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籍教师培训内容及培训模式
2013-01-17史万兵陈建平
史万兵,陈建平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高校外籍教师培训内容及培训模式
史万兵,陈建平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化,聘请外籍教师,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但是,由于语言、文化、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外籍教师的能力并没有在我国高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高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做好外籍教师培训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我国高校在外籍教师培训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所以,有必要增强外籍教师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探寻一条有效的外籍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外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
高校;外籍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聘用外籍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是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引进外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语言上的优势已成为高校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其中,外籍教师的培训作为中间环节在促进教师能力发挥和改善教学效果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校在外籍教师的培训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选取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10所辽宁省地缘高校教学的30位外籍教师进行了外教培训问卷调查,其中美国教师12人,加拿大教师7人,澳大利亚教师4人,英国教师4人,菲律宾教师2人,南非教师1人,发放问卷30份,有效问卷29份,问卷有效率为96.7%;对高校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后的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对于高校外籍教师和学生的问卷均采用的是五分制,从5分到1分对应的是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并对部分外籍教师和高校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在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了高校在外籍教师培训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的是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外籍教师培训模式,促进外籍教师的能力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发挥,改善高校教学水平。
一、外籍教师在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缺陷
通过对辽宁省地缘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外籍教师在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及缺陷,影响了外籍教师教学效果的实现。
首先,外籍教师的受教育情况不符合我国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第一,学历过低。调查表明:29名外籍教师中,中等学历水平2人,占6.9%;本科学历11人,占37.9%;研究生学历13人,占44.8%;博士学历2人,占6.9%;其他1人,占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而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要求是:高学历胜过低学历,本科学历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从分析中看出外籍教师中有博士学历的很少,整体科研、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调查情况见表1)。第二,专业不符。在被问到“中国/辽宁的大学能提供适合我专业的职位”时,持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外籍教师只有6人,占20.7%。在访谈中获知,来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外籍教师所学专业多数不是语言学、教育学或心理学,而大多是历史学或生物学,所以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很有限。
其次,教学经验匮乏。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外籍教师都很年轻,他们很少有从事高等教育的经历。在外籍教师问卷调查中,对“在课堂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水平”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时,持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观点的13人,占总数的44.8%。也就是说,很多教师根本不了解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懂得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方法和经验上很欠缺。
表1 外籍教师学历层次分布
再次,缺乏适应能力。在问到“能够克服思乡情绪”这个问题时,持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和一般看法的共有26人,占总人数的89.7%;对“适应当地气候”的回答,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和一般的共有17人,占58.6%;对“在中国看病很方便”的回答,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仅有11人,占37.9%;在问到“能够适应中国教与学的方法”时,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的只有11人,占37.9%。所以得出,外籍教师的确存在很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严重影响外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二、我国高校在外籍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不足
