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特质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
2013-01-21李萌
李 萌
(浙江树人大学 信息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90后大学生思想特质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
李 萌
(浙江树人大学 信息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当前,80后辅导员已逐渐成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与此同时,90后青年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施教者为80后、受教者为90后的“双0”境遇,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焦点。文章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质及其形成背景,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应从80后辅导员的自我改进、国家和学校的外部支持两方面入手,以提高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80后;90后;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
80后和90后是被社会普遍关注而又颇具争议的两代群体。随着高校80后辅导员比例的逐渐上升,90后大学生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并且这两个颇具特质的群体正以师生关系朝夕相处,使高校教育的客观环境呈现出新的特征。80后辅导员如何开展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和新挑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质
90后一词已经伴随着这一代人身上的“火星文”等“另类”行为漫入了人们的视野,从“新新人类”“卡通一代”“读图一代”“垮掉的一代”“抱大的一代”“草根族”“月光族”以及“啃老族”等这些90后的标签中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是一个“多面体”,其思想特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90后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在思想上有主见,愿意自我作出判断和抉择;在学习上不喜欢单一的说教灌输方式,对前人的经验和结论经常存在质疑,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渴望通过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去验证;在生活上他们追求个性,喜欢特立独行,不希望别人管束。①甄勇:《浅谈“90后”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育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第234页。不过由于自身阅历的不足和心智的不成熟,他们在呼吁独立的同时又无法摆脱对父母、老师以及朋友等的依赖,是印着“独立”二字的“风筝”。
(二)开放性与自我性交错
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际交往以及恋爱观等方面普遍比较开放,勇于吸收各种文化,他们既有“哈韩”“哈日”的,也有崇尚欧美文化的。由于自身在辨别能力上还比较薄弱,加上网络时代下信息的良莠不齐,90后大学生容易出现“食洋不化”的现象,表现为过于追求自身利益,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和感恩意识淡薄,人际关系问题频发,成为只知自转不知公转的“小太阳”。
(三)理想性与功利性相伴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理想与信仰趋向多元化,但主流意识基本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的现实和问题,关怀人民的利益和生活,对自身的人生目标定位也相当明确。不过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他们的理想目标过于功利化,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裴燏、单弘江:《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90页。特别是在以“蜗居”为标志的住房和物质压力、以“蚁族”为代表的理想和现实的冲撞以及职场上“群雄争霸”的“新三座大山”面前,90后无形中就以“为工作而努力,为利益而奋斗终生”为“指挥棒”。
(四)自信性与脆弱性相随
90后大学生几乎把“我的地盘我做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言谈举止中不断表现出来,在面对许多问题和抉择时有很强的自信心。然而90后这一代基本上都是在“6+1”的家庭模式下长大的,是温室里的花朵,很少接受过“狂风暴雨”的洗礼,尽管很自信,但又表现出很大的软弱性,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适应能力较弱,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失去自信,犹如一块未经炼造的生铁,硬而脆。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质的形成背景
任何事物都是时代的产物,90后大学生思想特质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网络环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环境是根源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激烈转型、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思想观念的空前解放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变化,描绘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图景。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洪流、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以及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也正好构造了90后出生、成长与发展的社会历史境遇。正是这种宏观的、人人都置身其中而无法选择的社会环境,给90后青少年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与“文化标志”。
(二)家庭环境是温床
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6+1”的家庭模式中,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为其“遮风挡雨”,导致他们大部分人自我意识强烈、团队意识较弱、感恩和奉献精神缺乏。此外,父母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做事方式也对其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家庭的破灭也使部分90后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
(三)学校环境是催化剂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教育模式上来说已成功地从精英教育跨越到大众化教育,从教育理念上来说正逐步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大学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无法适应大众化教育的特性,部分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软件得不到及时更新,从而诱发了人才培养质量下滑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松懈、不到位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导致许多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势必会造成这一代大学生出现理想和信念的缺失、心理脆弱等问题。
(四)网络环境是助推器
网络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媒介,对人们日常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伴随着网络而长大的90后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各种影响。一方面,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开放的空间,为90后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交往和娱乐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网络的多元性容易阻碍主流意识和主流文化的传承,加之90后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有限,极易被多元的价值文化所左右;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学生丧失现实感,弱化交往能力,使学生出现双重或多重人格。从这个角度讲,网络对90后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三、“双0”境遇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
“双0”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求80后辅导员亦师亦友、以生为本、开发第二课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需要国家和学校对80后辅导员队伍多些关心,在政策、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体制上加强80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一)80后辅导员的自我改进
面对90后大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特质,80后辅导员应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开辟新的工作方式方法。80后辅导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自我改进。
