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甘为民之仆
2013-01-18张永军
□ 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从走上领导岗位那天起,我有两个转变,一是由民变成‘官’,另一个则是由社会的主人变成公仆。在我的心里,公仆的分量远远大于‘官’的分量。”
“一个党的干部,要敢于把自己交给群众,群众怎么方便,咱就怎么办!”
——陈淳
在吉林省吉林市,陈淳的名字家喻户晓。然而,许多市民与他熟识,居然是在上访过程中。今年63岁的陈淳1989年就走上了领导岗位,退休前已经当了近20年的吉林市体改委主任和吉林市委副秘书长,如今为吉林省委信访督察专员、吉林市委顾问。他先后接待上访数千人次,全身心地为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疑难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百姓的贴心人”。
2 0 1 0年,陈淳从领导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可他告老不还“乡”,仍被吉林市委、市政府聘为顾问。“官位”变了,角色变了,可他的工作热情没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作风未变。组织上让他负责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他二话不说,一头扎到街道、社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用真情促社会和谐
1998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吉林市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发展进入了艰难爬坡的关键时期。陈淳主持的企改办和稳定办,主要职责就是推进改制,接待上访,解决难题,化解不稳定因素。
“凡是负责任的共产党员,都不应该怕上访。共产党员怕见群众,那是天大的笑话!”陈淳认为,上访是改革中的正常现象。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动力与主体,更是为改革发展作出过牺牲的群体。群众上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陈淳说,接待群众上访要有“四心”: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意见要耐心,解决问题要真心,改正错误要有决心。
2002年,原九站造纸厂几位退休职工多次上访,陈淳看他们年岁大行动不便,就说有事儿给我打电话就行,别来回跑了,并把办公室、手机和家里的电话都告诉他们。从此,陈淳的电话向所有来访群众公开,也不设来电显示,无论白天晚上,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谁打来电话,他都认真接听,耐心解答。
实践中,陈淳总结出接待群众上访的“四条规则”:要见不要躲,要疏不要堵,要冷不要热,要柔不要刚。上访群众说,找到陈淳心里就有底,事情就有希望。
让权力服务百姓
1998年,吉林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这是一次涉及全市近3000户企业、十几万职工的重大变革。陈淳在企改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制定了一系列改制方案,并负责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批。这项权力非常之大,只要他签字,盖上企改办的公章,改制方案生效,多则数百万少则几十万资产的归属随即改变。陈淳对属下说,这个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不可以用错了、用偏了。他们严格按政策和程序办事,对每户企业的改制方案都认真审核,按照“一厂一策”的方针帮助企业加以完善,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职工利益得到保障。
陈淳说,改革就是一次攻坚,要实现克难求进,必须大胆试、大胆闯,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有希望和可能找到出路,摆脱困境。“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有利于职工安置,只要能办成事,我们就决不被条条框框束缚,犹豫不决,不敢迈步。”
许多企业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改制的。陈淳灵活运用政策,把死棋变为活招、活招变为胜局。原市袜厂在1998年改制时已将全部资产处置掉,陈淳运用政策帮助企业将部分公企房划拨回来,解决了948名职工的安置问题。在他的建议下,企业申报关闭,通过进入再就业中心分流安置了部分下岗职工。在陈淳的策划指导下,通过职工“内欠”折资入股组建新的公司,顺利完成了企业改制。
在组织实施企业改制过程中,陈淳也曾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公开贿赂给好处的,有拉关系走后门的,也有写恐吓信打电话威胁的。他始终坚持原则,为了维护群众利益绝不妥协。
为群众勇担责任
陈淳在企业改制和解决稳定问题过程中发现,一些群访问题由小事变成大事、由简单变成复杂,症结在于推诿扯皮,关键时刻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对此,他喊出“向我开炮”。 “为了维护群众利益,对那些经过我协调所做出的部门承诺、答应办理的事情,出了问题都由我负责。”
2001年,吉林市北极街桃原新村的开发商因对法院执法有异议,扔下6栋“半拉子”楼和未建工程出走躲起来,工程停工,造成570多户动迁户和购房户不能按时回迁、入住,群众情绪激烈,群体性上访接连发生,成为当时全市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陈淳接手处理此事后,协调与此事相关的18个县(处)级部门和科级单位办事100多次,到施工现场100多次,到开发公司办公100多次。
在接访过程中,陈淳也曾被上访群众骂得狗血淋头,也经历过各种威胁和叫板。一次接待市风机厂职工上访时,就曾被当作人质扣押到后半夜三点。尽管受过这么多委屈和误解,他却从不放在心上。他说,做信访工作,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假如自己是上访群众,或者来访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该怎样对待他们。
“人生何匆匆,皆在征途中。来时曾哭叫,走前应从容。名利淡如水,权贵腰不躬。坚守青年志,求是贯始终。”这是陈淳的父亲在70岁生日时作的《七十抒怀》,也是陈淳熟记于心的家训。(本文系依据陈淳事迹资料编辑整理)
编辑点评
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人民?如何修养自身?是目前大多数领导干部需要学习和领悟的。
当官要有职业道德,为民要有责任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场。这种坚定性要表现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压力下、任何考验下、任何诱惑下都毫不动摇,这才叫坚定。像那种一有风吹草动就顺风摇摆,一见灯红酒绿就纸醉金迷的人,永远不会心系群众、甘为人民,永远成为不了真正的共产党员。
学习陈淳同志的先进工作经验,要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民办好事,让民好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