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给世界“吹暖风”
2013-01-19
●本报驻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王刚 孙秀萍 ●本报记者 魏莱 ●甄翔中国经济18日交出了2012年的成绩单,7.8%的GDP增幅为13年来最低。对于中国1999年以来的首次“破八”,世界舆论送出的并不是“嘘声”,而是“温和的掌声”。这不仅因为数据“略高于预期”,更在于外界从去年最后一季度的反弹中感受到“北京吹来的暖风”,并希望疲软的世界经济能在2013年被这股风吹醒。法新社说,中国GDP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高的,51.9万亿元人民币(8.28万亿美元)的GDP规模,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过外界的期望也比较谨慎,没有谁指望中国经济能延续过去30年火热的两位数增长。但这并不妨碍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经济巨人的走向,“走得稳”是多数分析人士对中国的预期和建议。英国广播公司18日一篇评论写道,就中国经济当前历史阶段来看,8%不再是什么魔法数字,只要生活持续改善,中国民众能够接受经济整体增长速度放缓。中国经济“温和再加速” “在中国,每一片乌云的背后都有光芒。近几天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污染天空发出了中国经济重回发展轨道的信号。现在官方消息来了。”《华尔街日报》18日在题为“中国经济前景看好”的报道中这样评论中国当天发布的GDP数据。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9%,从第三季度的7.4%回升上来,这也是7个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提升。现在有一种乐观,人们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保持这个态势。英国广播公司以“中国经济增速13年来最低”为题称,在国内和国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降至13年来的最低点,2012年GDP增幅从2011年的9.3%下降到7.8%。不过数据也显示,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增速开始回升。 “温和再加速”,《纽约时报》18日用这组词汇形容中国的经济态势。报道称,中国经济巨人2012年最后几个月重拾升势,这一点在周五发布的被广泛关注的数据中得以确认。与此同时,数据也说明中国经济未来增速可能会远低于近年来的水平。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科瓦茨克表示,经济增长数据达到了“我们能期望的最佳水平”,而且“应该打消所有中国可能逃不过硬着陆的疑虑了”。 美国《福布斯》网站18日说,中国第四季度增长加速,而且周五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都比较积极,进一步让2012年大多数时间盛行的中国要“硬着陆”的论调失去根据。 受中国经济数据利好消息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股市18日普遍上涨。法新社报道称,中国经济连续两年增速下降,去年7.8%的增长率也是1999年下探7.6%以来的最低值。不过这一数字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高的,而且数据略高于预期。法新社此前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幅为7.7%,第四季度增长7.8%。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中国避免了“硬着陆”,进入增速相对较慢的“新常态”。作为疲软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者,中国去年最后一季度的经济上行带来了好消息,也加强了分析人士的乐观情绪,人们认为中国经济在连续两年相对疲软后2013年将再拾升势,但增幅可能不会很大。 “中国经济增速足以让大多数国家羡慕”,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中强调这一点。在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去年1月至11月经济增长3.5%;巴西央行去年12月预计,2012年GDP增长只有1%;印度2012财年要到今年3月才结束,预计增长5.4%左右。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2012年第三季度GDP按年率甚至下降3.5%。第一大经济体美国2011年GDP总额为15.09万亿美元,表现相对较好的去年第三季度增长2%,如果全年按此增速计算,GDP将达15.39万亿美元。韩国《文化日报》称,中国GDP总额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达到创纪录的51.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2006年刚超过20万亿,2008年首次超过30万亿,2010年超过40万亿,中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美元台阶的速度正越来越快。 其他一些关键数据也受到积极解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中国去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好于外界预计的10.2%;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比预计高出0.1个百分点。路透社称,中国出口开始出现恢复迹象,工业生产和零售销售好于预期,加上强劲的固定资产投资,所有这些都说明北京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发挥了充分效果,能带动经济恢复,同时又不至于引发通胀风险。中国经济的机遇与风险 “所有目光都盯着中国2012年第四季度GDP”,在18日中国公布经济数据前几个小时,英国《金融时报》用这样的标题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文章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去年增长放缓严重影响了日本、德国和美国出口,近年来因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巨大而受益匪浅的巴西也遭遇增长停滞。