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斗导航:管用好用耐用就差多用

2013-01-18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4期
关键词:全球卫星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管用好用耐用就差多用

中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去年底正式启用,服务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如何让这个民族品牌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大众服务,是北斗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斗的“独门绝技”

位置报告、短报文通信服务是北斗的“独门绝技”,即在以GPS为代表的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实时导航、精确授时三大功能之外,增加了位置报告,丰富了卫星导航应用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说,这意味着使用北斗,不仅仅像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一样可以知道自己在哪里,同时也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在哪里,自己也能知道别人在哪里。

近10年来,北斗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等领域。海洋渔业是北斗的最好应用领域之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说,刚开始向渔民推广比较困难,现在,北斗已经成为渔民的“保护神”。特别是现在海上环境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北斗海洋渔业位置信息服务中心在渔船遭遇天气、海况、火灾等险情时,能够实时获取相关渔船的位置信息,及时组织救援。渔船行驶在海域都有禁渔区或者国家海上边界,超过了边界就会以短报文通信的方式自动报警,避免渔船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海南陵水渔民林同兴一次在海上遇险,他通过北斗导航终端发出求救信号并获救。“北斗帮我们与岸上沟通,和家人联系,还能收到各种预警预报和简讯。”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刚介绍说,渔船用其他卫星通信手段费用高,而用北斗和手机相连的系统,渔民给家里人发手机短信只需3毛钱一条。台风警报发布时,也可以利用北斗系统不断给渔民发送警报信息。由于涉及渔民生命安全,在全国渔船安装北斗系统,各个地方都给予一定的补贴。胡刚说,现在渔民很积极,有的渔船甚至会主动自费购买。

目前,全国有近4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北斗主管部门的统计显示,北斗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的海上用户量已达4万;已开通北斗终端与手机短信息互通服务的手机用户超过7万,短信量月高峰可达70万条。

交通行业也是北斗一个重点应用领域。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9个省市10万辆车已安装北斗卫星导航仪。北斗甚至能被用来“反腐倡廉”。2012年年初,广州超过8000辆公务用车安装了北斗卫星电子监控系统,公车行驶里程较以往减少20%以上。

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美国GPS是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广泛。与之相比,北斗要走的路还很长。

杨宝峰说,北斗应用不应该仅仅考虑成本高低、市场大小,还要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领域更高层面的需要,把北斗产业核心技术和应用都做好,守住我们的无形疆土。

包括电信、金融、电力以及互联网领域,之前普遍用的是GPS授时。金融业对时间的要求很高,时间一乱,造成的损失难以估算。而在军事领域,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东南沿海的一次军演中,使用的GPS卫星就曾出现问题。再以电网为例,要确保电厂、变电站的设备运转同步进行,首先要确保设备内部时钟的一致性。在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出现之前,为了统一内部时钟,我国电力系统不得不通过美国GPS民用频道向电力系统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安全自动保护设备、故障及事件记录等提供授时信号,这使我国电力安全和国家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须进一步提高性价比

北斗导航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认为,当务之急,一是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二是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也就是实现北斗系统的“天地对接”。

实际上,北斗诞生后,并非要完全摒弃GPS,联合使用的优势更加明显。以车载导航系统为例,北斗和GPS双模的导航仪定位更可靠,精度更高。目前,带有北斗导航功能的导航仪和北斗、GPS双模导航仪正在路测,即将投放市场。此前,在香港、澳门等地做的北斗用户机测试,表明系统性能很好。北斗卫星星座所处的高轨道,也使其在城市楼宇密集处的无源定位功能比GPS更有优势。

据业内人士估计,上市的北斗车载导航仪的价格应该会在千元级别。能够跟国外产品性能抗衡的北斗芯片和导航终端也已经问世。但性能达标并不代表发展和推广“一路绿灯”,芯片成本居高不下仍然是北斗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北斗导航应用发展的最大瓶颈。

冉承其认为,更多的人使用北斗系统,可以促进北斗的功能更加丰富,硬件和使用成本降低。

国内舆论认为,北斗组网以后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和市场潜力。但GPS在中国已经用了20多年,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技术链和配套保障,北斗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关键领域方面有政策扶持,但在民用领域的发展完善还需要加快。

作为朝阳产业,卫星导航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也正在牵头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北斗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工作也在逐步铺开。

在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即将启动,“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等民生应用项目即将进入普通人生活。

杨宝峰认为,北斗应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服务能力,加大民用领域建设,提高性价比,做到好用、实用、经济。

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除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外,还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系统。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批准美国海陆空三军联合研制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NAVSTARGPS,即为目前的“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称为GPS系统。GPS系统的全部投资为300亿美元,共发射了24颗卫星,均匀地分布在6个相对于赤道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卫星距离地球表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千米,运行速度为3800米/秒,运行周期11时58分钟。每颗卫星可覆盖全球约38%的面积。卫星的分布可保证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同时能观测到4颗卫星。在GPS设计之初,美国国防部的主要目的是使GPS系统能够为海陆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信等一些军事目的。但随着GPS系统的开发应用,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船舶和各种载运工具的导航、高精度的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壳形变测量、地球物理测量、航天发射和卫星回收等技术领域。2004年,GPS导航仪在中国被应用到汽车领域。由于GPS产品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追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GPS产品销售额已达近50亿元。

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 格洛纳斯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至1996年共发射24+1颗卫星,于1996年1月18日系统正式开始运行,主要为军用。GLONASS卫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轨道倾角为64.8°,每个轨道上等间隔地分布8颗卫星。卫星距离地面高度为19100千米,卫星的运行周期为11时15分钟。该系统可进行卫星测距。民用无任何限制,不收费。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格洛纳斯的应用普及度还远不及GPS,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开发民用市场的原因。

欧洲——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GALILEO) 伽利略系统是欧洲计划建设的新一代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照规划,伽利略计划将耗资约27亿美元。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4126千米,位于3个倾角为56°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伽利略系统确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间位置要比GPS精确10倍。它除具有与GPS系统相同的全球导航定位功能以外,还具有全球搜寻援救功能。为此,每颗“GALILEO”卫星还装备一种援救收发器,接收来自遇险用户的求援信号,并将其转发给地面援救协调中心,后者组织对遇险用户的援救。与此同时,伽利略系统还向遇险用户发送援救安排通报,以便遇险用户等待援救。“GALILEO”接收机不仅可以接收本系统信号,还可以接收GPS和GLONASS两大系统的信号,并实现导航功能和移动电话功能的结合。从长远看,移动位置服务(LBS)将是伽利略成功的重头戏。

(综合《人民日报》、网易易百科等)

猜你喜欢

全球卫星颗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迷宫
“一箭41星”刷新多个纪录
数字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呼叫北斗
中国北斗集结完毕!
“北斗”导航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