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时日本没有夹击苏联初探
2013-01-21吴高民
吴高民
(河南基础教育期刊社,郑州450000)
1 .引言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不宣而战,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偷袭。到10月,德军北路包围了列宁格勒,南路攻下乌克兰,中路斩关夺隘兵临莫斯科城下。苏军连连遭受惨败,莫斯科岌岌可危,苏联政府部分机构开始从莫斯科撤出。12月初,一支德军曾突入莫斯科近郊,清楚地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德国报纸已经奉命“给攻下莫斯科留下版面”。
苏联大片国土被德军占领,无数军事据点被夺占,200多万苏军战死或被俘,苏联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但苏共和苏联人民没有被德国的气势所吓倒,一边是苏维埃政府机关奉命从莫斯科撤退,一边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带领苏联军民凭着钢铁般意志英勇顽强地抵抗。在得到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从日本东京发回的短期内日本不会“北进”夹击苏联的情报后,最高统帅部把在远东驻防的30万红军急速调回增援莫斯科。这年十月革命纪念日(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苏军在莫斯科危在旦夕的形势下举行了阅兵式,最高统帅斯大林检阅了即将开上战场的苏军。终于,在斯大林、朱可夫等人的指挥下,12月苏军转入反攻,1942年1月,把德军击退至距莫斯科100至250公里之外,保住了莫斯科。
战争的重大关头往往是历史的转折点,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假设苏联遭到日本从东方的夹击,势必无法抽出兵力来保卫莫斯科,莫斯科之战将是个什么结局?假设苏联战败了,德军掉头渡海,孤悬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一定保不住,反法西斯战争定败无疑。德意日法西斯势必要瓜分世界,1941年后的世界历史势必重写。人类历史走向势必会因日本“北进”而改变。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日本一向仇视苏联,120多万占据“满洲”的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一直对苏联虎视眈眈,为夹击苏联跃跃欲试。
后来的历史是:日本没有“北进”而是“南进”,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日军主力陷身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近半数关东军被抽调走。苏联不再在远东对日军重点设防,而是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在以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反击战中击败德军,1945年5月攻克柏林。打败德国后,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在中国军民配合下横扫关东军,为赢得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日本为什么没有配合德军夹击苏联?不想?不敢?不能?本文试对其中原因做一真实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反思历史,鉴知未来,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提供参考。
2 .本论
2.1 日军陆军深陷中国战场,无力“北进”
日本视苏联为宿敌,关东军在二战前就一直准备着“北进”苏联。莫斯科告急,日军高层“北进”派等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是,除关东军外的侵华日军主力被中国军民死死地拖在中国战场上,无法脱身。据统计: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不断向中国增兵,同时加紧在国内训练新兵。至1937年年底,除关东军外,日军在华兵力已有21个师团(日军编制单位,组建先后大小不一,每个师团1.4万~2.7万人),占当时日本陆军总数的86%。1938年秋徐州、武汉会战相继爆发,日军又向中国战场增兵11个师团(其中包括新组建的10个师团),其时侵华日军占日本陆军的94%,在本土和台湾只留有1个师团。1939年9月二战的欧战正式爆发,日本大量组建新军。此时中日战争已白热化,日本又向中国加派了2个师团,日本本土、台湾、朝鲜已经变得异常空虚。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武装发动了百团大战,歼灭日伪2万多人,日本意识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对其构成的强大威胁,不得不又向中国加派了4个师团。至此,侵华日军总兵力166万人之多(主要是陆军,其中驻防“满洲”的关东军近80万),占当时日本陆军总数的78%。但全面侵华时陆军叫嚣的“三个月灭亡支那”的目标依然遥遥无期。“北进”苏联,就要从中国战场上抽调兵力,在中国的占领地就可能得而复失。
