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期距法预测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
2013-01-22陈绘画郑玉成徐志宏
陈绘画,郑玉成,徐志宏
(1.仙居县林业局,浙江仙居 317300;2.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我国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的主要蛀干类害虫之一,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主要传播媒介。自日本发现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强烈引诱作用的物质后[1-4],我国学者也报道了类似的引诱方法,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即是其中之一[5-6]。松墨天牛成虫活动相对隐蔽,难以发现和监测,使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能够持续监测松林内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7-8]。为准确掌握松墨天牛成虫各发生期的发生时间,作者利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在3个试验点的松林内监测2006—2011年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用期距法分析各试验点内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为综合控制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仙居县地处浙江东南部,位于N28°28′14″~ 28°59′48″,E120°17′16″~ 120°55′51″,东西长约63.6 km,南北宽约57.6 km,全县总面积2 003.5 km2,其中松林面积6.32×104hm2,以纯马尾松林为主,3个试验点的概况及悬挂诱捕器数量见表1。
表1 试验点概况及悬挂诱捕器数量(仙居2006—2011)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蛀干类害虫引诱剂(M-99型)为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制,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300 mL/瓶,与之配套的是小型折叠式诱捕器。
1.3 监测方法及效果检验 试验在2006—2011年的4—10月进行,选择仙居县官路镇、横溪镇和白塔镇的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设置诱捕器,诱捕器下端距地面1.5 m,两诱捕器间距在80 m以上,距林缘至少40 m。将引诱剂瓶口(直径3 cm)打0.5 cm直径小洞3个。3~4周更换1次引诱剂,每周收虫1次,于室内对所诱集的昆虫进行分类、计数。发生期的划分标准为:某虫态第1次出现的日期为始见期;按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将虫态发育的日累计虫数占总虫数16%,50%,84%时对应的日期作为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9-10];最后1次出现的日期则为末期。将上述3个试验点2006—2010年的林间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数据进行发生期分析,2011年的诱捕数据用于发生期预测效果的检验。
发生期的预测公式为[10-11]:
式中:F为预测虫态出现的时间,Hi为起始虫态调查日期,Xi为理论期距值,Sx为理论期距值对应的标准误差。
文中的计算在MATLAB上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分析 无论是不同试验点还是同一试验点,不同年份的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都不一致,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活动天数也不一样(表2)。从表3的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各发生期理论期距值与标准差看,不同试验点间的差异都极为显著,平均期距值标准误差最高为16.2 d,最低为3.9 d。
表2 2006—2011年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 (月-日)
表3 2006—2010年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理论期距值 d
2.2 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的预测检验 获得2011年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始见期后,即可预测该地成虫发生期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末期。例如已知官路镇试验点2011年的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始见期为6月14日,查理论期距值表,得始见期—始盛期的期距值为33.6 d,标准差为16.2 d。将观测值代入公式(1)得:
即2011年官路镇试验点的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始盛期为7月1日至8月3日,实际观测值为7月13日。用期距法预测2011年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除官路镇试验点的盛末期预测不准确外,其他发生期均预测准确,总预测成功率为92.86%(表4)。
表4 3个试验点2011年预测结果的检验(月-日)
利用期距法预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时,还须注意当年同期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如气温低于常年可用预报的上限值、高于常年则用预报的下限值。
3 小结与讨论
松墨天牛的卵、幼虫、蛹均生活在马尾松树干内,给该虫的预测预报带来较大困难。利用松墨天牛成虫期暴露在外又必须进行补充营养的特点,以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引诱成虫预测预报成虫发生期较为适宜。在3个试验点连续6 a悬挂诱捕器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动态,根据前5 a监测的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用期距法预测2011年的发生期,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使用期距法预测松墨天牛发生期简单易行,且根据历年林间观测资料制作的期距值表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基层测报人员掌握使用,直接为控制松墨天牛提供依据。
预测预报害虫的发生期是科学防控害虫的关键,特别是在非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墨天牛防治上,做好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对松墨天牛成虫的控制除采用引诱剂诱杀外,还推广应用噻虫啉防治,噻虫啉防治松墨天牛成虫的林间持效期为28~70 d[12-14]。因此,只有准确地预报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才能经济有效地控制松墨天牛,将该虫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应用期距法预测害虫发生期的基础是要有“历年数据”,这是期距法预测害虫发生期的主要不足。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除受限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是众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短期的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资料难以完整、准确地反映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的变化,从而使预测发生期的间距过大而降低实用性。随着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及对预测预报结果的验证,可进一步提高期距法预测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的精度,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际。
[1] Ikeda T,Oda K,Yamane A,et al.Volatiles from pine logs as the attractant for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 [J].Jap For Soc,1980,62(4):150-152.
[2] Ikeda T,Enda N,Yamane A,et al.Attractants for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 [J].Appl Ent Zool,1980,15:358-361.
[3] Ikeda T,Yamane A,Enda N,et al.Attractiveness of chemicaltreated pine trees for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 [J].J Jap For Soc,1981,63(6):201-207.
[4] 池田俊弥.マツのマダラカシキリの诱引物质とその利用[J].森林防疫,1986,6(411):95-99.
[5] 王玉嬿,舒超然,孙永春.松褐天牛引诱剂试验初报[J].林业科学,1991,27(2):186-189.
[6] 赵锦年,蒋平,吴沧松,等.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3):262-267.
[7] 陈绘画,王坚娅,杨胜利.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混沌特性的识别[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6):17-20.
[8] 陈绘画,陈利星,徐志宏.松墨天牛林间监测序列的联合动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2):95-97,127.
[9]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70.
[10] 阎殿利,肖艳.光肩星天牛预测预报方法初报[J].森林病虫通讯,1999(4):20-22.
[11] 许水威,叶淑琴,王立明.用期距法预测银杏大蚕蛾发生期[J].辽宁林业科技,2003(2):10-12.
[12] 张华峰,魏招云,魏初奖,等.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5):35-37.
[13] 常国彬,温小遂,熊惠龙,等.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11(1):22-24,45.
[14] 袁媛,李桥,陈祖海.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