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治疗

2013-01-23吕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9期
关键词:产道产程医务人员

吕琴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 ~3%[1]。在临床工作中,产后出血来势凶猛且时有发生,医务人员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重视高危人群,熟练掌握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及治疗方法,杜绝不良后果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接收分娩3744例,其中阴道分娩2546例,剖宫产1198例。发生产后出血78例,发生率为2.1%,平产21例,剖宫产57例。产妇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7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36例,出血量500~2200 ml不等,平均700 ml,其中83%患者发生在产后2 h内。

1.2 结果 本组78例产后出血患者在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及悉心护理下,均痊愈出院。

2 临床治疗

2.1 抢救流程 患者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务人员应迅速到位,给予患者平卧位,保暖,吸氧,氧流量4~6 L/min,心电监护,开通两条静脉通路,采用八号针尖并选择粗大的静脉,给予缩宫素20单位静滴,加快补液速度,给予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备血,正确测量出血量,我们科采用的是称重法,即将使用后敷料重量减去使用前敷料重量得出血量(血液比重为1.05 g=1 ml[2]),补充血容量,可使用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贺斯)、血浆、红细胞悬液、新鲜血,病因治疗,快速止血,宫缩乏力患者,可给予按摩子宫,宫缩剂,如卡前列甲酯栓、欣母沛,膀胱充盈者给予导尿,软产道损伤患者,给予缝扎血管,压迫止血,胎盘因素患者则采取人工剥离胎盘,宫腔探查,植入性胎盘或出血不止患者做好子宫切除准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则给予查凝血功能,抗DIC治疗,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宫底高度、子宫质地,恶露的量、颜色,性状,出血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并做好记录。

2.2 治疗方法 产后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应给予产妇补血缩宫抗感染治疗,关注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类患者出血多,抵抗力弱,医务人员应给予产妇安静舒适清洁的病房环境,减少人员探视,保证产妇有充足的睡眠,指导产妇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含铁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加强母乳喂养宣教,教会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鼓励产妇纯母乳喂养,以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产妇体力恢复后要鼓励其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做好会阴护理及晨晚间护理。

2.3 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的预防可归纳为三点,即重视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和加强产后观察。重视产前检查,孕妇应在确认怀孕后到正规医院建卡,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控制饮食,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治疗缓解后再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给予其勇气及信心,提供安静舒适环境以利孕妇休息,鼓励其进食,根据情况合理给予镇静剂,如在潜伏期宫口开大2 cm前,给予盐酸哌替啶100 mg肌肉注射或安定10 mg静脉推注,既可以使孕妇镇静,又能选择性的使宫颈肌纤维松弛。第二产程要注意会阴的保护,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指针和时机,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造成软产道的裂伤。当出现宫缩乏力者,待胎肩娩出后,应给予缩宫素10 mg肌肉注射,同时给予缩宫素20 mg加于补液中静滴,以增强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第三产程时不要过早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等待15 min,若有阴道流血因考虑胎盘因素,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要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有无血肿,如子宫收缩良好,但有持续鲜红色血流出,应考虑软产道裂伤,并给予缝合。加强产后观察,产妇分娩后,应每30 min检查一次产妇的生命体征,宫底的高度,子宫的质地,恶露的颜色、性状、量,连续4次,因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 h内,平产产妇鼓励其产后4 h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剖宫产产妇应给予留置导尿,医务人员要注意观察产妇的尿色,尿量,当尿量<30 ml/h,应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

3 结论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病因,重视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成四大类,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而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在临床,医务人员在孕妇入院时首先要对孕妇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看其是否具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过多,双胎,巨大儿等产妇因子宫纤维过度伸展,容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因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致使凝血功能异常,也要警惕发生产后出血,还有使用硫酸镁,盐酸利托君等宫缩抑制剂的孕妇容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等。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也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临床医务人员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急救技能,先进的医疗水平,才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209.

[2]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211.

猜你喜欢

产道产程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