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指数的衡阳市干旱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2013-01-19刘兰芳陈春燕周益平袁钦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衡阳市气象降水

陈 涛,刘兰芳,陈春燕,周益平,袁钦飞

(1.湖南衡阳市气象局,湖南 衡阳 421001;2.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10002;3.湖南祁东县气象局,湖南 祁东 412003)

0 引 言

干旱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有进一步加重趋势[1-2]。对于干旱历年变化规律及其发趋势,专家开展了广泛研究[3-8]:赵俊芳在分析湿润指数后发现,未来40a中国气候总体上呈暖干趋势;侯威在分析中国极端干旱事件时发现,我国的极端干旱事件与青藏高原气温密切相关,同时气候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具有350a左右准周期;商彦蕊认为,干旱不等于旱灾,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旱灾往往与干旱脆弱性分布一致,而不与自然降水分布一致。

1997年美国气象学会将干旱分为四类即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就气象干旱而言,它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对气象干旱的定量化研究,离不开干旱指数。张强等[9]在制定《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度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等5种单项气象干旱指标及一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其中,Ci指数同时考虑了降水和蒸发能力因子,与单纯利用降水量的干旱指数比较具有较大优越性[8],成为目前国内干旱监测和评估业务工作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本文基于衡阳市各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计算其Ci指数,以期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近53a衡阳市的干旱特点及变化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说明

本文利用衡阳市7个观测站(衡山、衡阳县、衡阳市、衡南、祁东、常宁、耒阳)1960年—2012年逐日气温、降水量统计各站Ci指数并求平均。季节定义为:1月、2月及上年1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参照国际通用标准,Ci指数气候值基于1981—2010年数据统计所得,各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值通过了湖南省气候中心质量控制。

1.2 统计方法

1.2.1 Ci指数计算

本文参考《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GB/T 20481-2006)[9]中Ci计算方法,利用近30d(相当月尺度)和近90d(相当季尺度)降水量标准化降水指数,以及近30d相对湿润度指数综合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30、Z90分别为近30d和近90d标准化降水指数SPI;M30为近30d相对湿润度指数;a为近30d标准化降水系数,平均取0.4;b为近90d标准化降水系数,平均取0.4;c为近30d相对湿润系,平均取0.8。通过公式(1),利用前期平均气温、降水量可以滚动计算出每天Ci值。根据Ci值划分各气象干旱等级,见表1。

表1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等级

1.2.2 干旱频率

利用衡阳市近53a来逐日Ci指数,采用公式(2)计算干旱发生频率(P):

式中n为近53a中有干旱发生日数,即出现轻旱及以上干旱等级的发生日数;N为资料样本总个数,即近53a总日数

1.2.3 干旱频率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对历年干旱频率变化规律采用线性倾向率分析,突变分析采用Mann-Kendall(简称MK)检验,具体方法可参考文献[10-14],本文不再赘述。

2 各等级干旱日频率

2.1 轻度及以上干旱频率(Pd)

图1a为1960—2012年轻度及以上干旱日发生频率(简称Pd,Ci≤-0.6)的年变化曲线,整个曲线变化分为三段,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后期及1990年代前期至2010年代为剧烈变化期,其特点是Pd值变化频率快,幅度大。1980年代为相对稳定期,曲线变化幅度小,波动频率不大,Pd值相对稳定。53a平均Pd为24.6%,气候值为24.4%。对变化曲线的线性倾向率分析显示,近53a来Pd呈极缓慢增多趋势,每10a增大0.347%,但这种变化未通过r=0.1的显著性检验。

图1b~e分别是1960—2012年冬、春、夏、秋四季Pd年变化曲线,平均Pd值分别为13.0%、9.8%、35.6%和40.0%,秋季Pd值最大,春季最小。对四季线性倾向率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和夏季呈微弱下降变化,每10a分别下降0.077%和2.297%。而春、秋季Pd值为上升的,每10a分别上升了0.781%和2.966%。由于春、秋季Pd上升较冬、夏季减少更为明显,导致年Pd值呈上升变化。同样,四季Pd曲线的倾向率变化均也未通过r=0.1的显著性检验。