数据公布后,德国《商报》以“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再次充满蒸汽”为题称,中国经济已走出谷底,其稳健的增长也有益于欧洲国家,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奢侈手袋、瑞士的手表、西班牙的橄榄油等等,都将增加出口到中国的份额。欧洲到现在还没有修好自己的房子,2013年世界仍看中国。 “温暖的微风从北京吹来”,澳大利亚《商业观察》18日以此为题称,中国经济走上恢复轨道,2013年GDP增长有望达到8.5%左右,在此情况下世界可以轻松舒口气了,全球经济增长将因中国而获得坚实基础。韩国《文化日报》称,外界对中国经济2013年的发展前景一致看好,世界银行本月15日发布的报告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可以达到8.4%,这比今年的全球平均增长预期2.4%要高出许多。 在整体相对乐观的同时,外界也强调了中国所面临的困难与风险。英国广播公司18日援引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比斯瓦斯的话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预料中的事,随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为中等收入国家,高速增长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他说:“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但现在进入了过渡期。中国人口在老化,资本投入产生的边际效应在下降。”英国天空电视台称,中国的发展必须摆脱生产廉价低质产品的传统,中国希望成为生产更高端产品和推出尖端技术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已经这么做了。华为、联想位列全球最大规模电子公司之列,中国汽车在一些新兴市场销售良好。但是完成转型需要时间,而且转型过程中出现下滑的概率也很大。此外,此前一直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外国投资者现在开始转向东南亚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除了经济结构等问题,贫富差距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路透社18日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还发布了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这也是中国官方多年来首次直面这个敏感问题。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4,2011年为0.477,2008年的峰值是0.491。中国统计局承认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报道说,基尼系数在0到1之间,分析人士认为超过0.4就可能出现较大社会不满。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兴起让许多人富了起来,但低收入城市居民却没享受到房地产繁荣带来的好处。路透社还称,中国的新领导人今年必须确保经济稳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同时避免房价和通胀过高,以防调整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所需的改革受到影响。没有经济稳定,新领导层就不可能推进一系列改革。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反映贫富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在逐步下降与改善是个好的趋势,政府公开这些数据也体现了一种透明和进步。不过应该看到,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政府努力应对。另外数据的精准程度还有待实践检验。民众需要生活持续改善 “放眼周期性恢复前景,长期等待的中国经济再平衡已经出现一些潜在信号。”《华尔街日报》18日说,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6%,超过7.8%的GDP增幅。要想让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收入增速就必须超过经济增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单纯看GDP数字意义不大。2012年,中国服务业的增长率超过GDP的增长率,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中国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趋向。 “中国将继续增长”,美国《旧金山编年史报》以此为题称,就新兴市场而言,中国可谓“房间里800磅重的大猩猩”,或者说是一条巨龙。中国庞大的人口、不断增长的中产阶层和高速发展是新兴市场的标志性元素。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激烈的经济巨变,虽然担忧不少,但中国经济还有不少长期优势,这个新兴市场巨人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可能性最被看好的。其中快速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头。《印度斯坦时报》17日称,中国经济过去30年来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增速必然要放缓。中国以制造业为驱动的经济已经积累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印度则背负财政和贸易赤字的沉重大山。中国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展模板。“为什么说8%不见得是中国的魔法数字?”英国广播公司18日在一篇评论中称,中国传统认为8是个吉利数字。8也被许多学者和观察家长期视为中国积极发展的魔法数字。他们一直认为中国GDP增长不能低于8%,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事实上,就中国经济发展当前历史阶段来看,保持8%的增长率已经不再特别重要,因为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2012年,中国最低收入者的工资平均增长14%。只要生活持续改善,中国民众能接受整体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如果他们看到生活成本上涨,买不起房子,承担不起家庭教育开支,就会出大问题。除了经济结构调整,中国还必须解决腐败问题。许多中国人不能容忍腐败横行和经济停滞的双重煎熬,特别是不能影响自己挣钱的机会。▲
