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大学聋人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3-01-21王珍珍
王珍珍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郑州450044)
残疾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7年设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如何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出重要意见,其中便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专业)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专门设立“第十章”针对性论述“特殊教育”,其中明确强调要“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聋人高等教育,作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受到重视和发展。同时,推动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身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环节。
一、中州大学聋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1.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中州大学2001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开始面向河南省招收聋人高中毕业生中的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聋人普通高中毕业生、聋人职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随班就读聋人毕业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州大学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由第一届一个专业、在校生46人,发展至今天9个专业、在校生600余名,生源遍布28个省市自治区。据调查,目前,中州大学是全国为聋人开设专业最多、在校聋生最多的高等院校。
2.探索聋人“随专业就读”
随专业就读,是中州大学为探索解决聋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小、可读专业少、就业渠道窄等共有现实难题而进行的积极尝试。在充分考虑聋人群体特殊性和聋人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利用学校优势院系的成熟专业教学资源,在一些成熟专业中设立聋人班级。由设立聋人班级的专业和特殊教育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与开设课程。在具体教学中,特殊教育课程由特殊教育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由专业所在院校承担,特殊教育学院提供手语翻译及学生管理人员。近年来,中州大学已经分别在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等学校优势专业内成功设立聋人班级,既扩大了招生规模,增加了学习专业,又拓宽了就业渠道。随专业就读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又能兼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还促进了聋健融合,为聋人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在成功探索随专业就读的基础上,中州大学还进行了聋人大学生“随班就读”的有益尝试。即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学习基础、专业适应能力和群体适应能力等条件,由学校教务处协调,特殊教育学院和就读专业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将其安置在普通班级中进行学习。2006年,中州大学首例随班就读学生关雪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到九江博爱聋校从事教学工作。2009年9月,受国际慈善基金资助赴印度攻读手语语言学专业。2012年暑假,在第四届国际手语夏令营活动中承担口语翻译——即把不同国家的手语翻译成口语,表现出色,受到营员的一致好评。随班就读不仅为聋人选择更多的专业提供了可能性和可借鉴的模式,而且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突出特殊教育课程
在尊重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特点,重视相应职业对课程设置影响力的基础上,要求教学内容突出聋人大学生的特点,重视基本素质的提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强调突出特殊教育课程。如:为帮助聋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生存竞争能力,在聋人高等教育中首开《聋人与社会》课程;为提升聋人大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在各专业中开设《聋人阅读与写作》课程;为统一手语表达,减小手语方言影响,提高教学信息接受和实际交流质量,开设了《中国手语》课程。
4.健全支持性服务体系
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性服务是指运用政策和科技辅助工具为聋人大学生创设无障碍的学习环境,以改善聋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中州大学的支持性服务主要包括:第一,增加经费投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中拨款比率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由中残联、河南省残联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补贴,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享受国家特殊教育津贴,每位学生均享受2000-3000元补助。第二,提升课堂效率:配备手语翻译员与教师直接手语教学有机结合,并将多媒体教学与增加板书、印发讲义等有机结合。第三,提供生活辅导:聋人班级的专职辅导员,24小时住校,随时帮助聋人解决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周记、谈心等形式了解聋人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安排手语翻译专业学生与聋生混合住宿,相互帮助;寻找一到两名学生帮助随班就读的聋生适应学习、人际交往。
5.优化壮大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规模扩大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目前,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8人。同时,为打破学校教师编制限制,优化教师结构,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聘请校外专职教师多名。
6.重视对外合作交流
对于办学来说,对外合作交流是了解学科状况、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自创办以来非常重视此项工作。
国内交流方面,除长期聘任国内知名教授为学院特聘教授外,每年还定期邀请特殊教育专家来我院讲学。同时,积极参加和承办特殊教育类会议,如承办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2005年学术研讨会、首届灵山新教育特殊教育新视野网络论坛、2008手语翻译研讨会、全国聋人中高等教育衔接研讨会。
国际交流方面,2005年就加入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注重与聋教育发达国家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曾两次派代表团赴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学习,先后邀请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特殊教育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并与韩国拿撒勒大学、日本筑波技术大学建立姊妹院校关系,每年安排学生互访及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国际特殊教育研讨会,并承办2006年中美为聋工作研讨会及第三届国际手语夏令营。
7.拓展聋人就业渠道
尽管1990年通过的《残疾人保障法》,以平等、参与、共享为宗旨,明确规定了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但时至今日,由于沟通困难、社会对聋人认识不足、聋人自身文化水平及专业能力限制,聋人大学生就业难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中州大学采取了以下措施以帮助聋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首先是积极宣传,向适于聋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单位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与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是多方调动,每年寒假开学便召开毕业生家长会,介绍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与形势,发挥多方力量帮助聋人大学生就业;再次是就业实践,在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天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白象食品集团、河南圆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杭州腾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聋人大学生实习基地。目前,中州大学聋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能够达到100%。
8.实施教育延伸工程
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向社会扩展教育对象,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受教育机会,是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充分发挥教育职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年来,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次为河南省、郑州市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涉及绘画、设计、计算机、摄影、动漫、编织、插花等。特别是2010年6月18日,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受河南省残联就业服务中心委托,承办的河南省残疾人动漫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招收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残疾人学员共61人。通过培训学员们基本掌握动漫知识,并获取河南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动漫设计培训班结业证书及动漫设计师资格。
