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颅内支架术后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13-01-22段洪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15期
关键词:植入术脑缺血体位

梁 丹 段洪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0039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2—2011-12收治的60例颅内支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血压控制性治疗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患者,男52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4.5±7.8)岁。脑梗死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供血不足10例。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头晕、头痛。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0例。

1.2 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60例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发现基底节区有不同程度典型的小片状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狭窄程度:50%~70%16例,71%~90%25例,>90%19例;合并2处狭窄3例,合并颅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4例。

1.3 术后药物降压 所有患者术后2d内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肝素100mg/d静滴。心率减慢至<50次/min者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或静滴。血压控制主要采用硝普钠和盐酸乌拉地尔,将血压调整至90~120/60~90mmHg(1mm-Hg=0.133kPa),以避免血压过高引起脑过度灌注脑损伤及血压过低引起心、肾及脑缺血。本组23例采用硝普钠,37例采用盐酸乌拉地尔。硝普钠加入5%葡萄糖溶液时,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速度0.5μg/(kg·min),然后以0.5μg/(kg·min)的速度递增,直至剂量3μg/(kg·min),一般用药3d。盐酸乌拉地2mL/h静滴,最大浓度4mg/mL,最长使用7d。

1.4 护理方法

1.4.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的血压容易波动,因此,患者术后要持续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术后6h内每15min监测1次,12h内每30min监测1次,24h内每1h监测1次,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及主观感受。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立即给予升压药,同时不要使血压提升太快和过高,以免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尤其对重度狭窄的患者[1]。

1.4.2 饮食护理:术后应鼓励患者进食,以避免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不吃油腻、胀气的食物,应少食多餐,以促进胃肠蠕动。术后30min开始饮水,以促进患者排尿,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2]。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通畅,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及时给予解决。

1.4.3 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血压的波动,因此,除在术前做好手术及动脉狭窄的相关知识介绍,让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手术心中有数外,术后要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理解患者的痛苦,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和心理需求,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允许家属的探望,但要限制时间和人数。当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时,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采用放松疗法,试着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物。

1.4.4 体位护理:颅内支架植入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穿刺侧下肢平伸严格制动,这势必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会影响血压。术后护士要向患者讲解正确卧床的重要性,争取患者的配合。但长时间同一体位卧床会导致腰背酸痛,还有可能导致压疮。因此,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并为患者按摩疼痛部位。

1.4.5 用药护理:血管活性药物要选用中心静脉,微泵泵入,应根据血压和心率调整给药速度。同时保输液通畅,谨防输液管接头松脱,并认真做好用药的观察记录。在持续给药的过程中,要多巡视,注意乌拉地尔和硝普钠的不良反应,血压下降后,应逐渐减慢滴速[3]。调整药物速度使心率控制在65~80次/min,血压控制在120/75mmHg左右。

1.4.6 睡眠护理: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室内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和操作轻,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避免睡眠不足引起血压波动。操作前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动作要轻柔,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不良刺激引起高血压。

2 结果

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脑缺血及体征明显改善,通过综合护理调节血压后,大部分患者血压降至90~120/60~90mmHg,未出现高灌注性脑病。5例出现术后低血压,均为短暂性低血压,未使用药物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a,未出现任何缺血症状。

3 讨论

颅内动脉狭窄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导致脑缺血,严重时容易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颅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加之其具有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4]。控制性降血压治疗的护理是颅内支架置入术后重要的护理方法之一,术后血压的调控对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血压的监测、治疗以及围绕血压的一系列护理一直以来都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重点[5]。

影响颅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血压波动的因素较多,防范措施可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采取的护理措施主要有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用药护理和睡眠护理,其中生命体征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血压的波动情况,并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高血压或低血压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饮食护理不仅保证了患者营养的摄入,提高了术后抵抗力,更重要的是避免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引起血压的波动,同时也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提高了自尊和自信,也有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体位护理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用药护理可有效避免因药物的使用而导致的血压升高,而睡眠护理减少了医源性的刺激,保证了良好的休息,稳定了血压,也促进了机体修复。

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护理调节血压后,血压降低至90~120/60~90mmHg,未出现高灌注性脑病。这说明通过以上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稳定颅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的血压,预防术后高灌注性脑病的发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并发症带来的危害,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综上所述,血压控制在颅内支架术后护理中十分重要,是减少术后高灌注性综合征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需做好颅内支架术后的血压控制护理。

[1]孟蕾蕾.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血压控制的护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12):567-568.

[2]杜玲,黎华,张胜芝.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血压异常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15):32-33.

[3]李生,李宝民,王君,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探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3):240-242.

[4]黄清海,刘建民,洪波,等.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长期疗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8:565-568.

[5]赵美娟.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8):2 398-3 499.

猜你喜欢

植入术脑缺血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