●本报驻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王刚 孙秀萍 ●本报记者 魏莱 ●甄翔中国经济18日交出了2012年的成绩单,7.8%的GDP增幅为13年来最低。对于中国1999年以来的首次“破八”,世界舆论送出的并不是“嘘声”,而是“温和的掌声”。这不仅因为数据“略高于预期”,更在于外界从去年最后一季度的反弹中感受到“北京吹来的暖风”,并希望疲软的世界经济能在2013年被这股风吹醒。法新社说,中国GDP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高的,51.9万亿元人民币(8.28万亿美元)的GDP规模,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过外界的期望也比较谨慎,没有谁指望中国经济能延续过去30年火热的两位数增长。但这并不妨碍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经济巨人的走向,“走得稳”是多数分析人士对中国的预期和建议。英国广播公司18日一篇评论写道,就中国经济当前历史阶段来看,8%不再是什么魔法数字,只要生活持续改善,中国民众能够接受经济整体增长速度放缓。中国经济“温和再加速” “在中国,每一片乌云的背后都有光芒。近几天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污染天空发出了中国经济重回发展轨道的信号。现在官方消息来了。”《华尔街日报》18日在题为“中国经济前景看好”的报道中这样评论中国当天发布的GDP数据。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9%,从第三季度的7.4%回升上来,这也是7个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提升。现在有一种乐观,人们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保持这个态势。英国广播公司以“中国经济增速13年来最低”为题称,在国内和国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降至13年来的最低点,2012年GDP增幅从2011年的9.3%下降到7.8%。不过数据也显示,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增速开始回升。 “温和再加速”,《纽约时报》18日用这组词汇形容中国的经济态势。报道称,中国经济巨人2012年最后几个月重拾升势,这一点在周五发布的被广泛关注的数据中得以确认。与此同时,数据也说明中国经济未来增速可能会远低于近年来的水平。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科瓦茨克表示,经济增长数据达到了“我们能期望的最佳水平”,而且“应该打消所有中国可能逃不过硬着陆的疑虑了”。 美国《福布斯》网站18日说,中国第四季度增长加速,而且周五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都比较积极,进一步让2012年大多数时间盛行的中国要“硬着陆”的论调失去根据。 受中国经济数据利好消息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股市18日普遍上涨。法新社报道称,中国经济连续两年增速下降,去年7.8%的增长率也是1999年下探7.6%以来的最低值。不过这一数字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高的,而且数据略高于预期。法新社此前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幅为7.7%,第四季度增长7.8%。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中国避免了“硬着陆”,进入增速相对较慢的“新常态”。作为疲软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者,中国去年最后一季度的经济上行带来了好消息,也加强了分析人士的乐观情绪,人们认为中国经济在连续两年相对疲软后2013年将再拾升势,但增幅可能不会很大。 “中国经济增速足以让大多数国家羡慕”,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中强调这一点。在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去年1月至11月经济增长3.5%;巴西央行去年12月预计,2012年GDP增长只有1%;印度2012财年要到今年3月才结束,预计增长5.4%左右。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2012年第三季度GDP按年率甚至下降3.5%。第一大经济体美国2011年GDP总额为15.09万亿美元,表现相对较好的去年第三季度增长2%,如果全年按此增速计算,GDP将达15.39万亿美元。韩国《文化日报》称,中国GDP总额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达到创纪录的51.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2006年刚超过20万亿,2008年首次超过30万亿,2010年超过40万亿,中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美元台阶的速度正越来越快。 其他一些关键数据也受到积极解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中国去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好于外界预计的10.2%;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比预计高出0.1个百分点。路透社称,中国出口开始出现恢复迹象,工业生产和零售销售好于预期,加上强劲的固定资产投资,所有这些都说明北京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发挥了充分效果,能带动经济恢复,同时又不至于引发通胀风险。中国经济的机遇与风险 “所有目光都盯着中国2012年第四季度GDP”,在18日中国公布经济数据前几个小时,英国《金融时报》用这样的标题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文章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去年增长放缓严重影响了日本、德国和美国出口,近年来因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巨大而受益匪浅的巴西也遭遇增长停滞。数据公布后,德国《商报》以“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再次充满蒸汽”为题称,中国经济已走出谷底,其稳健的增长也有益于欧洲国家,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奢侈手袋、瑞士的手表、西班牙的橄榄油等等,都将增加出口到中国的份额。