊虫。由于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有高度易感性和传播性,又是栖于人房和畜圈、夜间活动的优势蚊种,在我省广泛分布,其分布、季节高峰、带病毒高峰与乙脑发病高峰相吻合,且嗜吸人、猪及其他家畜血液,认为该蚊是云南省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此外,还从台湾蠛蠓、尖喙库蠓中分离出该病毒,认为蠓类亦可传播乙脑病毒。从伪杂鳞库蚊、纹腿库蚊、霜背库蚊、雪背库蚊、常型曼蚊、窄翅伊蚊、阿萨姆伊蚊、迷走按蚊、白纹伊蚊、尖喙库蠓等分离出该病毒以及在实验室证实白纹伊蚊对该病毒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和传播性,并能经卵传递是国内首次报道[4]。

普遍认为宿主生猪在乙脑病毒的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5],主要是因为很高的自然感染率,可以达到98%~100%;较高的病毒血症,且能持续长达4天,足以感染蚊虫,同时蚊虫也具有在猪体吸血的习性,提供了大量易感动物。国内研究者对我国部分省份未免疫猪的乙型脑炎血清学调查显示,抗体阳性率13.25%~73.30%,且6、7月份抗体阳性率普遍偏高。猪作为乙脑病毒的主要中间宿主(扩散宿主),如果猪抗体阳性率低,说明自然界乙脑流行强度较弱,乙脑流行强度可能也较弱;如果猪抗体阳性率高,可能出现乙脑流行。但彝良地区在地震前后,均无对生猪带毒率、毒血症期的监测工作,只能从生猪养殖数量和预防感染来进行推测。另外,温度与蚊体内的病毒繁殖与毒力的高低同样有密切关系,乙脑病毒在蚊体内繁殖所需要的适宜温度26~32℃,低于18℃时不繁殖,而且蚊子的吸血活动受温度影响也很大,当温度在16℃以下时,蚊虫基本上停止吸血,20℃以上时活动增加,25℃以上时吸血活跃[6]。

对乙脑以预防为主,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疫苗注射及动物宿主的管理。其中,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1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2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7]。

在进行乙脑疫情的危害分析和制定预防措施时,要从乙脑病毒、宿主、媒介、环境、人群、控制能力、技术能力等着手,尽可能做到“有力、有序、有效、有度、依法、科学、规范、统一”;过度防疫,有可能对灾区造成次生灾害。彝良“9.7”地震后,乙脑传播的风险评估结果,就目前综合因素初步分析,不会发生疫情,但还需要得到今后一段时期的观察和验证,及时修正和纠偏。

[1]张海林,自登云,施华芳,等.云南三带喙库蚊分布特点及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9,10(3):192-194.

[2]杨玉清,孟庆云,杨君兰,等.三带喙库蚊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关系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1989,5(1):13-14.

[3]张海林.云南省虫媒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5):410-413.

[4]邓淑珍,张海林,李金梅.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4):344-348.

[5]邓绪芳,史子学,邱亚峰,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生态学的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11-114.

[6]甘文烨,周红霞.广西乙脑传播的环境生态因素研究现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1):53-56.

[7]谢东生.中国乙脑疫苗的研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56-57.

(收稿:2012-12-06修回:2013-01-10编校:齐 彤)

R 512.32

A

2095-3496(2013)01-0032-04

100071北京,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振洲,曹务春,张秀山,贾瑞忠,王 洁,孙伟健,涂长春,邓成玉,姜维浩);云南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周红宁)

猜你喜欢

彝良县乙脑彝良
云南彝良: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彝良县总工会:与扶贫点小学生欢度儿童节
彝良县总工会: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培训
彝良县总工会:深入扶贫点开展遍访行动
彝良县总工会:积极参加禁毒、防艾系列宣传活动
夏季突发高热小心患上乙脑
蚊子带来了可怕的乙脑
真心做事 卓然自立
夏末秋初防乙脑
彝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