2.2 “北进”不是日本“以战养战”、瓜分世界的最佳战略目标
日本北犯苏联,期望在打败苏联后和德国分赃,只能靠陆军。当时各军事强国的陆军已经现代化,实现了装甲化、摩托化和陆海空协同作战。苏军陆军配备有强大的装甲兵、炮兵,还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苏军陆军相比,日本陆军现代化程度不高,战斗力不强。
即使侵华日军占领地和朝鲜、中国台湾主要依靠伪军来维持,日本陆军能抽身“北进”。即使日军拿下苏联远东,苏军只需炸毁西伯利亚铁路,日军就只能依靠乘坐汽车或徒步穿越茫茫的西伯利亚这9 000多公里的荒无人烟地带。没有强大的空军护卫,日军将在苏联空军和装甲兵的打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此时,日本初具规模的装甲部队不堪与强大的苏军装甲兵相比。
19世纪初,拿破仑大军攻下了莫斯科,但俄国人用宽广无垠的国土拉长了法军的后勤补给线,法军后勤不能保证,最终不免失败。希特勒的德军远比拿破仑的军队强大,但也不免要抽出兵力保护补给线。在莫斯科最危险的时期,苏联政府的部分机关已经撤往莫斯科以东的古比雪夫。日本看得出:即使德国攻下莫斯科,并不等于战胜了苏联,德军还可能重蹈拿破仑大军的覆辙。日军要攻到苏联的中心地带,只能取道中国东北,后勤补给线远远长于德军补给线,活跃在远东的中国抗日联军随时可能切断这一补给线。
中国八年抗战,共消灭日军150多万人,其中伪军113万人。可见日军侵华对大小汉奸掌握的伪军的依赖。另外,在约250万侵华日军(前后总数)中,有相当多的朝鲜人,还有台湾人。日军认为台湾籍军人“不够勇敢”且很不可靠,大部分只能作为伙夫和挑夫。因日本本土人力的不足,日军还从中国大量抓丁去做苦工。日本国小资源贫乏,支撑战争依靠“以战养战”——对占领地战略资源的掠夺。被日军占领的中国领土特别是“满洲国”战略资源丰富,成了日军战略资源的产出地。
苏联的战略资源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远东、西伯利亚既没有高加索的石油,也没有乌克兰的粮食,甚至没有可做挑夫、伙夫的苦工。日本环顾四周,其他能够“以战养战”的就是东南亚了。东南亚有丰富的战略物资,是荷、法、英等国的殖民地,当时这些老牌列强根本无力顾及这片昔日的殖民地。日军攻占东南亚不会有大的军事抵抗。日本如果“北进”,且不说冒险和强大的苏联开战,即使攻下苏联,势必会和德国为分赃而起争端。进攻苏联,日本太不划算。
2.3 日本法西斯海军战斗力的强大、东南亚战略资源的丰富,使“南进”顺理成章
日本是个岛国,发展海军一直是其明治以后的战略重点。1869年,日本建立第一支近现代化海军“大日本帝国海军”,1872年设立海军省,由天皇亲自担任海军的最高统帅。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战争,海军第一次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强大的中国北洋海军。海军的不凡表现强烈地刺激了日本扩建海军以侵略中国、独霸东亚直至称霸世界的野心。20世纪初日俄战争前,日军增加了109艘战舰,总排水量20万吨。在1905年5月日俄战争的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赢得了“历史上胜负最分明的海战”,俄国参战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日军损失甚为微小。打败欧洲强国,日本这场军事冒险又成功了,这更大程度上地刺激了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野心。日本海军“居功至伟”,得到更加迅猛的扩展壮大。日本1906年下水服役的“萨摩”号战列舰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海战舰只,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全大型火炮战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海军装备开始国产化,已自行制造战列舰和航空母舰。1922年12月建成的“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该舰建成后不久就下水服役了。到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前,日海军总兵力236艘119万吨,超过《华盛顿条约》规定的相当于美国60%,而接近80%,拥有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112艘、潜艇75艘。其中航母编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火炮。
弹丸小国日本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都是赌博性的,根本没有胜算,但最终都赌赢了(日本不能预见二战战败)。既然罕逢对手,日本对“大日本帝国海军”这一大笔赌资很有信心,靠海军对外抢夺战略资源,相对于与苏联开战这个无望的赌局来说,可以说“胜券在握”。于是舍“北进”取“南进”就顺理成章了。
2.4 哈勒欣河苏联红军痛击日军,慑服了妄图“北进”的日军