欧洲到现在还没有修好自己的房子,2013年世界仍看中国。 “温暖的微风从北京吹来”,澳大利亚《商业观察》18日以此为题称,中国经济走上恢复轨道,2013年GDP增长有望达到8.5%左右,在此情况下世界可以轻松舒口气了,全球经济增长将因中国而获得坚实基础。韩国《文化日报》称,外界对中国经济2013年的发展前景一致看好,世界银行本月15日发布的报告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可以达到8.4%,这比今年的全球平均增长预期2.4%要高出许多。 在整体相对乐观的同时,外界也强调了中国所面临的困难与风险。英国广播公司18日援引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比斯瓦斯的话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预料中的事,随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为中等收入国家,高速增长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他说:“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但现在进入了过渡期。中国人口在老化,资本投入产生的边际效应在下降。”英国天空电视台称,中国的发展必须摆脱生产廉价低质产品的传统,中国希望成为生产更高端产品和推出尖端技术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已经这么做了。华为、联想位列全球最大规模电子公司之列,中国汽车在一些新兴市场销售良好。但是完成转型需要时间,而且转型过程中出现下滑的概率也很大。此外,此前一直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外国投资者现在开始转向东南亚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除了经济结构等问题,贫富差距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路透社18日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还发布了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这也是中国官方多年来首次直面这个敏感问题。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4,2011年为0.477,2008年的峰值是0.491。中国统计局承认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报道说,基尼系数在0到1之间,分析人士认为超过0.4就可能出现较大社会不满。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兴起让许多人富了起来,但低收入城市居民却没享受到房地产繁荣带来的好处。路透社还称,中国的新领导人今年必须确保经济稳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同时避免房价和通胀过高,以防调整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所需的改革受到影响。没有经济稳定,新领导层就不可能推进一系列改革。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反映贫富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在逐步下降与改善是个好的趋势,政府公开这些数据也体现了一种透明和进步。不过应该看到,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政府努力应对。另外数据的精准程度还有待实践检验。民众需要生活持续改善 “放眼周期性恢复前景,长期等待的中国经济再平衡已经出现一些潜在信号。”《华尔街日报》18日说,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6%,超过7.8%的GDP增幅。要想让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收入增速就必须超过经济增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单纯看GDP数字意义不大。2012年,中国服务业的增长率超过GDP的增长率,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中国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趋向。 “中国将继续增长”,美国《旧金山编年史报》以此为题称,就新兴市场而言,中国可谓“房间里800磅重的大猩猩”,或者说是一条巨龙。中国庞大的人口、不断增长的中产阶层和高速发展是新兴市场的标志性元素。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激烈的经济巨变,虽然担忧不少,但中国经济还有不少长期优势,这个新兴市场巨人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可能性最被看好的。其中快速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头。《印度斯坦时报》17日称,中国经济过去30年来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增速必然要放缓。中国以制造业为驱动的经济已经积累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印度则背负财政和贸易赤字的沉重大山。中国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展模板。“为什么说8%不见得是中国的魔法数字?”英国广播公司18日在一篇评论中称,中国传统认为8是个吉利数字。8也被许多学者和观察家长期视为中国积极发展的魔法数字。他们一直认为中国GDP增长不能低于8%,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事实上,就中国经济发展当前历史阶段来看,保持8%的增长率已经不再特别重要,因为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2012年,中国最低收入者的工资平均增长14%。只要生活持续改善,中国民众能接受整体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如果他们看到生活成本上涨,买不起房子,承担不起家庭教育开支,就会出大问题。除了经济结构调整,中国还必须解决腐败问题。许多中国人不能容忍腐败横行和经济停滞的双重煎熬,特别是不能影响自己挣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