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先进文化:从革命到创新的发展与启示

2013-01-21吴长庚

关键词:革命建设文化

吴长庚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先进文化:从革命到创新的发展与启示

吴长庚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近现代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经历了从革命到创新的发展历程,这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发展轨迹给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以深刻启示。

文化革命;文化创新;中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近现代以来,建设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民主革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先进文化经历了从革命到创新的发展历程,其内涵不断扩展,不断充实,这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先进文化从革命到创新的发展轨迹

(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文化革命

中国近现代对先进文化的探索萌芽于戊戌维新时期,到“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正式全面展开。建设先进文化的主题从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启蒙、开发民智发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这次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扫清了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思想和文化基础。毛泽东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兴办工人夜校和农民夜校,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向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陈规陋习猛烈开火。大革命失败后至建国前夕,代表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前进方向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文化建设和国统区的革命文化运动。在各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党领导人民大力开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革命,组织知识分子开展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扫除封建陋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武装党员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特别是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国统区的革命文化运动以鲁迅为代表。“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他深刻地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批判了国民党的封建法西斯主义文化,热情支持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集中论述了文化革命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若干要义。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1]毛泽东指出,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文化革命与建设

建国前夕,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2]因此,建国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改变中国人民文化落后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但这一时期先进文化建设重提要进行文化革命,出现了一些曲折。从建国到1958年“大跃进”前夕,先进文化建设主要是扫除文盲,普及社会主义新文化。从大跃进到“文革”前的文化革命被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文化革命的含义是“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1960年6月1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强调:“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进行到底,这是文化革命的基本核心。”文化革命的涵义逐渐趋向政治化,是与1959年以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认识和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在全体人民中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给全国人民提供了很大的精神力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文化越来越染上了阶级斗争的色彩,其主战场是专业文化领域,“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是当时文化革命的重要口号。这样,文化革命就日益转向政治革命的轨道。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创新

“文革”十年悲剧使得“文化革命”一词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全党上下逐渐认识到,文化要以立为本,文化事业重在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十四届六中全会,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和根本目标,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外,党还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要做到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者不能偏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3]“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4]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传播其文化思想,推行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在此情况下,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突出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进行思想道德的创新,文化观念的创新,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将文化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5]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3]的文化创新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4]文化创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文化创新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中国先进文化从革命到创新的深刻启示

在中国先进文化从革命到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明确文化发展方向,拓展文化发展思路,创新文化发展体制,优化文化发展路径”[6],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并给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以深刻的启示:

(一)要正确处理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文化与创新先进文化的关系。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精神力量。近代以来,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三种:一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外来文化。如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中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盲目自贬,自惭形秽。这种民族虚无主义情绪和崇洋情绪在当时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另一种是全盘接收传统文化,否定外来文化。这种思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比西方文化高明得多,甚至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视作“国粹”。第三种是批判接收。毛泽东认为我们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和珍贵品,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大量批判地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在建国后的先进文化建设中,我党在一个时期内执行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积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来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把许多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历史文化遗产统统破除毁灭;“兴无灭资”,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正确的态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才能确立自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正确处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上,我们党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偏向于文化为政治服务,而较少注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调文化为政治服务,文化革命为政治革命服务,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不进行政治革命,就无法进行彻底的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片面地、过分地强调文化为政治服务,就会使文化失去相对独立性,使先进文化建设偏离正确的道路。因此,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文化的极端政治化倾向。

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上,我党也有不少教训。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经济水平落后,制约了先进文化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提出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般来说是对的。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在一个时期,出现过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在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不能为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牺牲精神文明,而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精神产品是引导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食粮,不能完全商品化;文化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完全商人化。

(三)既要反对“文化决定论”,又要反对“文化无用论”

在先进文化从革命到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决定论”在一个时期很有市场。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以为离开根本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就可以根本改造国民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一度认为只要人的思想道德纯洁了,就自然而然地建成了共产主义,这都是“文化决定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以阶级斗争为纲”也是“文化决定论”的一种特殊表现。

与此相反,“文化无用论”也曾风行一时。如“文革”中“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年轻人,贻误了整整一代人。改革开放以来,“一切向钱看”、新“读书无用论”也在一个时期扰乱着人们的思想,致使一些地方文化事业长期得不到重视,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村学童失学率高。因此,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反对“文化决定论”,也要反对“文化无用论”。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0,698, 662.

[2]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2,35.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31.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8.

[6] 空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1-12-28(7).

Chinese advanced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innovation

WU Chang-geng
(Hunan Wome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In modern times, Chinese advanced culture has experienced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the is not only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 but also the only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dvanced culture . It’s locus of development will make deep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ist cultu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the Chinese advanced culture; the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2

A

1673-9272(2013)03-0044-03

2013-05-08

吴长庚(1970-),男,湖南桃江人,湖南女子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史与党的建设。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革命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中国的出行革命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