二、中州大学聋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高等教育脱节,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高等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延伸,中等教育的质量自然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开展。目前,由于中高等教育衔接不够,已经直接影响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由于中等教育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北京、上海、武汉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由于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强,生源素质相对较好。其次,过度强调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基本素养不够,基本学习能力欠缺。再次,宣传力度不够,优质生源流失,目前全国每年毕业于特殊学校的高中生2000人左右,而开设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校多达17所,随着招生学校的增加与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2.专业开设受限,随专业与随班就读有待深入
为聋人开设的专业局限性大,是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普遍性问题。尽管随专业就读能够实现对专业限制的一定突破,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分离,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特殊教育规律相违背的现象,降低了教学效果。随班就读虽然能够满足聋人学生的学习欲求,获得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由于支持服务条件有限,实现“因材施教”难度很大,所以成功案例不多,有待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如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的聋人大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在国家聋人工学院以外的7个二级学院121个专业进行学习,台湾地区的聋人大学生融合率也高达100%。在提供一定的支持性服务情况下把聋生安排在普通班级学习的随班就读,既可以为聋人提供更多专业选择机会,又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同时这种聋健融合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聋生回归主流社会。这理应成为持续探索的方向。
3.学时总量受限,课程缺乏针对性
由于高专学生学时总量的限制,致使提升聋人大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特殊教育课程学时不足,降低了聋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所开设课程大都没有适宜于聋人使用的针对性教材,理论性太强,接受、理解难度过大,超出了大多聋人学生的学习能力。加上部分课程缺乏实践实训内容,进一步增加了聋人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由于学校整体建设资金有限,针对聋人而建设的教育设施有限,因而在教室、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方面,并不能满足聋人教育发展的需要。以艺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例,由于持续扩招带来的教学资源不足,聋人班级和健听生班级同样没有固定教室,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教学也只能安排在流动教室进行,既没有考虑聋人的特殊性,又违背教学规律。同时,针对聋人特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少,没有充分营造无障碍学习环境。
5.缺乏特教背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是否合理,则将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实现持续性提升。目前,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教师和承担聋生课程的合作院系教师,大部分都毕业于普通高校,既没有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经验,又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相关培训。教育背景的缺乏,影响了他们对特殊教育规律的把握;手语教学能力的欠缺,则影响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同时,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团队的整体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特殊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一流专家缺乏,另一方面有特殊教育背景的青年骨干力量不足。
6.对口就业率低,针对性培养有待加强
聋人大学生如何能够实现对口就业,实现学以致用,是一个普遍共性问题。聋人学生能够从中学升入大学,再到大学毕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如果毕业等于失业,或者是所学专业知识与要从事的职业风马牛不相及,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将影响其他聋生和家长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信心。中州大学的聋人学生,虽然能够实现就业,但却不能保证对口就业,事实上很多从事的职业并不对口,甚至有些聋生毕业只能从事一些不需要大学教育的普通劳动密集型职业。如何解决对口就业比例低的问题,需要在今后进行有效的探索。
三、对策建议
1.呼吁健全残疾人教育法律法规
包括聋人高等教育在内的残疾人教育,要保障残疾人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力,实现发展繁荣,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残疾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需要的支持性服务等进行明确规定,将有效推动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美国残疾人教育的突飞猛进,便是得益于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的《残障者教育法修正案》,将《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改名为《残疾人教育法)(IDEA)。中国残疾人教育之所以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关键就在于残疾人教育投资、师资队伍培训、教学设施配置、教学实践基地、教材编著等没有法律保障,在最基本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无法保障在同一起跑线。
2.探索中高等教育有效对接模式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已经成为制约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因而,首先,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以聋生的真正成才、成为有用之才为目标,注重聋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聋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聋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建立自立、自信和自强意识,形成诚信观念、团队观念等优良品格。再次,要加强手语研究,不断提高手语普及率,规范手语表达方法,尽快消除因手语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学习障碍等。最后,要推动高等教育主动与中等教育对接。如日本筑波技术大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为解决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差异,便设立了免费私人课程辅导等。
3.拓宽聋教育投融资渠道
残疾人所需的教育投资经费至少是普通学生的3-5倍,充足的经费,是推动聋教育等残疾人教育的经济保障。一方面,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聋人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完善基础设施和培养教师队伍,同时以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费、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多种形式解决困难聋生的经济问题。在美国,聋人可免费享受义务教育,加劳德特大学聋人只需交1/3的学费,学校还为聋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另一方面,推动残疾人教育投资的多元化,以社会捐助、慈善拍卖、企业赞助或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募集残疾人教育资金,缓解财政投资不足的困境。
4.切实提高聋生综合素养
聋人高等教育,除了应让聋生获得一技之长之外,更应帮助他们提高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日本筑波技术大学为帮助学生更早更好地融入社会,在二年级便可开始职业规划、求职礼仪等课程,并个别提供交流技巧辅导。不仅如此,筑波技术大学还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技术讲座、适应职场等的咨询辅导。这些教育延伸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在学生和学校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为学校如何针对性提升在校学生的素养提供了重要依据。
5.完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按照2011年12月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残疾人高等教育师生比1∶5的比例标准,中州大学特殊学院的师资存在较大缺口,现有教师没能全部落实“特殊教育津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特殊教育学院增加相应的教师名额,加大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的人才引进力度。同时,要注重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等,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特殊教育相关知识,构建人才梯队,形成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
6.积极拓宽聋生就业路径
第一,呼吁国家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残疾人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接受残疾人工作的企业给予税收、用地等多方面的优惠,鼓励企业承担应有的责任。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企业用人进行订单式培养。第三,根据社会需求,增加聋人学习专业,并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第四,帮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找准社会定位和人生定位。
[1]崔凤鸣.美国《残疾教育法》与残疾人高等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70-72.
[2]李丹.融合式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性服务[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3):51-53.
[3]李东梅.美国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服务[J].中国残疾人,2006(8):26-27.
[4]孟繁玲.关于高职教育中聋生“随专业就读”的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09(6):92-94.
[5]孟繁玲.河南省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231 -233.
[6]孟繁玲.中州大学首例聋人“随班就读”的实验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