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
2013-01-22朱芸
朱芸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到最后的终末阶段,此类患者的心功能严重下降,患者日常活动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必不可少[1]。本文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均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住院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63.1±6.2)岁;受教育程度:下学及以下患者共6例,中学及中专毕业患者共18例,大专及大学毕业患者共16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64.1±5.5)岁;受教育程度:下学及以下患者共7例,中学及中专毕业患者共20例,大专及大学毕业患者共13例。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①体位舒适护理:在护理人员协助下使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多为卧位或者半卧位,有利于减轻患者心脏负担,患者双足可下垂,可减少静脉回流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注意定期给予翻身,避免压疮发生。②心理舒适护理[2,3]: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焦虑的产生原因,同时了解患者病情状况,患者病情状况恶化会导致患者心理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时要加强巡视,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舒缓不良情绪,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其中,为患者提供家庭社会等方面心理支持。③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定期消毒,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室内安静,布置室内温馨,让患者像住在家里一样。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护理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定,根据所评分划分焦虑严重程度,包括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记录两组患者焦虑严重程度相关人数。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MHL评分方法进行评分,从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4个方面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患者分别为27例、11例和2例;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患者分别为20例、10例和10例;观察组患者严重焦虑所占比例为5.0%,对照组严重焦虑所占比例为25.0%,观察组严重焦虑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及症状评分为(10.2±1.9)、(4.0±1.6)、(6.3±2.1)、(6.7±1.8)。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及症状评分为(12.8±1.4)、(5.9±1.3)、(7.7±1.6)、(7.8±1.1)。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干预是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疾病康复。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严重焦虑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1] 贾趁,石华冰,韩艳军.护理干预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96.
[2] 盛静波.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影响效果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86-87
[3] 尹红.综合护理干预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2010,16(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