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

2013-01-22特邀主持人郑功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福利

特邀主持人:郑功成

[主持人语]社会福利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大构成部分之一。社会福利主要包括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与妇女福利等类别及若干具体项目,是满足相关群体需要并使其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化解国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而且特别注重精神慰藉与情感保障,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对计划经济时代 “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否定,福利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社会福利被认为是滋生懒惰的温床,福利国家在一些场合几乎就是 “福利病”的代名词。正是对福利与福利国家的污名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滞后,使社会福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影响到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与妇女的实际生活质量。

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11年受民政部委托主持 “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战略研究”这一重大项目,希望为福利与社会福利事业正名,并从理论与政策双重视角来探究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本专题从该项目系列研究成果中精选出四篇论文,以求教于同行专家学者。

郑功成教授在 《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与发展取向》一文中,从澄清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入手,全面检讨了现行社会福利制度的缺陷,剖析了其带来的不良效应,认为没有社会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可靠的社会保障与稳定的安全预期,也不利于保障与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作者勾勒出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主张国家应当以确保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重视国民福利诉求中的精神需要与情感满足,尊重社会福利制度的普适性规律,尊重中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传统文化与国民特性,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

杨立雄教授在 《中国残疾人福利制度建构模式:从慈善到社会权利》一文中,立足现实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制度进行剖析,指出 “制度的偏差源于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偏差”。作者提出中国残疾人福利发展模式应当是以 “增能”为手段的社会权利模式,突出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原则,强调赋予残疾人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与权利,目的是通过具有激励功能的福利制度安排来提升残疾人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可能是最符合这一群体意愿的取向。

丁建定教授的 《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一文研究的是老年服务领域。在各地的政策选择中,大多将关注点集中在机构养老上,对95%以上居家养老的老人通常忽略其需求,既缺投入,又乏服务,形成的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格局。因此,作者提出要合理界定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关系,理性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主张国家应当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并不断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环境。

金炳彻博士的 《从机构福利到社区福利——对国外社会福利服务去机构化实践的考察》一文,从国际视角梳理了社会福利服务在欧美国家去机构化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去机构化的双重影响及其局限性,指出社会福利的中心将从以机构化福利为主转到以社区福利为主。这是欧美国家正在行进中的路径,也是中国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总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进入了快车道,尽快补上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的短板显得异常重要。在推进这一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的不是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简单扩张与延伸,也不是国外社会福利模式的翻版,而是一条与时俱进的中国式社会福利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福利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在悖论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进退维谷
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目标:社会福利还是环保回收率?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Take Away Pizz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