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安全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13-01-18李佳怿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海宁皮影戏皮影

□文/张 澜 汪 钰 李佳怿 李 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保定)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文化安全就是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生活制度知识传统、宗教信仰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在人民群众中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石中英,2004)。文化安全就是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一国的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威胁和支配,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与完整。

现今世界,全球化的加剧使某些强势文化向世界扩张,开始进行文化侵略。在此基础上,保护好本国的文化安全成为保护国家安全刻不容缓的新任务。同时,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奈(1990)将来自一个国家文化体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称作“文化权利”。可以说,文化安全一旦受损,往往会动摇国家生存的根基。然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仅以传统戏曲为例,在山西,1983 年调查统计,有49 个戏曲剧种。到2003 年统计,当时存活在戏曲舞台上的剧种只有28 个,有21 个已经消亡。2012 年5 月下旬,据山西省文化厅非遗处介绍,又有13 个剧种消亡,目前山西省能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种仅有15 个。30 年中仅山西一省就有34个剧种消亡,平均每年有一个以上的剧种在消亡。而海宁皮影戏也是其中面临消亡的剧种之一。

海宁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唱腔丰富,吸收本地盐腔,兼有我国四大古声腔的“海盐腔”和“弋阳腔”;其造型精美,遗存着南宋皮影的绘革之风。研究海宁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海宁皮影戏由兴盛走向衰败,并且逐渐被人们遗忘。2011 年海宁皮影戏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其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们对海宁皮影戏感兴趣程度低,以及海宁皮影戏过于陈旧、创新力度不足等。因此,本文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宏观背景下,探讨海宁皮影戏的现状问题、分析海宁皮影戏逐渐被民众遗忘的原因,以及提出保护海宁皮影戏的相应对策,从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好发展,进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二、文化安全视角下海宁皮影戏现状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0 份,实际收回839 份,其中有效问卷807 份,有效收回率为80.7%。问卷采取随机抽样,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和海宁市作为抽样单位。

在对皮影戏了解的问题上,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的民众只占到23.05%,而一般了解、比较不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占绝大多数为76.95%。而在是否知道海宁皮影戏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知道的民众与不知道的比例相当,分别为51.43%和48.57%。对于是否知道哪里购买、观看皮影戏,或看过或购买过皮影戏的问题上,知道哪里购买、观看皮影戏的只38.66%,看过或购买过的也只占39.90%,相反,不知道的分别占到60.10%、61.34%。因此,证明民众对皮影戏的关注度不够,皮影戏即使发源于此,但是它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对皮影戏感兴趣的问卷调查中,我们惊奇的发现,对皮影戏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和一般的民众达到88.22%,其中感兴趣、一般的民众比例达到46.28%,只有8.31%的民众比较不感兴趣,3.47%的民众非常不感兴趣。如果我们更好地宣传皮影戏,更好地继承、弘扬我们的皮影戏,适当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也许这46.28%的民众会成为非常感兴趣的民众。(表1)

此次调研,由于调研的区域、客观条件等限制,我们并不能大量的对政府、文化部(镇)、海宁皮影戏的老艺人发放问卷,所以我们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让我们了解老技艺家眼中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以及多年来对于海宁皮影戏,他们的一些感受,让我们离海宁皮影戏更近,走进海宁皮影戏。

现今,海宁皮影戏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问题

1、传承人老龄化。目前,海宁皮影戏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 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 人,海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这8 位传承人大都已近高龄,其中年龄最小的也已63 岁。在我们采访的4 位技艺家中,两位老技艺张坤荣、苏雪其都已退休。

2、皮影戏人的工资和待遇差。资金问题同样是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的共同问题。资金的缺乏,致使从事皮影戏行业的人工资低,这根本吸引不了年轻人的加入。

3、皮影戏相关器材不到位、演出场所简陋且逐渐消失。“相关皮影戏演出器材(如皮影)已经存入文化局进行标本,私人要取出来进行表演十分不方便(为此他们还专门请皮影戏的制作大师王钱松老先生对所有皮影进行了重新制作,目前好像接近尾声),但这十分不利于皮影戏的传播。”苏雪其老先生感叹道。

