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1-22李昕
李 昕
(浙江科技学院 图书馆,杭州 310023)
试论阅读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 昕
(浙江科技学院 图书馆,杭州 310023)
阅读作为人类所特有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推广活动和教学工作中,应通过阅读倾向的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打好知识创新的基础;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形成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还要鼓励大学生通过不断改进阅读方法获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阅读活动;积累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创新能力;大学生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命题。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阅读活动与创新能力有着本质意义上的联系。阅读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目的上看,阅读与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是连在一起的;从过程上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挖掘和再创造;从对象上看,文本本身是创造性成果。因此,阅读活动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可以从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把握阅读倾向的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和打好知识创新的基础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动机指向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创新意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取得创新成果的推动力[1]。
阅读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阅读活动的起点,不管读者是否有意,首先起始于他对阅读对象的选择,不同的阅读倾向反映出不同的阅读目的和动机。对浙江省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2],有62.2%的学生阅读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59.0%的学生是为了休闲放松,50.2%的学生是为了提高修养,很少围绕着某个问题或课题研读相关文献。这并不是因为大学生有意回避研究性阅读,而是他们不知该如何选择研究性阅读对象。受中小学时期应试教育制约,他们当时不得不选择教材及与教材相关的教辅资料和升学考试辅导资料作为主要的阅读材料,主动阅读、创造性阅读被长期压抑。上大学后,阅读的选择却是异常的丰富:读书与读网、读文与读图、深阅读与浅阅读、博览与专修,让大学生在信息的汪洋中迷失了方向。因此大学生在阅读中最主要的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阅读倾向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乱读之癖”有待纠正。
通过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树立阅读的本质是为了创造的观念,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深刻理解阅读与创新、阅读与成长的依存关系。图书馆应当在大学生中倡导研究性阅读倾向,强调阅读目的的明确与前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大学课程教学中也应推进研究性教学方式,鼓励并要求学生围绕相应课程进行广泛的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提问和讨论,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氛围;鼓励学生热爱阅读、主动阅读、有选择性地阅读,明确阅读目标、制订阅读规划。让他们通过对专业文本的阅读,掌握科研方法,为开展创新活动、取得创新成果提供工具和手段。
2 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有利于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阅读活动从心理过程上看,认知过程是其基础心理形式,高一级的是阅读活动的情绪体验过程,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对阅读活动的意志控制力。可以说阅读作为从各种信息载体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体现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读者的认知结构、情感背景和意志品格贯穿于阅读活动的始终[3]。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阅读活动可以全面地培养创新精神与品质。良好的阅读心理的重要体现是阅读过程中的专注精神和行为。阅读目的和阅读效果与阅读注意的持久性有着密切联系。表现为对文本有明确的指向性,并且这种指向性能够贯穿始终,成为一种以获得解答为目的阅读需要,长久、持续地加以研读,主动排除一切局外的、无关的活动和刺激。因为阅读是最崇高意义的锻炼,也像体操家一样,需经过一再的奋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需要书本,书本才会给你东西。如果读者是在半睡眠状态下进行,它是不会给你什么的[4]。最大的收获往往来自于最艰苦的阅读,这种艰苦因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会成为一种焦虑而带来困扰。克服困扰需要巨大的意志力和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而富于挑战性和坚定的意志力正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再进一步而言,围绕某个问题展开广泛阅读,可以看到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论述和态度,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促使他们克服困难而把阅读活动进行到底。创新与盲从是对立的,独立而富于探险品质是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人格的必要品质。
查尔斯·布劳尔曾说,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5]。从某一方面来看,阅读活动可以让人放下许多顾虑和包袱,如杨绛先生所言,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6]。良好的阅读心理还体现出自由性、自主性的特征。当代作家梁衡认为阅读的好处在于获得自由: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越大[7]。这分自由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把握,也来自精神境界的提升。而独立、自由的人格是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虚心涵咏”是古人推崇的读书境界,意为读书人的心中不存先入为主的看法与观点,并且不求自我满足的目的,深入其中又能出于其外,静观体会,回味玩索,直至意与之合。大学生身处多变的动态环境,当动中求静,集中精力,在自主阅读的天地间潜心探索,以求顿悟了然,激发出创新的潜能与灵性,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3 不断改进阅读方法,获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1 阅读有法而无定法
