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3-01-22赵福荣杨顺林徐小荣

种子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种业种子企业

赵福荣,杨顺林,徐小荣

(1.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局,江苏 南京 211300;2.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300;3.南京市高淳区种子站,江苏 南京 211300)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国务院在2011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现代种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现代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农业现代化为种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

种子企业是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种业强必须企业强。实现“种业强国梦”必须大力构建以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基础的企业集群,着力提升种子企业的品牌创新、制繁种标准、网络营销以及系统管理等能力。

1 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种业创新能力不强

种子企业创新能力是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起步迟,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是种子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全国种业50强”骨干企业中,拥有品种创新能力,持续投入较多资金进行新品种选育的公司寥寥无几。我国种业的许多品种研发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公共财政投资,采取课题组的方式进行。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品种权的转让、买断、合作开发等形式,而获得新品种权。新品种权益费逐年升高,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了经营风险。

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周期长,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种子企业普遍受人才、种质资源、育种条件及手段以及企业资金实力等条件限制,难以大量、持续投入,更多注重短期企业效益,低水平重复研究多。缺乏材料重大创新和突破。

从生产上推广品种看,主要农作物品种在产量、品质、综合抗性等方面差异不大,没有大的突破。从企业申报国家(省)审定的新品系(组合)来看,突破性或重大创新材料几乎没有。这也是大型种子企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我国种子经营步入市场化以来,种子经营企业发展迅速,全国登记的内资企业 8700多家,经销代销点20多万个,涉外种子企业50多家。种子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公司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年销售额大都在 3000万元以下。企业无论是员工素质、技术力量、设备条件、管理能力,还是资金实力、市场占有率均表现弱势。即使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其销售规模大都在1~2亿元,没有一家主营业务超过5亿元。其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的强势种业相比,竞争力明显较弱。

中国是农业大国,常年农作物种子用量为125亿kg左右,潜在市场价值在900亿元左右。面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无论作物类型,还是种植面积,种业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种子企业的格局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3 生产经营模式单一,市场占有率低

种子企业大多没有自己固定的基地,由此每年都要花很大精力去生态、生产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落实,由制种商或代理人组织农民进行制种生产和管理。企业、制种商、农民三者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农田基本生产条件以及烘干加工、仓储等设施条件得不到改善;优质基地相对稀缺,企业相互竞争,抬高生产成本的同时,制种地点、农户不能稳定,种子生产数量、质量和成本,企业难以控制;若某一品种市场畅销时,“套购”、“掺假”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生产风险。

经销模式几乎清一色的委托代销,企业不能按照品种的特点寻找适宜地区大力推广,更无法通过细致工作,展示新品种的特点,激发经销商的热情和农户购买欲望,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就无从谈起。

1.4 现代管理意识薄弱

种子企业大都缺乏战略发展规划和长远计划,一些大企业虽然有规划,为了应对跨国公司抢滩我国种业市场以及国内众多中小企业的恶性竞争,迫于生存压力,疲于应对,导致规划难以有效实施。而且企业内部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及管理等相互脱节,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盲目生产加工,库存大,包装物浪费多等现象严重,有一部分企业不是市场竞争中失败,而是自己内部管理薄弱,缺乏风险管控意识造成的。对员工缺乏技能培训和主人翁的教育,难以发挥团队战斗力。企业管理制度只是停留在墙上,没有适应现代企业的考核激励办法。

一些企业着眼于投资大、利润回报率高的杂交水稻、抗虫棉花和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等高价植的品种,生产规模上贪多求大、盲目扩张。

投资规模过大使种子企业不堪重负,特别是种子市场开发和种子销售不如预期时,种子的积压、转商造成种子企业的巨额亏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使种子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另外,对国际贸易规则不了解,企业竞相压价销售,以次充好,严重影响种子出口市场的健康发展。

2 现代种子企业发展对策

2.1 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种子企业要加强和重视育种人才的引进,加快建立和培育自己的育种团队。品种创新关键是人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制定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安心科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在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扶持生物育种创新基金的基础上,加大对科研育种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企业要保证每年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育种创新。

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发展生物种业的政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种子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种子科技创新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在着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更加重视农业环保,更加重视适应机械化、设施化栽培的需要。

第三,强化种子科技创新的基础和能力。要抓住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力争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取得突破。

第四,建立种子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要大力推进种子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推进企业种子研发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紧紧抓住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机遇,寻找科研机构与种子企业的结合点,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积极构建一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2.2 强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提高种子质量

2.2.1 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种子质量

要提高和保证生产种子的质量,需要进行种子的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这就要求种子企业要有自己固定的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基地稳定,制种农户相对固定,种子企业才可以加大投资,争取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基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种子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要创新制种利益分配机制,参加保险,使制种农户利益有保障,提高积极性。同时,强化农民培训,确保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种子,提升种子质量与制种产量。

2.2.2 着力改善加工包装能力和水平,提升种子市场竞争力

商品种子市场竞争力离不开种子的加工和包装。提升种子包装加工水平,首先要求种子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和借鉴国外种子公司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其次要从种子生产技术环节上着手,实行对种子生产过程控制,从原种扩繁到商品生产加工、包装,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提高种子质量水平。三是要全面提升种子生产加工装备水平,提升种子加工能力,切实保障种子加工质量,提高种子科技含量。

2.3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

品牌是种子企业品种、质量、服务的代名词。现代种子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创新并完善营销策略,使广大农民和客户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国种子企业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为了眼前利益,没有一套完善的营销体系,缺乏实质性举措,与跨国种业公司难以抗衡。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队伍,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模式。保证网络和人员相对稳定,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和企业的宣传。二是从生产到销售层层把关,确保企业经营的种子质量,以质量赢得客户,赢得农民的口碑,树立品牌形象。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既要做好品种推广前的试验示范和展示,又要在推广中做好技术指导和售后跟踪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来占领市场。

2.4 抓住机遇,组建大型种业集团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中,中小企业过多过滥,造成种子产业集中度差,行业间过度竞争,不利于优势资源的整合发挥,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由于中小种子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差,创新能力缺乏,综合竞争力差,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也无法和国外种业公司相抗衡。

在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关注度日益增高、企业行动加快、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种业发展的合力不断加大的今天,种子企业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利用政府政策、资金的扶持,通过资产重组、兼并、合作、合资等形式,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组建大型种业集团,实现企业的育、繁、销、推一体化,提高种子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要立足自身优势,调整发展战略,向专业化或服务型种子企业转型,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种子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粮食危机日益加剧,杂交水稻得到世界上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出口市场潜力巨大。因此种子企业要加强联合,在品种研发、生产加工包装、市场开发上相互合作,而非低价竞争。要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学习,借鉴跨国种业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把我们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打造成国际品牌。

猜你喜欢

种业种子企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