4、皮影戏传承方式陈旧、不易学习。基本依靠老艺人口传身教的方法,效率低下。许多说不出来的手势、感觉都是师徒手把手传教的,这样才能保证原始的韵味,一个师傅往往只有2、3 个学生。

(二)创新问题

1、皮影戏受外来文化冲击大。赵力姐曾告诉我们:“作为年轻人,我虽然从小对海宁皮影戏接触也比较少,但并不影响我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热爱。但是,皮影戏只是我的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也喜爱欧美大片等等,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一代能够发现并理解欣赏皮影戏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

表1 海宁皮影戏发展现状及问题(N=807) (%)

2、海宁皮影戏相对封闭,外出交流少。传统影戏剧团因其艺人年龄偏高,只能呆在盐官进行演出,缺乏与其他地方皮影戏的交流。现在国家级传承人年龄更大,也不太可能跑到外面去演出了,这将大大减少皮影戏接受外来文化的感染、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机会。

(三)保护体制问题

1、产业化初现雏形,但是还未形成产业链。“海宁皮影戏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体制的问题,现今,国家对于皮影戏的保护机制是出资给一些私人老板组建皮影戏艺术团来进行海宁皮影戏的保护工作,但是,这样会滋生很多问题。”老先生感叹道。并且,在我们走访当中,在“宰相府风情街”中只有孤零零的皮影馆,馆内也只有单一的皮影表演。没有将皮影戏表演、皮影戏展览、皮影戏纪念品连成一条链,形成贯穿皮影戏产业化的主线,依旧各要素分散各处。

2、缺乏专门机构管理皮影戏发展。资金的管理、皮影的录制和整理、剧团配备的管理、人员安置等问题,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3、布局分散,缺乏规模效应。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皮影戏馆总是孤零零地蜷缩在角落,并且现代皮影戏、传统皮影戏都分部在不同地方,这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获得民众的关注,难以使传承人之间相互交流竞争,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4、皮影戏进校本课,实施情况不乐观。斜桥镇中心小学是皮影戏进校园的重点实验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学校实行皮影戏进校本课,对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一星期一节皮影戏课程等。但是实地采访后,我们得知,皮影戏进校本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参与了我们的校本课活动,而是个别的同学参与其中。

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总结出海宁皮影戏现今面临着五大方面的难题:

(一)传承问题。在传承方面,首先最大问题是传承人老龄化;其次是皮影戏人的工资待遇差,后继传承人少;再次是皮影戏相关器材不到位、演出场所简陋且逐渐消失;最后皮影戏传承方式陈旧、不易学习,使我们后来传承人任务十分艰巨。

(二)创新问题。除了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海宁皮影戏却又在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封闭,外出交流少,且传统剧目剧情冗长,不适合现代快节奏的发展速度,需要改革。

(三)保护体制问题。海宁皮影戏保护机制存在众多问题。首先,产业化初现雏形,但还未形成产业链;其次,缺乏专门的机构管理皮影戏发展;再次,皮影戏馆布局分散,缺乏规模效应;最后,皮影戏进校本课措施,实施情况并不如预期的乐观。

(四)皮影戏本身存在的问题。海宁皮影戏作为一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首先,其演唱主要以方言为主,现代人都听不懂;其次,剧目革新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最后,演出内容和形式限制影戏的发展。

(五)大众意识。大众意识不够,缺乏新颖宣传。生活节奏加快、习俗的擅变,皮影戏新颖宣传的缺乏,使大众越来越不关注皮影戏。

在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海宁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这主要从一个核心和四个联动机制来阐述:

1、一个核心:以传承为核心,完善传承缺陷

第一,要解决资金问题,需要政府直接的经费补助,但是只靠政府的资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还需要政府支持,发动民间力量,将民间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用于文化的保护。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传承人问题。多分配一些正式编制给青年传承人。据我们采访所知,青年影人加入皮影戏剧团,是因为这样可以获得一个正式的编制,有利于生活的稳定,有利于他们更加专心的投入皮影戏的研究当中去。

