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急诊硬化治疗的体会
2013-01-23吴基洲刁占琳
吴基洲 刁占琳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门静脉高压症、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IS)既能成功地止血,又能防止再出血,是食管静脉曲张有效的治疗方法。急诊内镜下EIS具有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为此,我们总结82例急诊EIS患者资料,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间经急诊EIS治疗的患者82例,其中男64例,女18例,年龄34~82岁,平均58.5岁。其中呕血62例,黑便4例,呕血加黑便16例;合并腹水32例,黄疸21例。根据临床表现、化验及辅助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53例,肝癌8例,酒精性肝硬化20例,布-加综合征1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19例,C级53例。所有病例均有活动性出血,急诊内镜EIS在出血后24 h内进行。其中19例曾用三腔双囊管压迫,9例压迫无效,拔管后改硬化治疗。
1.2 术前准备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呼吸,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输血;持续滴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伴有休克者快速扩容,使收缩压升至80~90 mm Hg。同时做好病情及治疗风险告知。
1.3 器械及方法 Olympus H260型胃镜,25G硬化注射针,国产1%乙氧硬化醇。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的曲张静脉或表面有血栓的曲张静脉,则在出血点下方将注射针直接刺入曲张静脉内,注射1%乙氧硬化醇5~10 ml,如在出血点下方注射困难,则在其附近上方静脉内注射1%乙氧硬化醇8~15 ml,曲张静脉迅速变成灰白表明硬化剂注射入血管内,有时可看到少量硬化剂自出血点喷出。退针时如出血较多可用镜身压迫出血静脉,直至出血停止,少量渗血无须处理。术后禁食8~24 h。
1.4 疗效判断及结果 注射后镜下出血即刻停止且72 h内无活动性出血证据视为急诊止血成功[1]。本组82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急诊EIS治疗近期止血成功率100%。
2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情重。内镜下治疗未广泛开展以前,该病的治疗主要靠药物及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部分患者药物止血效果差,三腔双囊管压迫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EIS是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急症止血,止血率可达97%[2]。EIS原理是使注射局部黏膜和曲张的静脉发生化学性炎症,曲张的静脉发生血栓形成,静脉周围黏膜纤维化,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已经出现的曲张静脉,还可以预防新的曲张静脉形成[3]。硬化剂我院使用国产1%乙氧硬化醇,使用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EIS适应证宽,不受患者肝功能及胸腹水限制,只要神志清楚,能耐受胃镜检查均可进行;且能在镜下明确止血情况,可立即见喷射性出血停止或视野变清楚,因此止血效果确切。因大多数出血部位位于食管下段和贲门区小弯侧,在寻找出血点时,该部位应列为重点,在寻找不到出血点时可先选小弯侧静脉于齿状线上方1~3 cm处进行注射。我院EIS均采用静脉内注射,单根静脉内注入1%乙氧硬化醇一般不超过10 ml,如遇曲张静脉喷射性出血时硬化剂用量可偏大。急诊EIS止血率高,但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内镜操作,因此在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至少2条静脉通道通畅,备血、抽吸好硬化剂、抢救用品如气管插管齐备等。同时向患者家属做病情告知并签字。
急诊EIS不仅止血效果好,且术后进食时间较单纯药物治疗及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患者时间早,同时也减少了输血量,减轻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值得广泛开展。
[1] 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9).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1-4.
[2] Sochendra N,et al.Endoscopic obliteration of large esophagogas Ric varices with bucrylate.Endoscopy,1986:18:25.
[3] 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