外籍教师在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表明,外籍教师需要接受高校的培训。然而,调查却发现,高校培训工作尚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对外籍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部分高校针对外籍教师的培训时间过短,在对29名外籍教师进行调查后得知,有18名外教的培训时间只有1-3个月。有的高校迫于外界的压力,只是搞一些形式上的培训,有的更是简单地做一些语言辅导或向外籍教师提一些工作要求,填写一些书面材料,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不大。
第二,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和丰富。外籍教师在高校任教需要获得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具体包括:简单汉语应用、学校概况、课程体系内容、法律法规、文化差异、生活常识。这些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都应该相应地涉及到,然而很多高校提供的培训内容却只包含了其中一小部分。在被问到“岗前培训很全面”时,29名外籍教师中只有5名外籍教师给出了同意的观点,占总数的17.2%。可见,我国高校针对外籍教师的培训内容的确不够丰富。
第三,培训内容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不强。我国高校目前的外籍教师培训多是笼统的,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开展没有因人而异,没有根据外籍教师来自国家的不同,灵活的选择培训内容,也没有根据外教特别关注或渴望的知识酌情安排培训。这种没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培训在灵活性和效率、效果上很难令人满意。
第四,外籍教师培训的系统性不强。这里所说的培训的系统性指的是外籍教师在我国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就是高校中的一员,为了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应该对外籍教师进行系统性、完整性的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我国高校在外籍教师系统性培训方面做的还很欠缺,完整而系统的外籍教师培训往往被分割开来,很多高校培训只注重岗前,不注重工作之后,更谈不上外籍教师的中、长期发展培训。
第五,培训的方式和手段过于陈旧。当前我国高校对外籍教师的培训多采用课堂授课式,也就是培训教师面对面进行授课。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外籍教师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所有外籍教师都能来我国高校参加专业授课式培训是很不现实的,所以培训效率低,而且传统的培训手段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灵活性差,其培训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水平。
三、我国高校外籍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设计
鉴于我国高校在外籍教师培训方面存在不足的考虑,设计与实施适合外籍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极为必要。
(一)语言培训可以改善外籍教师的沟通现状,为他们工作、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在对辽宁省地缘高校96名在校生进行调查后,有49名学生认为与外籍教师沟通会存在语言障碍。在对辽宁高校29名外籍教师进行汉语水平调查后发现:23名外教的汉语水平为初级,5人为中级,1人为高级(调查结果见表2)。所以,加强外籍教师的语言培训十分必要。语言培训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简单汉语应用培训,主要针对那些没有汉语基础,并对汉语缺乏了解的外籍教师,培训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他们日常沟通,防止在生活中出现不便。二是深层汉语培训,主要是针对想进一步了解汉语言文化,有汉语应用需要或对汉语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外籍教师,这些培训对他们深化汉语知识储备,灵活运用汉语、汉字有很大的帮助。
表2 外籍教师汉语水平层次分布
(二)高校课程体系的介绍与培训对外籍教师来华任教尤为重要,对他们能否发挥作用和提高教学效果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1]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很多外教初到高校,对我国的课程体系缺乏了解,对我国的四、六级英语考试制度一无所知,所以加强外籍教师课程体系的介绍和培训可使他们了解中外教学的差异,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并理解中国高校的教学规律[2]。外籍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缩短适应时间,使“教”与“学”都更有效地进行。
(三)法律法规的培训对规范外籍教师在华行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对社会治理的看法差别很大,但是“在适应新文化过程中,能够意识到新环境中的主要价值冲突是必不可少的”[3]。所以,对外籍教师的法律法规培训相当必要,可以说法律条文就是他们行为的准则。同时,也可以运用法律法规培训来规范外籍教师的行为,没有法律条文很难找到约束他们行为的依据。最近几年,来华的外国人数增多,这其中也不乏素质低下者,有的外国人在公共场合就做出不合法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我们无法用道德观念来约束他们,所以,只有完善法律法规,做好培训工作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四)文化培训有利于外籍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对外国文化爱好者很有吸引力。“大多数外籍教师对中国文化缺乏全面的了解,也正是基于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来中国任教。”[4]在对29名外籍教师来华了解中国文化这一目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名外籍教师选择了不同意,持了解中国文化观点的占96.6%。为了让他们了解正宗的中国文化和习俗,需要对他们进行正规的文化培训,并加强与他们进行文化交流,做到避免不良文化诱导外籍教师和破坏中国优秀文化的情况发生。另外,大多数外籍教师都是第一次来中国,所以做好文化培训工作对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促进中外教师沟通,减少外籍教师在高校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文化障碍有巨大的帮助。
(五)生活常识培训对外籍教师也是有效从事教学工作的必要保障
多数外籍教师没有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所以生活常识培训必不可少。生活常识培训包括饮食、住宿、出行等一切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外籍教师来华对当地气候不了解,培训人员要详细地向他们介绍。由于东西饮食文化存在差别,培训人员很有必要向外籍教师讲解我国的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文化成就以及饮食健康和安全问题。外籍教师住宿通常都是由校方安排,管理人员必须向外籍教师充分介绍住宿情况,并对住宿周围功能区进行详细的介绍。旅游、探险可能是外籍教师来华的主要目的,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培训人员必须向外籍教师说明我国对外籍旅游者出行的相关规定以及高校对出行的要求。生活常识的培训客观上可以为外籍教师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我国高校外籍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