第二,政府要起到组织、调节和引导作用。政府要建立健全它的保护体系,政府要支持皮影戏向外发展的活动。目前,政府将皮影箱收入文化局保护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也违反了活态保护的原则,给皮影戏的演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希望政府可以有所改良。

第三,皮影戏表演的场所缺乏。原来农村中的戏台早已不知去向,而目前存在的皮影戏馆也仅仅只有两处。因此,需要政府以及各种民间文化组织多建起一些表演场所。

第四,皮影戏的传承方式陈旧,不易学习。为此,可以采取新的教学和保存方式。对于仅仅存在于老技艺家脑海里的技艺,我们摸不着,因此可以采取口述史学的方式,将其数字化和网络化,比如组织老艺术家将皮影戏表演的技艺编辑成书,并拍摄记录在影碟中。影像和文字的双重记录,对以后的人们有极大的帮助。

2、四个联动机制:创新、保护机制、大众意识、皮影戏自身四个联动机制,推动保护皮影戏的发展

(1)维度一:完善创新缺陷

第一,必须有新的剧目、新的表演方式、新的科技手段,以适应新时期的观众。

所以,要鼓励皮影戏新剧目的创新、改革,特别是编演适合儿童观看的新皮影戏,鼓励培养年轻演员,用新的剧目培养新一代观众。

第二,学会走出去,对海宁皮影已经刻不容缓。成为“世遗”之后,海宁皮影戏走出去的机会更多,杭州、成都只是海宁皮影戏走出去的一个点,近年来,无锡、唐山以及国外新西兰等地都留下了海宁皮影戏的“声影”。接下来,希望海宁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再多多考虑与当地外事办合作,创造更多走向国际的机会,更大程度地打响海宁皮影戏的知名度。

通过举办全国皮影戏汇演和皮影艺术节,促进全国各地和各个流派皮影的交流与提高;建立皮影戏博物馆和皮影戏艺术研究中心;集中整理、保存这些民间艺术的瑰宝,采用综合性角度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材料来展示中国皮影戏的历史发展。例如,北京的皮影戏宣传就做得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2)维度二:完善保护体制

第一,完善产业化,建立皮影戏产业化。产业化虽已具雏形,但是尚不成规模,我们应该将传统皮影戏和现代皮影戏相结合,形成较为大型的皮影戏影视馆。皮影戏馆包括皮影戏的观看、皮影戏的展览、皮影戏纪念品购买,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第二,建立专管机构。资金的管理、皮影的录制和整理、剧团配备的管理、人员安置等问题,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因此,政府文化部门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皮影戏管理机构来领导各界共同参与的保护行动。

第三,调整皮影进课堂措施,让其效益最大化。现在已有的皮影戏进课堂措施实际实施状况差,所以还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对这种措施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更改。

(3)维度三:完善皮影戏自身的缺点

第一,皮影戏原汁原味的方言应该保留。我们可以采取科技手段,比如电脑字幕来解决语言问题,这种手段已经普遍采用在各地大型皮影戏剧团中,因而这是实际可行的。

第二,关于雕刻者的问题。应加强对雕刻者的培训。当有更多的雕刻者加入到皮影戏的绘制中去后,会有更多的皮影来支持其演出。

(4)维度四:提高大众的意识。现在海宁皮影戏得不到推广,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民众的意识不高。要提高民众的意识就需要多在人群多的地方进行宣传,比如在大商场及人流量多的地方可以适当播放海宁皮影戏的宣传片或演出视频;可以制作一些海宁皮影戏的宣传册,放在公交站台或书店等公共场合免费赠阅。

[1]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Joseph S.Nye.Soft Power[J].Foreign Policy,1990.80.

[3]吴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J].前沿,2011.21.

[4]刘文峰.传统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地位及传承保护[J].艺术评论,2012.7.

[5]姜秀敏,林红霞,吴舒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解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海宁皮影戏皮影
刘海宁作品(一)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天下奇观海宁潮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海宁声音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