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种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3-01-22杨桂琴

种子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本区种业宁夏

杨桂琴

(宁夏种子管理局,宁夏 银川 750004)

1 宁夏种业的优势

1.1 光热资源丰富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日照时数3 000 h以上,日照率超过70%;年太阳辐射总量149 cal;年平均气温5~10℃,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中北部3 000~3 300℃,南部2 000~2 400℃,昼夜温差13~15℃;无霜期160 d左右。充足的光热资源,加上便利的灌溉系统,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适宜多种作物的种子繁育。生产的种子具有含水率低、饱满、均匀、发芽率高、耐贮藏等特点。

1.2 生产水平高

引黄灌区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高,耕地面积占全宁夏耕地面积的1/3以上,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小麦、水稻、玉米、枸杞、瓜菜等作物。春小麦单产400 kg/667 m2左右,单季水稻单产650 kg/667 m2左右,玉米制种单产一般在 350~400 kg/667 m2,高产可达500 kg/667 m2以上;枸杞干果产量在300 kg/667 m2左右,籽瓜产量在80 kg/667 m2以上。南部山区的马铃薯、荞麦、糜子、谷子、胡麻、兰花苜蓿、中药材等生产颇具优势,以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著称。

1.3 育种工作成绩显著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自治区审定冬、春小麦品种近80个,水稻品种70多个,玉米品种近20个,马铃薯品种近20个,胡麻品种近20个,杂粮品种30多个,国家审定小麦、水稻、马铃薯、杂粮等作物品种10多个。有多个品种在全国得到较大面积推广,春小麦宁春4号自1981年来一直是我国北方春麦区的主栽品种之一,是宁夏发展省外种子生产经营的有利技术基础。

1.4 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础

建成国家级原种场1个,良繁场两个,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胡麻、向日葵、杂粮、西甜瓜、茄子、韭菜、大葱、辣椒、胡萝卜、豆角、兰花苜蓿、中药材等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呈连年增加之势。大部分种子销往全国各地,蔬菜种子还出口到欧、美、亚等多个国家。

1.5 有较完备的种子经营条件

经过多年努力,本区形成了比较扎实的种子经营基础条件。截至目前,全区常年设种子代销网点4 000多个,有省、市、县三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种子经营企业近110家,其中省级种子经营企业31家;种子加工、检验设施较为完备,市场营销体系较为健全,部分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条件。

1.6 建立了稳定的试验示范体系

全区建成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4个,自治区新品种展示园区15个,各县(市、区)都建立了稳定的试验示范点,有较为稳定的试验技术队伍。各试验示范点配备有从作物播种到收获必须的农机具和必要的检验仪器及室内办公设施。

1.7 有较完善的种子管理体系

全区5市22个县(市、区)成立种子管理站20个,形成了区、市、县三级种子管理体系;建立省级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个,市级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两个,总体在具备常规种子质量检测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种子转基因检测、DNA分子检测等实验室。

2 宁夏种业的问题

2.1 种子企业小、散、弱,带动力不强

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实力偏弱,大多数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单个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产业竞争力弱,带动种业发展的能力远远不够。

2.2 玉米、蔬菜、向日葵等作物杂交品种选育水平低,影响企业自身积累

虽然玉米自育审定了近20个品种,但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面积大的为数不多。多年来玉米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以引进品种为主。蔬菜杂交、向日葵杂交种选育基本处于空白。而本区的种子企业以玉米、蔬菜、向日葵等杂交种子为主营的居多,只能以引进品种为主,利润空间很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身发展壮大。

2.3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水平较低

本区种业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国家实施种子工程以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本区种子工作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与发达省区相比,与现代种业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种子生产繁殖基地到种子加工设备、检验条件、仓贮设施等各个方面来看,条件较差、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优质种子的生产、种子的加工升级以及种子质量的检测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种子质量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良种增产潜力的发挥。

2.4 观念落后,影响种业做大做强

作为种子管理部门,以日常管理事务为主,对推动种业整合、培育带动种业发展的作为不够;作为种子企业,大多以自我为出发点,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3 发展宁夏种业的对策

3.1 建设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一是整合企业资源。引导、鼓励、支持种子企业之间、种子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兼并与重组,促使其做大,进而做强。二是要解放思想,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种子企业在本区投资办企业,通过其有效资本、先进技术、人才资源和管理模式,促进种业做大做强。三是推进科企合作,提高企业的品种选育能力,加快建设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3.2 引导公益性科研资源与种子企业整合,加强科研育种能力建设

本区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事业型科研院所(校),种子企业科研基础十分薄弱,要积极引导促成两者的联合与合作,有效解决科研单位经费短缺、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以及种子企业科研人员、技术、品种资源缺乏和科研基础条件薄弱等问题,增强品种创新后劲。要鼓励种子企业增加经费投入,整合育种的人力、物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玉米、硒砂瓜、蔬菜、向日葵等作物的杂交新品种选育,使本区的科研育种工作在商业化、产业化、优质、高效、高产、专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3.3 发挥资源优势,强化种子生产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本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农作物种类多样、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等优势,在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料、蔬菜、秋杂粮等作物繁育制种方面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生产管理,坚持主攻高产、优化品质、扩大宣传、培育品牌的理念,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把本区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3.4 强化支持,夯实种业发展基础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为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储备必须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争取自治区产业政策及国家相关种子工程项目支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引导、鼓励企业按国内甚至国际标准建设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薄弱环节,为种业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要强化保险、税收、土地等政策扶持,为种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猜你喜欢

本区种业宁夏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宁夏
宁夏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