1.把握角色定位,亦师亦友,提升人格魅力。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品性的引导者和指导者。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在年龄上相差无几,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有交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求80后辅导员把握好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兼顾亲和性与权威性,不断培养与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80后辅导员要想培养起自身独有的亲和力,一是既要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如进公寓、开班会、搞活动等面对面交谈,又要巧妙运用各种网络媒介即电子邮件、QQ、BBS、MSN、飞信、博客以及微博等工具,帮助学生及时解答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莫树培:《浅论“80后”辅导员应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科教导刊》2012年第1期,第44页。二是要以学生为本,叩开90后大学生的心门,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领路人,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领者和维护者。三是要源源不断地“充电”,积累渊博的知识,用自己的才华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品行形成的示范者和督促者。在和90后大学生交“友”的同时,80后辅导员也要树立权威。无论与学生多么亲近,辅导员首先要把握住“师”的身份,在工作中明确立场、坚持原则,在评优评奖、入党等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问题的处理上做个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裁判者”;在选拔干部、培养骨干的事情上成为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开明者”。
2.坚持以生为本,拓展内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80后辅导员要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跟随时代发展和学生的思想特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80后辅导员应努力做到“六个坚持”:第一,坚持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坚持以政治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第三,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契机,深入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第四,坚持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基层、进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感和使命感。第五,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帮助学生达到身心和谐,形成健全人格。第六,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3.开发第二课堂,突出主体,积极进行隐性教育。90后大学生对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而对以主动参与为特点的教育活动则有较高的认同。*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9期,第117页。因此,80后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尊重和满足90后学生的主体需要,着重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和课外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使他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形成长效的实践育人机制,培养他们获取信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帮助他们养成团队精神和感恩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信、积极、健康地成长。开发第二课堂,通过借助学生的需要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4.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力量,不仅是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发展。对此,80后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80后辅导员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80后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90后大学生是一个紧跟时代前沿和潮流前列的群体,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捕捉能力,而且不迷信权威。80后辅导员绝不能满足现状,要及时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预期和需求,拓宽知识结构,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不断带给学生新的信息。最后,80后辅导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注重业务知识拓展的前提下,80后辅导员还要加强自己的组织、管理、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样能更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
(二)国家和学校的外部支持
国家和学校的外部支持是辅导员开展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是统筹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
1.建立健全辅导员的选聘、培养、管理、考核和晋升制度。辅导员队伍的选聘、培养、考核和晋升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各项工作的成效,国家和学校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蓝图,为其发展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第一,建立健全辅导员选聘制度,严把入口关。辅导员素质的高低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息息相关,对此各高校要从源头上严把辅导员队伍质量,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服务好”的原则,真正将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员选拔到队伍中来。第二,建立健全辅导员培养机制,加速其职业化。各高校要从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渠道和理顺培训机制等方面,给辅导员提供发展平台,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素养。第三,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和考核制度,注重其实效性。各高校要从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和监督考核三个方面着手建章立制,确保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建立健全辅导员晋升制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各高校要建立和实施辅导员人员流动机制,为其职务的转换与晋升提供各种平台和机遇。
2.建立健全辅导员梯队制度。只有着眼于辅导员队伍层次的合理搭配,建立健全辅导员梯队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队伍,实现其和谐持续发展,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呈现出“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的局面。对此,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辅导员梯队建设。一是践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由业务熟练的老辅导员对新辅导员进行“传、帮、带”,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不断促进辅导员的成长和成熟,*郭平:《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第46页。避免辅导员队伍变动后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是践行“专兼搭配”,即专职辅导员与兼职辅导员的互动搭配。各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从研究生和本科生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有余力的人员,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兼职做一些辅导员工作,协助专职辅导员参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减少因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三是践行“专业、学历、职称搭配”。即依据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实际情况,把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历和职称的辅导员进行合理搭配,使辅导员团队能够默契配合、协调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The Educational Work of Post-80s Counselors under the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90s University Students
LI Meng
(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In the present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ost-80s counselor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t-90s are the main par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t m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o face the situation of “double 0” that the post-90s are taught by the post-80s, and thi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90s students and their background to explore how the post-80s counselors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educational work.
post-80s; post-90s; counselor; university student
2013-01-05
李萌,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2714(2013)04-0109-04
10.3969/j.issn.1671-2714.2013.04.020
(责任编辑毛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