如何将外籍教师的培训内容有效地实施,选择恰当科学的高校外籍教师培训模式至关重要。
(一)“语言文化与教学相互渗透”的培训模式
语言、文化、教学这三者其实在整个教师授课过程中是一个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体现在语言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5]而语言、文化相通又是开展教学的基本要求。相反,教学的内容又包含语言和文化,外籍教师培训必须做到语言、文化、教学三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语言方面,外籍教师与本土外语教师比有天生的优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地道、更自然,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要做好外籍教师在语言方面的培训,其中语言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的汉语运用与沟通培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应用规范培训。此外,高校还要特别重视外籍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提高外籍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培训包含“掌握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认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了解社会规范的异同,具有正确的态度和评价立场”[6]。我们的培训要做到:外籍教师来华任教,能够充分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能够自觉地消除对我国文化的偏见,要以尊重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与学术的交流。而教学培训无疑需要语言、文化的培训作为铺垫,语言、文化培训能够促进教学培训的顺利开展。所以,三者在外籍教师培训过程中缺一不可,丢掉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说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其他环节或整个培训的效果。
(二)“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
在外籍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高校已经拥有的宝贵资源——在校工作的外籍教师,特别是已经在校工作几年的外籍教师。对于高校开展外籍教师培训来说,“老”外籍教师能够参与其中无疑会提高培训的效率。“老”外籍教师的优势在于他们亲身经历过培训,并且在文化适应方面做得很出色,他们也亲身经历过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也知道培训的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因此可以现身说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培训环节。利用“老”带“新”还可以增强新外籍教师的认同感和信心[7]。在“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中,“老”外籍教师可以作为培训人员对新外籍教师进行正规的培训,也可以通过新老外籍教师见面会,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这样能做到“经验传递”,使新外籍教师迅速地掌握教学工作的要领,培训效率很高。
(三)“法律法规与学校制度宣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法律法规与学校制度宣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目的是,既要保证外籍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有法可依,又要确保他们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外籍教师清楚我国法律的巨大约束力和高校规章制度在教学中的巨大促进作用。法律法规培训包括:安全部门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如对外籍教师的出入境进行管理的制度。学校制度宣传指的是解释和说明本校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如教学管理制度培训、合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寓管理制度、医疗保险政策、娱乐场所安全及注意事项、中国的交通规则和交通状况等。外籍教师如触犯法律法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他们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在教学管理上,有外籍教师不写教案、教学态度不端正、授课不系统的,要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和培训方式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在宿舍管理上,很多外籍教师认为登记制度干涉了他们的私人生活,我们不但要从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出发,还要从教师自身安全出发,做到情理结合,消除他们的疑虑。
(四)“传统与现代培训技术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传统的培训指的是课堂教学式培训,如进入我国高校任教的外籍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进行汉语培训,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还可以定期组织专门的文化讲座、文化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外籍教师及时地和培训人员进行沟通,同时还能加深外籍教师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然而,让多数外籍教师直接到目的语国家进修学习是很难实现的,传统的培训模式也满足不了当今教育对培训的多方面需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外籍教师灵活地接触目的语文化,利用有声和影像资源来加强外籍教师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再者,还可以鼓励外籍教师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文化、语言、教学方面的书籍,外籍教师可以通过图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教学实际情况和未来教学发展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五)“外籍教师与外教管理人员双重培训”的培训模式