在各季节Pd曲线变化中,冬季(图1b)相对平缓;夏季(图1d)变幅较大,从其5a滑动平均变化可以看出,有10~15年左右的变化周期;春季Pd曲线在1980年代之前,有周期性的干旱变化,之后周期变化不明显,但变幅有逐渐增大趋势;而秋季变幅大,且无明显规律。

2.2 重、特旱频率

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严重干旱区[15]。由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现已建设了较为完备的水利设施,通常轻、中等程度干旱对其影响较小,但重、特旱出现时,受灾将十分严重。在以下分析中,重点对重、特旱出现频率予以讨论。

2.2.1 重旱频率(Pz)

重旱频率是指重旱日(-2.4<Ci≤-1.8)年出现频率(Pz),期间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9]。近53a衡阳市Pz为3.1%(图2a),其中最高值为14.0%(1992年),其次为11.2%(2007年),另有3a未出现重旱(1975、1993、2002年),占总年数的5.7%。对其线性倾向率分析发现,53a间Pz呈极缓慢上升趋势,每10a上升0.107%,其变化未通过r=0.1显著性检验。有四个阶段Pz波动较大,分别是1961—1967、1973—1982、1990—1993、2002—2012年,目前是Pz波动明显期。

2.2.2 特干频率(Pt)

特干频率指特旱日(Ci≤-2.4)年出现频率(Pt)。期间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等[9]。1960—2012年平均Pt为1.2%(图2b),较Pz下降了1.9%。从历史情况分析,Pt最高为7.1%(1966年),其次是5.8%(2011年),53a间有12a未出现特旱日,占总年份的22.6%。线性倾向率分析表明,Pt为每10a上升0.066%,较Pz增幅偏小。从时间变化分析,Pt波动较大有两阶段,第一段是1962—1967年,第二段是2002年至今,其它时期出现频率较小,且波动幅度不大。

图3 1960—2012年衡阳市重、特旱频率年变化叠加图(细线为重旱,粗实线特旱)

对Pt及Pz曲线叠加(图3)分析,大部分年份,两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Pz值高的年份,其Pt也明显偏高。通常而言,特旱是在重旱基础上发展而来,在重旱偏多时,特旱出现频率也加大。但也有例外,如1966年,由于旱情发展迅速,大部分重旱都发展为特旱,当年Pt为7.3%,Pz值为3.2%;另一种情况是重旱较多,而特旱较少。如1992年,其Pz、Pt值分别为14.0%和1.2%。

2.3 Pd年代际及月变化

2.3.1 年代际特点

图4为不同等级干旱日在各年代际(1960—2000年代)的出现频率,其中图4a为Pd的频率变化,其在1990年代最小(21.2%),2000年代最大(26.7%);重度干旱日发生频率(图4b)在1980年代达到低谷之后(2.5%),连续上升,在2000年代达到最大(1.5%);而特大干旱日出现频率(图4c)呈弧形变化,两端高,中间低。由此可见,不同年代际干旱日频率变化具有不同特点:1960年代是特旱日发生频率相对较高;1970年代重干日发生频率处于中等水平,特旱日减少;1980年代重度及以上干旱日发生频率为历史最低点;1990年代尽管干旱发生频率较低,但重旱及以上干旱呈上升趋势;2000年代则是不同程度干旱集中爆发时期。

图4 1960—2000年代年际衡阳Pd(a)、Pz(b)、Pt(c)变化曲线

2.3.2 月变化特点

图5为衡阳市干旱日(图4a)及重、特旱日(图5b)月变化情况。从图5a可以看出,1~4月,Pd值较小,期间最高发生频率为10.8%。自5月开始,其发生频率直线上升,8~10月达到峰值,分别为44.2%、44.6%和44.8%,其后又快速下降。图5b为重、特旱日变化曲线,1~5月,两曲线变化基本相同,在低位徘徊,6月及以后,两者差距明显增大,Pz上升十分明显,11月两者差距达到最大(5.6%)。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Pd、Pz及Pt的月变化曲线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各月降水量及气温高低有关。1~6月衡阳市雨水充沛,重、特旱日出现几率小,但轻~中等程度干旱日时有发生。在6月底雨季结束以后,在7~9月有一段明显的高温少雨时期,蒸发量增大,气温迅速上升,干旱日发生频率达到峰值。6~10月衡阳市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8月受台风等天气系统影响,其中雨、大雨及暴雨出现次数较7月分别偏多11.2%、14.6%和16.9%,由于干旱发生具有滞后性。故在9月的重、特干旱发生频率明显下降,但轻、中度干旱发生频率仍未完成较高水平。秋季是衡阳市降水偏少时期,且气温较冬季明显偏高,秋干物燥,导致10月Pz及Pt继续上升。