明治后日本确立了天皇制下的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为最高行政机关,由首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等大臣组成。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兵变”后,内阁由军部独裁化,日本更快地法西斯化。1937年6月,近卫内阁上台,陆相杉山元极力鼓吹侵华战争。此后仅仅一个月就发生了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这年底,日军攻下上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之后,日军先后攻下徐州、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中国大片国土被日军占领,大大小小的汉奸投靠日本,为虎作伥。但日本迫使中国举国投降的目标没有达到,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抵抗。百万日军陷身侵华战场。
1939年年初开始,东西方法西斯在“反共产国际”的旗帜下勾结到一起。希特勒一方面要真反共,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另一方面借反共来麻痹宿敌英法,使两国统治者沉醉在“祸水东引”的美梦里,继续对德妥协退让。一时间,不论德意日还是英法,仿佛一下子消弭彼此间不共戴天的仇恨,勾结在一起,要共同剿灭共产党和苏联了。就连法国执政者也不顾大祸即将临头,覆亡之前还对法国共产党举起屠刀。日军则在东条英机和板垣征四郎主持下,1939年春夏之间开始试探着“北进”进攻苏联。
斯大林看到了未来苏联受到日本夹击的危险性,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决定派崭露头角的朱可夫到外蒙古和“满洲国”边界上的诺门坎去指挥作战。在那里,被苏联视作势力范围内的外蒙古和日本卵翼下的“满洲国”发生了边界之争,实际上是日军试探着进攻苏联。1939年5月~9月,以苏军为主力的苏蒙联军和以关东军为主力的日满联军展开了一场陆、空军的对攻。初出茅庐的朱可夫使用炮兵、装甲兵主攻,步兵和骑兵助攻,隐蔽备战,先发制人,给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战役后期双方还动用了空军。在这场后来又被称作“哈勒欣河战役”的武装冲突中,日满军队被俘约61000人,损失了大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其中有作战飞机660多架。相比之下苏蒙军队的损失较小:死伤18500余人,毁损飞机207架。哈勒欣河战役规模不大,但日军被苏军当头一棒,日本深感教训深重,从此再也不敢把苏联红军看作昔日手下败将沙俄军队而轻率挑战了。日本法西斯主义中被武士道精神充斥着,敬畏强者,一旦打败他们,他们把战胜者看作天神再不敢冒犯;与之相对,他们凌辱弱者,即使弱者实力实际上很强大,他们也非常藐视(战后日本对美国、苏联和对中国、朝鲜外交政策的不同完全可以印证这一点)。哈勒欣河战后,日军武士们依然叫嚷着要消灭共产党苏联,但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恰在这时,日本盟国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5 日本盟友德国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日本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日本决定对苏联取守势,坐山观虎斗
希特勒准备发动世界大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它的英、法、美、苏“复仇”,但为了避免因两面作战重蹈覆辙,鉴于苏联的强大,决定在东方先稳住苏联,等打败英法及其盟国后再打苏联。本应该联手苏联遏制法西斯的英法两国统治者却心怀鬼胎,企图把祸水东引,不仅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来满足德国,纵容德国向东扩张,而且欺骗和愚弄诚心联合的苏联。苏联明白,比起迅速崛起的法西斯德国,一直把社会主义苏联看作洪水猛兽的英、法对苏联的威胁小得多。但是在一再努力联合英法失败之后,苏联不得不决定接触多次示好的德国。当时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已经发动,得到消息大喜过望,授权里宾特洛甫以最高的权力、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保密的形式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时,德国盟友日本还在哈勒欣河边上与苏联浴血苦战。
密约签订不到十天的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彻底破产,不得不履行对波兰的盟约而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密约也使苏联赢得了宝贵的近两年时间,大战一开始并没有卷入。得知苏德签订密约,日本执政的平沼骐一郎内阁十分沮丧——日本法西斯被盟友德国抛弃了!日本武士在苏军炮火中血肉横飞,德国人却和苏联人碰杯言和。日本人被德国人玩弄了,日本内阁中主张进攻苏联的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等人哑然失语了,天皇震怒了。天皇把主张“北进”的板垣征四郎骂个狗血喷头,然后将其降职。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但为了报复德国的背叛,也为了稳住苏联以便“南进”,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2.6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日军放弃了“北进”选择了“南进”,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扭转乾坤的胜利