外籍教师的培训是一项全面而又讲求效率的工作,工作不仅包括外籍教师的培训,也要包括对外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外籍教师培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针对外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在管理外籍教师培训中也不可或缺。外籍教师培训工作开展的好与坏直接能凸显外教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高与低。“通过到职培训,能够体现外教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8]高校外教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很宽、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针对外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政治素质、判断能力、外语和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还要特别重视组织他们学习当前热点时事、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养,而且外教管理人员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强对外国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提高自己妥善处理外教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高校教学实际与未来发展愿景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高校教学实际情况是每个外籍教师任教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教学基本常识,而未来发展愿景是指全体教师共同达成的未来教学工作目标。前者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后者是工作和奋斗的目标,把二者结合起来培训才会创造出更大的培训效益。在外籍教师群体中,“有的外教对中国学生的语言水平缺乏了解,来华进行教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摸索、试探阶段,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8]。教学实际情况培训应该包括:我国教育体制和外语教学要求,学生外语水平的正确认识,当前教学目标的获知,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中国教师的教学沟通。访谈中我们得知,在我国高校中,大部分外籍教师与中国英语教师是分割的两部分,在教学方面缺乏真正而广泛的交流,所以做好外籍教师与本土教师双重培训工作也很重要。针对未来发展愿景的培训,指的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逐渐让外籍教师明确高校制定的短、中、长期发展计划。还要在外籍教师的工作发展中,不断地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些带有适当挑战性的教学目标会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的潜力,推进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七)“外籍教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就实际情况来看,外籍教师在我国工作的不稳定性是影响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一大壁垒。一般我国聘用外籍教师的合同期限是一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籍教师在华工作的稳定性。所以,要求高校外事部门和人事部门的工作要富有灵活性,而且要向外籍教师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需要稳定的外籍教师工作群体,高校会保证外籍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拿聘用合同来讲,高校外事部门要适当延长合同期限,并开展和做好岗前培训,这样会使外籍教师专心地从事教学工作。此外,高校也要重视外籍教师在高校的发展情况,人事部门要在外籍教师教学工作中定期组织考核,并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训。培训工作要适当地让外籍教师了解我国高校针对外籍教师发展所作出的相关规定,要适当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让外籍教师体会到在高校的归属感。稳定性是发展性的前提,发展性又是巩固稳定性的条件,所以对于外籍教师培训,二者缺一不可。
总之,高校在开展外籍教师培训时,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外籍教师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高校一定要灵活,要根据外籍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内容,做到培训内容丰富而具体。要做好外籍教师的语言、教学实际情况、规章制度、文化、生活必备常识的培训,为开展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培训模式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外籍教师的具体培训模式应该紧紧围绕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外籍教师的实际来制定,也就是说所选择的培训模式应该具体、深入,要考虑到外籍教师的语言文化与教学之间的相互渗透;要讲求实效,合理利用培训资源;要注重法律法规与高校制度的相互结合,规范外籍教师的行为;要加强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技术之间的相互结合,增强培训实效;要坚持外籍教师与外教管理人员共同提高,互相促进;要使外籍教师明确教学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目标是一对共同体,二者结合才能稳步发展;还要让外籍教师知道高校会关注他们工作的稳定与发展。所以,丰富并完善外籍教师的培训内容,加上灵活而有效的培训模式,一定能够提高外籍教师的工作能力和高校的教学水平。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韩纪琴,程伟华,魏薇.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校外籍语言教师的实证分析[J].教学研究与课改,2011(4):79-83.
[3]Winkelman Michael.Cultural shock and adaptation[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4(2):121-126.
[4]胡小礼.外籍教师在航海类高职院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43-45.
[5]侯瑞君.高校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74-75.
[6]王利平,王恩科,李洪春.重庆高校外籍教师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96-99.
[7]冯凡立.试论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7-58.
[8]张奕,王健.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8-71.
G648.9
A
1674-5450(2013)02-0079-04
2012-11-20
国家外国专家局文教类课题(外专文教【2011】102号)
史万兵(1967-),女,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行政管理与比较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赵伟】