3 气温突变分析

图6为1960—2012年干旱频率曲线MK突变分析结果。由于所以UF曲线均未突破±1.96线,表明近53a来,干旱增多或减少状况未发生根本突变。图6a为Pd曲线频率MK分析结果,自1967年以后,其UF曲线就在0线附近波动,波幅变化不大,Pd值较为稳定;Pz曲线(图6b)的MK分析表明在1963—1966年重旱有增多趋势,1967—1987年重旱发生频率为减少,1987年以后,UF值在0线附近波动,表明重旱变化不明显。图6c结果显示自1980年以后,UF值在0线以上波动,显示出特旱频率加大。

4 结 论

本文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对衡阳市干旱分类并统计不同程度干旱的发生频率及其年、季度变化情况,从统计角度量化分析了衡阳市的干旱特点及变化趋势,其结果如下:

(1)衡阳市不同程度干旱的发生频率不同,Pd、Pz及Pt年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24.6%、3.1%和1.2%。干旱日每年均有出现,有94.3%和77.4%年份出现重旱及特旱日。近53a来,干旱、重旱、特旱日发生频率呈略增多趋势,为每10a发生频率分别上升0.347%、0.107%和0.066%,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干旱增多相对明显,重旱次之,但这些变化未能通过r=0.1的信度检验。进入21世纪之后,干旱频率变化加大,一旦有干旱出现,重、特旱发生几率增大。在通常情况下,在重旱偏多的年份,特旱发生频率也增大,但也有例外。

(2)在冬、春、夏、秋四季中,平均Pd值分别为13.0%、9.8%、35.6%和40.0%。曲线线性倾向率分析结果是冬季和夏季呈微弱下降变化,而春季和秋季上升,在Pd值大的季节,其倾向率增大(减小)更为明显。

(3)在1~5月,各等级干旱均处于低发期,Pd值在8~9月达到最大,而Pt和Pz在9月以后达到较高水平。8月受台风影响,衡阳市不同降水量级发生次数较7月增多,且量级越大,增大越明显,由于干旱的滞后性,在9月的重旱及特旱发生频率减少。重旱及特旱在1980年代出现频率最低,2000年代最高。

(4)MK突变分析表明近53a中,Pd、Pz及Pt曲线变化均未发生突变,但特旱UF值自1980年以后一直在0线以上波动,显示出特旱频率加大。

[1]张继权,李宁.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数量化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茂松,李松,李育慧,等.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1):7-10.

[3]赵俊芳,郭建平,徐精文.基于湿润指数的中国干湿状况变化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8):18-24.

[4]袁文平,周广胜.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6):982-990.

[5]商彦蕊.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区划与减灾[J].灾害学,2001,16(3):28-32.

[6]商彦蕊.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变化的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0,9(1):40-46.

[7]刘兰芳,肖志成,周松秀,等.亚热带稻区旱灾巨灾风险形成机理及生态减灾研究:以衡阳盆地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3):91-94.

[8]邹旭恺,任国玉,张强.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趋势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4):371-378.

[9]张强,邹旭凯,肖风劲.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17.

[10]王梓坤.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76.

[11]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2]尹云鹤,吴绍洪.1961—2006年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的区域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47-2156.

[13]魏凤英,曹鸿兴.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大气 科学,1995,19(2):140-148.

[14]陈芳,马英芳,金惠瑛.高空温度、高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温的相关分析[J].气象科技,2005,33(2):163-166.

[15]刘兰芳.衡阳盆地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J].热带地理,2002,22(1):19-23.

猜你喜欢

衡阳市气象降水
气象树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衡阳市:传承水口山工运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为什么南极降水很少却有很厚的冰层?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降水现象仪模拟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