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3-01-22李艳芳
李艳芳
近年来卫生部在我国卫生行业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医疗安全保障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赢得所有就医患者及家属的好评[1]。为此次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随机抽取128例患者,以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应用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手术室选取128例患者,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64人,所有患者年龄在18~82岁之间,平均约50岁;对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对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服务。所有患者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为:①规范管理制度:实施每周护理人员培训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语言得体、态度和蔼、心理健康、外表整洁端庄,并提高她们的业务技能熟练度,时刻谨记护理工作的岗位责任制,一切操作均按标准实施。②创造舒适的护理环境:病房均为标准间,在病区内设有护患共同活动室,为护患之间提供交流平台,以更加提高护理质量和给予患者心灵上的治疗,每个病房均有健康宣传栏,摆有相关病的预防、治疗手册。③落实责任分工护理服务:每位管床护士均为其所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提供随时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全全到位,为在院的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流程服务。④宣传健康常识:护理人员不但给予相关疾病的相关护理,而且每日查房应对患者宣传“如何防病”,得病后如何解脱心理压力,做好耐心劝导工作,纠正“得病就须药医”的错误观念[2]。
1.2.2 实验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按照医生的医嘱责令患者执行式的服务模式。
1.2.3 评价指标 以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期间并发症为评价指标来比较两组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1.9%(46例),而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的满意度增至96.9%(62例),住院期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实验组中10.9%(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则高为42.2%(2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得以解决,随之而来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强,当然对就诊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多医院里的就诊队伍中,中老年人数居多,而他们正是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挑剔者,为此,优质护理服务这样的科学管理模式提上日程[3]。本研究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患者的满意度从传统护理服务的71.9%(46例)提高到96.9%(62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从42.2%(27例)下降到10.9%(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由此可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通过实施严格、标准的护理套餐,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良好的思维模式、精湛的业务技术,激发护理人员的自身潜能,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以保证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重要的是增加了患者在院时的安全感,使患者有良好的就诊心态,创造了护患关系相处的融洽氛围,对患者的健康康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使一直困扰护理工作的问题,特别是护患关系紧张问题得以解决,使医院呈现出完美的社会形象[4]。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最大优势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患者的病后生活质量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就像是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不可能在护理学科的发展道路上突然“停车”,必然是毫无顾虑的飞速前进。
[1] 张炜耀.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24-625.
[2] 陈红梅.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的应用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05-306.
[3] 金卫宏,刘双.优质护理服务在综合内科病房的应用.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09-110.
[4] 赵丽萍,杜丽娟.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内蒙古中医学,2012,9(1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