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单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全国高产纪录
2013-01-22
种业导刊 2013年11期
2013年9月26~29日,农业部玉米专家组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的玉米高产研究与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验收。对两公顷高产田的测产结果表明,最高的0.09公顷示范田单产(亩)达1511.74公斤,再次刷新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介绍,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项目组在总结国内外玉米高产经验和分析玉米产区光热资源的基础上,设定了单产(亩)1500公斤的第一阶段产量目标。自2006年起,在新疆、宁夏、甘肃、陕西、山东等全国10余个生态区开展高产理论与技术研究及高产创建,历时8年,在创造2009年单产(亩)1360.1公斤、2011年单产(亩)1385.4公斤、2012年单产(亩)1410.3公斤等三次全国玉米单产纪录的基础上,2013年再创新高,实现了1500公斤产量目标的突破。
李少昆说,高产田围绕增密增穗、促控两条线,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采取了6项关键技术:一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二是选用耐密、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产新品种;三是高密度种植,宽窄行配置,单位面积(亩)收获株数达到8700~8800株;四是采取前控后促、水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相结合的调控途径,防止群体倒伏,构建高质量群体;五是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满足高产玉米养分需要;六是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机械耕整地、精细播种、病虫害全程防控、适时晚收、机械收粒等技术措施,通过全程机械化,实现技术集成与到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