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12例

2013-01-21石颖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截肢四肢筋膜

石颖会,赵 昱,刘 建

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12例

石颖会,赵 昱,刘 建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患者,9例行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断端吻合术,3例行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7例血管修复后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张术。结果:12例中,8例肢体完全成活,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小腿肌肉小部分坏死,遗留轻度跛行;3例截肢。结论: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早期易漏诊,诊断明确应尽快行血管修复,恢复肢体血运。

动脉血管损伤;血栓形成;血管吻合术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类型可分为血管完全断裂、部分破裂、血管挫伤合并栓塞、血管痉挛等,其中动脉血管挫伤后血栓形成因缺乏明显的外出血表现,同时伤后早期肢体远端动脉搏动不一定消失,与急性血管完全损伤的表现不一致,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一旦漏诊,容易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截肢率高。我们2007年8月—2012年7月共收治1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9~56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车祸7例,压砸2例,摔伤2例,异物戳伤1例。血管损伤部位:肱动脉2例,股动脉3例,腘动脉6例,胫前动脉1例。3例为软组织伤,9例合并骨折,其中合并肱骨髁上骨折2例,股骨骨折2例,股骨髁上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h,平均5.3 h。肢体远端动脉搏动4例消失,7例动脉搏动存在但较健侧减弱,1例动脉搏动正常。

1.2 治疗方法 12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均发现损伤动脉血管管壁挫伤,血管腔内血栓形成。9例行血管探查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断端吻合术。3例行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9例合并骨折,先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再行血管修复术。7例血管修复后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张术。术后注意肢体保暖,给予大剂量抗生素、解痉、抗凝、扩血管及促进微循环治疗。

2 结果

12例中,8例肢体完全成活,术后功能恢复良好。1例术后小腿肌肉部分坏死,遗留轻度跛行。3例截肢。1例为腘窝处软组织戳伤3 h入院,腘窝处软组织裂伤深及肌层,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术中探查见腘窝处软组织挫伤,腘动脉搏动正常,行软组织裂伤清创缝合术。术后6 h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肢体肿胀,骨筋膜室张力增高。再次手术探查发现腘动脉内血栓形成,行血栓取出,损伤段动脉切除断端吻合、骨筋膜室切开减张术。术后小腿肌肉部分坏死,最终遗留轻度跛行,但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3例截肢病例中,2例缺血时间较长,手术距受伤时间分别为12 h及14 h,术后小腿肌肉较大范围缺血坏死,继发感染,高热难以控制。1例术后小腿肌肉部分坏死,并出现肾功能受损表现,同时凝血功能障碍,术后1周出现大出血,病情不允许行再次血管修复,遂行截肢术。

3 讨论

四肢主要动脉挫伤血栓形成缺乏明显的外出血表现,以往也有报道,闭合性血管损伤伤后一段时间内,肢体远端动脉搏动仍可触及[1],缺乏明显的“5P”综合征的表现,故易被忽视。等到缺血肢体出现明显肿胀,甚至出现典型的“5P”综合征时,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此类患者,早期诊断加上及时对损伤血管的修复,恢复肢体血运,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降低截肢率。对于合并肱骨髁上、股骨髁上及胫腓骨骨折,以及血管走行较浅表区域的软组织损伤,发现局部肿胀瘀血,远端肢体动脉搏动减弱者,一定要警惕动脉损伤,要反复检查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及血运情况,与健侧肢体对比。条件允许时,可行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或血管造影以协助诊断。高度怀疑时,可径行血管探查。

对于单纯血管损伤者,可直接行血管修复术。对于合并骨折脱位的患者,一般应先固定骨折,后修复血管。对骨折首选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恢复骨骼支架作用,为血管修复提供稳定的条件,再吻合血管。对于合并有骨折、缺血时间又比较长的患者,可先修复血管,再行骨折内固定,但在骨折复位操作时必须注意防止对吻合血管的牵拉刺激等损伤。在此类损伤中,单纯血管损伤者多为钝性暴力致伤,合并骨折者则多为骨折断端移位致动脉挫伤。手术中探查多可见血管有挫伤,血管床及附近软组织瘀血,损伤段血管内膜可见有不同程度挫伤,血管腔内可发现血栓。血管修复手术最好在显微镜下操作,手术中应注意将损伤段血管切除,直至血管内膜正常处,对于缺损小于2 cm者,可向远、近断游离部分血管,将关节屈曲,无张力下直接吻合断端。缺损长度大于2 cm者,可行血管移植,多采用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术后石膏固定患肢于吻合血管无张力位3~4周。

肢体损伤后软组织即有肿胀,而动脉血管损伤肢体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内膜通透性增加发生水肿,血管再通后血液再灌注又进一步加重损伤,故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有作者主张,对缺血超过6~8 h的,术中及术后及时作深筋膜切开减压[2]。骨筋膜室切开减压不仅可有效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坏死,并且减压后骨筋膜室压力明显降低,为吻合血管创造了一个有利的低阻条件,有利于动脉灌注及静脉回流,改善组织缺血。此外,深筋膜切开减压后,大量外渗的组织液及坏死物质的引流,可以减少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肾功能受损[3]。

血管修复治疗效果与血管损伤的程度、血管复通时限、血管吻合技术、伤口是否合并感染以及手术后的处理均有关[1],其中最主要的是肢体缺血时间。四肢主要动脉血管损伤处理时间的早晚与肢体肌肉坏死致残率、截肢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周围神经和肌肉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低,一般认为6~8 h以内属安全期(随季节等具体情况而异),随时间的延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下降,合并症将明显增加[4]。缺血时间过长,神经肌肉将发生不可逆性改变,即使血管修复恢复供血,也将发生不同范围的肌肉坏死。同时坏死物质和毒素吸收,将对肾功能、凝血功能等造成损害。所以,一旦肢体动脉损伤诊断明确,应立即手术修复,争取在6~8 h内恢复肢体血运。动脉血管挫伤后血栓形成,血栓可在伤后数小时甚至数天内逐渐形成,血运丧失有一个渐进过程,早期远端肢体并未完全丧失血液供应。故血管修复时限可适当延长,具体可根据损伤程度、全身情况,结合技术条件全面考虑,尽快恢复血供。

[1]夏云祥.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2):195-196.

[2]韦正超,金文涛,张俊峰.四肢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16(3):191-192.

[3]康鹏德,王坤正,尚宏喜.单纯闭合性腘动脉损伤[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3):238-239.

[4]杨庆民,吴红军,丛海波,等.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5:586-587.

(收稿:2012-12-12 修回:2013-01-26)

(责任编辑 侯玉芬)

R641;R644.5

A

1007-6948(2013)05-0564-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3.05.028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临汾 041000)

猜你喜欢

截肢四肢筋膜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跟踪导练(四)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