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德国迅速灭掉了对盟友英法一直心存幻想的波兰,然后调转枪口对准英法。德军于1940年4月侵入丹麦、挪威,占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5月,侵占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绕过马奇诺防线闪击法国,6月22日,德国迫使世界强国法国投降。随后,德国对拒不投降的英国进行了长时间的狂轰滥炸。英法不得不吞下了自己酿造的苦果。1940年秋德意法西斯又侵占南斯拉夫和希腊。至此德国占领和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1941年6月22日,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希特勒下令对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几百万德军扑向苏联。苏联猝不及防,损兵折将,步步后退,直到莫斯科城下。
欧战爆发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德军闪击战的“辉煌”战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朝野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对侵华战争的僵持局面极为不满,强烈要求铁腕人物出马组阁。日本内阁在1939年9月~1941年7月间频繁更迭,直至1941年7月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当上日本首相。
本来,日军哈勒欣河战败,责任在极力鼓吹进攻苏联的外相东条英机,但板垣征四郎被痛斥和降职,使得东条躲过了天皇的责难。东条不降反升,完全是因为符合日本朝野狂热的军国主义扩张要求。因为陆军在华分身乏术,东条组阁内阁只有依靠海军来“建功立业”了。海军大将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海军少将井上成美等海军势力得势了。他们的主张——南下东南亚抢夺战略资源的野心占了上风,而此时欧战正酣,正是日本抢占英、法、荷殖民地的大好时机,野心勃勃的天皇动心了。于是“南进”成了日本法西斯扩张的必然选择。
日本的军事扩张宣告了美英等国奉行的“远东慕尼黑阴谋”——牺牲中国,把祸水引向苏联——破产。1940年9月,日本抢占了原来法国殖民地印度支那北部,美国认为这一利益应该由美国来“继承”,于是迅速采取措施,宣布禁止向日本销售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质,冻结日本在美所有资产。日美矛盾逐渐升级。东条英机内阁这个法西斯赌徒内阁决定效仿盟友德国偷袭战术,夺取东南亚和太平洋上所有的战略要地,先发制人打败美国。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德意对美宣战,英国对日宣战。反法西斯的英、美、苏、中结成同盟,日本也从此走向覆亡。
3 .结语
二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世界大战,使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卷入。战争中德国在没有解除西边威胁时就匆忙向苏联发起进攻,两面作战重蹈一战覆辙。日本也是在身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的情况下,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腹背受敌、两面挨打。苏、美、英、中等国组成了反法西斯的统一阵线,经过肩并肩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正义的胜利来之不易,取胜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为自卫而战,为正义而战,得道多助等等,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为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互相支持,协同作战的战略功不可没。相反,法西斯轴心国家尽管一开始气势汹汹,占尽优势,但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民为敌,悍然发动一场非正义的世界大战,失道寡助,最终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从纯军事的角度上看,法西斯轴心国同床异梦,各怀鬼胎,没能协同作战也是遭致失败的战略原因。苏联没有受到日本从东方的夹击,全力对付强大的德国,最终击败德国,并且对日宣战,消灭关东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