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技术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3-01-22李小芳黄益国李三元雷利琴
李小芳,黄益国,李三元,李 倩,雷利琴,胡 鑫
(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衡阳421101)
在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综合试验站属中间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主要开展技术集成研发及油菜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工作。
2008年衡阳综合试验站成立后,围绕体系研发中心及岗位科学家下达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针对衡阳油菜生产实践,积极工作,解决了本市油菜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取得了可喜成绩。
1 推广油菜直播技术,使全市油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油菜直播技术是一项全新的种植技术,省工、省水、节约成本。本站在衡阳县、衡山县等开展油菜直播试验示范,结合免耕和机械化作业,摸索出一套技术比较完善的直播栽培模式,在当地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如衡山县长江镇新苏村易长水等3户农民,2010年种油菜仅0.73 hm2,2012年在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指导下,采用稻田机耕直播,种植了5.3 hm2。据统计,全市2012年油菜种植面积比2010年增加了7.8%。
2 进行多点多密度油菜栽培试验,显著提高了油菜总产量
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表明,油菜产量的变化幅度受单位面积株数影响最大。为了探讨高产油菜的栽培密度,本站开展了多年多点试验。移栽设4个处理,即每公顷9万、13.5万、18万、22.5万株,直播设4个处理,即每公顷22.5万、30万、37.5万、45万株,试验表明,在衡阳地区移栽最适宜密度为每公顷18万~22.5万株,直播最适宜密度为每公顷37.5万株左右。衡南县铁市镇大步村近年来把增加密度作为夺取油菜高产的主攻方向,平均种植密度每公顷25.5万株左右,产量2 475 kg/hm2,成了远近闻名的油菜高产村。
3 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油菜种植户生产难题
首先,开展油菜技术的下乡服务,提供技术咨询。本站累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9次,印发技术资料5万多份,举办现场观摩技术交流会6次,解决了油菜种植户专业技术匮乏带来的问题。其次,举办油菜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1 200多人次。此外,扶持油菜专业合作社8个,创办核心示范区6个,示范面积达178 hm2。2011年石鼓区角山乡杨泗村油菜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双低油菜约31 hm2,综合试验站从品种布局、测土施肥、病虫防治全程跟踪服务,并派出技术人员专门给油菜种植户上培训课,引进推广新品种丰油730、华油13号、油研10号等,取得高产丰收,推动了当地油菜生产的发展。
4 试验站是农业科研人员的技术实践站
本站团队主要成员是衡阳市农科所在职科研人员,成立试验站以前,科研人员在科研所里埋头科研,很少接触大田生产,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发挥科研为“三农”服务的作用,科研人员的自身专业知识面也难以拓展。综合试验站成立,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科研与示范推广融为一体,科技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生产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带入科研领域加以解决,科研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生产,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试验站的成员的研究视野宽了,思路广了,推广组织能力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多了,特别是对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执行力大大加强了,综合试验站真正成了农业科研成果示范站,农业新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人员不断学习提高的实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