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产业:沟通城市与乡村的桥梁
2013-01-22李洁琼
文 | 本刊实习记者 李洁琼
托《爸爸去哪儿了》的福,北京灵水村火了。“北京也有地方天这么蓝啊!周末是不是可以考虑去小村庄探视一番呢?”人们在对各位萌娃津津乐道时,对节目拍摄地之一的北京灵水村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灵水村“火了”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的明星效应,但灵水村的火爆只不过是现代乡村休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在广袤的乡村有大约8亿居民,还有传承数千年的耕读文化。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田园生活,山水诗、边塞诗等田园诗派历来都是中国文坛最闪耀的明星。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心向往之。
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厄姆·T·莫利托认为,休闲将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第一引擎”,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作为休闲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休闲被认为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休闲形式,也正成为城乡二元社会中沟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
学者王景全将乡村休闲定义为“是一种以乡村空间环境和乡村特有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位依托,以观光、度假、娱乐及乡土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台湾和日本等率先提出“休闲农业”农业经营模式。上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如今,我国休闲产业在短短数年内已经从上海、北京的市郊到江浙、广东的农村“遍地开花”,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我国人均收入提高、休闲观念转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
乡村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1年至今,我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走向规范化经营阶段。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名镇名村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引擎,带动了大批山区、库区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乡村旅游每直接安排1个劳动力就业,就可带动交通、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增加5个就业机会。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了乡村人的幸福指数。但是,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休闲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总体上看仍处在水平不高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还存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形象定位不清晰。一些由企业投资兴建的休闲产业没有自己的特色,休闲经典雷同,无法在休闲者心中产生背景替代效应,从而也严重制约了休闲差异化现象的形成。
第二,只重视提供服务,而忽视游客体验,大多数乡村休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停留在传统低层次经营层面上。许多地方的乡村休闲项目,目前普遍停留在吃、住、玩等较低层次的休闲娱乐阶段,停留在普通观光的基本层面和满足物质需求的采摘旅游层面上,少有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参与性旅游项目。
第三,乡村意向不强,农耕文化尽失。许多地方在开展乡村休闲活动时忽视维护乡村的自然状态,盲目地引入与当地传统文化不和谐的“异域文化“,一些本来很有乡土味的民宅和民俗资源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失去了乡村性。
第四,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空间分布不合理,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同时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不科学,导致整体接待能力水平低。
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机遇
目前,我国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研究显示,未来5~10年,有四股“回归潮”将聚集在乡村。一是养老回归潮。中国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据权威组织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人老思归,从小在乡村长大的老人多半希望回到宁静而亲切的乡村。二是逆城市化潮。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都是人开始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回归乡村成为必然的选择。三是乡居休闲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新经济革命》曾援引一位旅游业人士的话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不久的将来,新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当前,国家法定节假日由几个长假调整为多个小假期,加上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家庭拥有轿车数量的增长、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福利等因素,都为短车程、自驾型的乡村休闲项目的崛起提供了良好契机。四是创业回归潮。随着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成本持续攀升,环境恶化,在城市里打拼的的人们开始返乡创业。
上述四股回归潮的汇聚,将成为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机遇。
城镇化拓宽乡村休闲产业空间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释放出将“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信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如何在在城镇化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如何把繁荣的城市与贫瘠的农村连接在一起。曾经我们主张将大批农民引入城市,其结果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反而引发了更多新的问题,如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缺等。城镇化是否可以成为解决目前各种城乡发展问题的良药呢?
孔祥智指出,“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我们和欧美发达国家不一样,我们确实要城镇化,这条路不可能不走。但是我们城镇化有一个极限的城镇化,我叫‘天花板城镇化率’,恐怕很难突破这个天花板,这个比率应该是60%左右。破解三农问题既要从农业内部也要从农业外部,内部就是提高农业整体的素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离解决三农问题也不远了。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从农业外部,从国民大环境的问题上来解决。所以更多的要以工代农、对农民进行反哺来解决。”
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解决“三农”问题要抓住改革的机遇和城镇化发展的契机的同时,更需要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开发农村的土地和其他各种资源。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正是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来发展和改善农村、农民的面貌。实践证明,凡是乡村休闲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就开展的卓有成效。
《明日的田园城市》的作者埃比尼泽·霍华德指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标志——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人与人之间广泛交往、互助合作的标志,是彼此同情的标志,是科学、艺术、文化、宗教的标志。乡村是上帝爱世人的标志。我们以及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乡村。我们的肉体赖之以形成,并以之为归宿。我们靠它吃穿,靠它遮风御寒,我们置身于它的怀抱。它的美是艺术、音乐、诗歌的启示。它的力推动着所有的工业机轮。它是健康、财富、知识的源泉。但是,它那丰富的欢乐与才智还没有展现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的畸形分割再也不能继续下去。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专家表示,把产业根植于城镇、农村,将架起一座座将城市与乡村连接起来的桥梁。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与所在城镇形成良性互动,会为城镇化提供一种内生动力。而蓬勃发展的乡村休闲产业也为渴望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现代人创造出了短暂的心灵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