相对不知如何选择阅读对象,大学生在阅读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不知如何阅读。除了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以外,主要来自于科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对阅读产生的巨大影响。根据D.普赖斯教授提出的科学知识按指数增长的规律,人类已经进入了“科学世纪的每15年一次的稳定倍增时代”[8]98。为了及时跟上知识更新,大学生要学会选择阅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必须知道在知识海洋面前如何阅读才能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历来对于阅读方法的论述是阅读学中最丰富多彩的内容,困难在于任何一种方法都需要深入地理解加上艰苦的实践才能真正学会运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确,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和阅读目的,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而不能让学生误以为有一条通用的捷径。
3.2 从积累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
对于培养创新能力来说,阅读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积累性阅读,包括理解性阅读、求解性阅读等,积累性阅读是知识创新的基础;二是创造性的阅读,包括延伸式阅读、类比式阅读、样例式阅读、透视式阅读等富于创造性思维的阅读方法[8]98。创造性阅读较积累性阅读要求更多地运用分类、比较、抽象、概括、分析、归纳、类比、推演等思维活动,是更为复杂、更有意义的阅读活动。
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知识积累与能力转化的关系是通过图书馆阅读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对已获知识要素所作的富有想象力的整合的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智慧创造,因此把内容读懂读透是第一位的。然而即便是积累,也要注意将阅读获得的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原来掌握的知识框架内,重新组织成一个新的结构,才能在以后有效地记住它,发挥它的作用,而不会轻易地淡忘它。不然的话,就会成为像蒙田在《论学究气》中描写的那个人:那人从外部接受了许多博大精深的思想,必定把自己的思想挤压得缩成了一点点[9]。
创新能力要求从学会积累性的阅读进而学会创造性的阅读。这种学习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除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要对文本的形式和作者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透视和思考,能够在写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上获得启发;二是在接受和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新的看法和见解,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三是不仅要从阅读对象本身的专业学科角度来阅读,而且还能以其他学科的视角来阅读,这样往往会有利于产生创造性的见解和思想。
创造性阅读是一种带着创新目的的阅读,是从读物中发现未曾有过的新见解的一种阅读活动。创造性阅读获得的新观点来自抽象、提炼、透视文本内容中的逻辑关系,需要的是凭洞察力去复原它,继而用它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由创造性的阅读到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当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点滴的感悟和启发,到自主的推演和生发,从不断的困惑和质疑,到创造性的突破和超越,充满发现、探索、创造的主动性。因此,创造性阅读能够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求实创新的能力。
4 结 语
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阅读,应该指向创造。创造意味着从原文中读出个性、读出创见、读出新意,既能对原有文本有创造性发现,又能以一种新视角、新观念去思考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阅读活动显然离不开各种阅读方法,阅读同样的内容,方法不同效果相差极大。因此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智能活动,在阅读中学会创新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的最大收获与目的。
[1] 蔡芸,郭名,叶龙.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1):11-12.
[2] 梁春芳.推动阅读成才行动,共建书香校园[G]//郝振省,陈威.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218.
[3] 刘崇学.阅读活动的心理分析及图书馆的服务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8-81.
[4] 殷雪楠.基于阅读心理的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情报杂志,2008(6):159-161.
[5] 张胤,明玉.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次实证调查及其解读:基于学习者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1(5):84-87.
[6] 杨绛.杨绛作品精选 散文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85.
[7] 梁衡.人格在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34.
[8] 汤建民.学术论文的创造性阅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9] 蒙田.蒙田随笔全集:上卷[M].潘丽珍,王论跃,丁步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148.
[10] 朱熹.观书有感[M]//李永田.唐宋诗名篇鉴赏.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272.
Aboutlibraryreadingactivitiesandtrainingofinnovativeabilityofundergraduates
LI Xin
(Library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to humans, reading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reading promo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guiding the students’ reading tendencies is helpful of cultivating their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solidifying their innovative founda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form innovative spirit and personality of undergraduates by reading psychology and reading habits cultured. Moreover, we should encourage th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d reading method to gai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reading activities; accumulating reading; creative reading; innovative capability; undergraduate
G252.17
A
1671-8798(2013)02-0117-03
10.3969/j.issn.1671-8798.2013.02.008
2012-09-01
李 昕(1967— ),女,天津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